新兴乡地图
新兴乡相关地区地图:
8、黑龙江省虎林市新兴乡
新兴乡隶属虎林市管辖。位于市境东部,七虎林河南岸,东与虎头镇毗连。乡政府驻地距城区60公里。1972年从伟光公社和东风公社迁移部分社员来此地建点开荒。1975年9月,正式成立新兴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开,改为新兴乡。新兴乡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属沼泽平原。沿河有4处提水站,用于旱田灌溉和种植水稻。全乡总面积509平方公里,有耕地5.8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全乡共辖新兴、新胜、新伟、新利、新庆、新岗、新平等7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2338人,其中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乡政府驻地新兴村。9、黑龙江省海伦市新兴乡
新兴乡隶属海伦市管辖。位于市境西南端,南与望奎县毗连,西濒通肯河与青冈县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市区75公里。东北沦陷后,初属伦河保管辖,1938年隶属集善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八井区,后分隶伦河区和八井区。1956年4月,并村划乡,设置新兴乡。1958年11月,并入伦河人民公社。1962年从伦河、永乐公社各划出部分区域,成立新兴公社。1984年3月,改为新兴乡。新兴乡辖境地处通肯河与其支流交汇的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全乡总面积9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谷子等。全乡共辖新兴、景发、连生、强民、拥护、真理、景兴、共发、山湾、坤伦等10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1.75万人。乡政府驻地新兴村。3、吉林省通榆县新兴乡
一、自然情况:新兴乡地处通榆县中部,东与开通镇相邻,南与新华镇为界,西与乌兰花镇毗领,北与向海乡相接,面积18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2804户,农业人口9216人,非农业人口481人。301省路(通榆至同发线)从乡境内穿过,途经2个村,新华至新兴至四井子乡乡通等级公路从乡境内通过,途经3个村。新兴乡至西太村村通水泥路于2005年6月20日竣工。乡境内通信设施齐全,有一座移动信号传输塔,一座联通信号传输塔,有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两个程控电话台,固定电话遍及全乡32个自然屯。二、经济发展情况:新兴乡属中等农业乡镇,经济占中游水平,盛产葵花籽、绿豆、打瓜、蓖麻籽、玉米、谷子等,牧业以牛羊为主,牛存栏485头,羊存栏12000只,2005年大力发展白鹅产业,存栏2000只,出栏33000只,预计2006年养白鹅6万只。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教育、科技:全乡有中心小学校1所和4个分小,下设13个下伸点,共有学生776人,教师76人。学前班1所。中学1所,学生440人,教师40人。文化、卫生、体育、邮电:乡内设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有线电视用户145户,网吧1处;乡内有卫生院,医务人员15人,床位12张,设有生化分析仪。有村卫生所9个;乡内有邮电局1处,可办理邮件、储蓄、电汇、电报、发行报刊等业务:全乡有固定电话860部。建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讯塔各一处。
行政区划
新兴乡下辖村:高凡村祝家岗村万福村苏家口村报国村乾兴村鲁家河村杨李村新兴村西林村铁路村青泥村军刘村五里塘村八角山村5、四川省江油市新兴乡
概况:江油市新兴乡,明清时名马蹄关(俗称马蹄岗),为江梓通道上隘口,清乾隆时始置场市,取“新设必兴”之意命名。位于市境内中东部,距市区29公里,东经104°36′,北纬31°50′。东连东安,南与战旗毗邻,东北与小溪坝接壤,东南与梓潼县金龙场连界,西南与新安相交,其余三面与双河相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825米,最低570米。气候温和,气温最高40℃,最低-2℃,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95天,平均日照16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28.5%,幅员面积40.32平方公里。以养殖、竹编、劳务输出为辅,凉席、筲箕等远销陕西、新疆、山东、河南等地,属典型的纯农业乡。新兴乡人民政府设在场镇花堰街。场镇占地面积约18公顷,有花堰街、市场街、老街三条,全长3000余米,驻有企事业单位12个,人口3000余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6个班、中心小学12个班,5个村小,1个幼儿园;卫生院1个,村级医疗站12个;文化站1个;邮政所1个;汽车站1个;公厕3处。有社区居委会1个,行政村12个(包括马蹄岗村、玉清村、石墙村、亭子村、桅杆村、花碑村、新红村、银水村、照碑村、单碑村、佛岩村、敬寺村),村民小组94个,人口14600余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12个村94个村民小组。108国道贯穿乡内,里程8.62公里。,2001年新兴乡总人口14848人,其中:农业人口14459人。粮食总产量9899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145万元(90年不变价)。外出务工人员2774人次,劳务收入1011.93万元。完成农业招商81l万元,招商项目2001年实现产值163万元。全年实现财政税收68.64万元。农网改造投资25万元,完成1.5公里改造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2422元,比2000年增收104元。新兴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4076男7318女6758家庭户户数4301家庭户总人口(总)13896家庭户男7164家庭户女67320-14岁(总)25280-14岁男13050-14岁女122315-64岁(总)1043515-64岁男547715-64岁女495865岁及以上(总)111365岁及以上男53665岁及以上女57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834
