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庄镇地图
送庄镇相关地区地图:
党建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两不忘,三比较”活动。即不忘自己是党员干部,不忘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在理想信念上与革命先烈相比,在工作标准上与英模人物相比,在生活待遇上与困难群众相比,切实履行党员职责,体现党员先进性。二是认真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各村党支部都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要求广大党员终身牢记入党誓词,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动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来。三是积极开展“义务奉献”活动。2006年2月6日,雪后天寒地冷,道路溜滑难行,送庄村及镇直部门积极组织180余名党员干部到送庄北坝及十字街清扫积雪,确保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出行。四是开展“学先进,理思路,促发展”活动。要求各村进一步理清2006年发展思路,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远规划,确定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清河村党支部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积极解决奶牛小区水电问题,统一制作了蔬菜集装箱,帮助农户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梁凹村支部为了满足群众生产需求,从山东寿光聘请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受到了群众一致欢迎。2008年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从严治党,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一是强化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改革用人机制,重新调整了机关部门负责人,增强党员干部责任心和紧迫感。二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百村党建示范”活动,扎实推进“两双强”工程,充实和加强送庄、营庄等5个基层党支部,顺利完成了全镇第六届村委换届工作,为11个村配备了大学生村官,用实践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原则,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5名,发展党员60名。四是先后三次在全镇广大党员干群中开展为地震灾区“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捐款活动,并组织全镇党员缴纳特殊党费,使全镇的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五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严肃查处了3起违纪违规案件,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产业结构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两大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强化技术指导和管理,实现优质高产。积极发展优质小麦和玉米,优质小麦面积达21800亩,优质玉米面积达1.8万亩;二是发展特色农业,梁凹、送庄、营庄、清河等村新建日光温棚295座,使全镇温棚数量达891个,无公害蔬菜瓜果面积进一步扩大;全镇奶牛总数达873头。蔬菜、林果、奶业、杂果等特色产业初步实现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邀请市蔬菜办、农科所专家定期到我镇开展农业技术讲座,从山东寿光等地聘请农业专家长期驻村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普及标准化知识,在全镇启动了“省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普及与推广”科普项目和“猪—沼—菜—大棚”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项目;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清河村蔬菜合作社、负图村桑蚕养殖合作社、梁凹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津农养殖合作社、大禾食用菌合作社、沼气服务公司等一批新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继成立,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提升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慧林源”、“白鹿苑”、“清河牌”、“合兴园”等一系列农产品商标相继注册,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送庄无公害蔬菜瓜果享誉洛阳市内外;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行劳动力转移工程,先后向外地输送富余劳动力,并依靠本地企业、个体工商转移农业人员,全镇劳务经济收入达1850万元。农业基础条件优越,产业化生产初具规模。