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新兴乡场镇原有花地街、市场街、老街。随着经济的发展,场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不断完善场镇基础设施。2001年投资20万元继续改造了乡自来水厂,并打了2口深水井,彻底解决了场镇饮用水质差的问题。投资10万元修建了污水净化池,使场镇绝大部分污水能集中处理,改善了集镇环境卫生。投资25万元对场镇部分公共用电设施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包括新投变压器1台,更换变压器1台,新建了高压线路,全部改造了低压线路,场镇的所有街道安装了路灯。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吸引农民到场镇建房经商,不断壮大场镇规模。2001年场镇已达275户,常住人口2756人,集镇占地面积已达0.22平方公里。通讯广电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在新兴建基站各1座,乡境内移动电话信号无盲区,2001年全乡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50户、固定电话用户500户。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乡政府投资7万元,改造了乡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的部分设备,使电视播出节目达到30套,全乡已发展有线电视场镇用户230户,农村用户1400户,6000余人可收看高质量的有线电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机构改革顺利进行按照上级乡镇机构改革的精神,乡机关5名老同志自愿提前退休,乡机关中层机构由6个撤并到4个,中层干部全部竞争上岗。乡政府脱离了与乡自来水厂、乡土石方工程队的行政隶属关系,乡畜牧站、乡卫生院、乡计生服务站划归乡政府管理。
农业产业结构调进稳步推进: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新兴乡狠抓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种养结构调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继续推广旱地改制,不断改进种植模式,逐步扩大面积。2001年旱地改制已发展到“粮--菜”、“粮——经’、“经--经”等多种模式,面积已达1180亩。油料多经作物种植面积达836亩,蔬菜种植总面积已达2052亩;二是继续把蚕桑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加以发展。2001年在巩固亭子村、桅杆村、佛岩村基地建设的同时,将石塘村、单碑村、新红村亦列为基地林加以发展,全年新栽桑150.13万株,全乡桑园总面积已达2100亩,全年收茧35934.5公斤,比2000年增收茧量14747.4公斤,实现产值52万元,比2000年增收25万元。一个公司十基地、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种养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加快发展畜牧业,注重调整畜牧业结构。一是在江油市畜牧局、江油市妇联支持下,分期分批进了“太湖母猪”,采用滚动发展的方法,提高“三元”杂交良种猪的比例。2001年全乡母猪饲养已达1700头,形成了年产仔猪1.8万头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以“新兴兔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桑树地间隙种养兔,建立“新兴兔业生态园”,“新兴兔业生态园”的建设项目已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立项。2001年全乡养兔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已达到300户,全乡年出栏商品兔已达10万只,创产值120万元。三是持续发展生猪、小家禽、鱼业养殖。2001l年出栏生猪12781头产值590万元。小家禽出栏38.2万只,产值560万元。鱼产量136吨,产值65万元。由于新兴乡农业产业化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和优化,粮经比例已达5.7:4.3,种养产值比已达5:5。
大力做好抗灾救济工作:2001年9月19日新兴乡遭受特大暴雨,造成119户共计214间房屋垮揭,严重危房34户7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214亩,垮塌塘堰67口,冲毁道路2.5公里,损毁水渠7.4公里。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5万元。灾情发生后,上级有关领导和乡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灾区了解灾情,指导灾民抗灾自救。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全乡发放救灾救济款4.7万元,申请减免农业税9.6万元,对缺粮户借粮3万公斤。年终对全乡“五保户”、贫困党员、群众发放慰问金3600元。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2001年新兴乡计划生育工作荣获江油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其具体有关指标如下:全乡出生人口总数为105人,其中:计划内一孩96人,计划内二孩8人,计划外二孩1人,人口出生率7‰,比上级下达的低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比上级下达的低9.9%,计划生育率99.05%,比上级下达的高3.05%,落实避孕措施及时率96.23%,比上级下达的高11.23%,综合节育率为94.92%,比上级下达的高1.92%,2001年全乡死亡133人,已出现了人口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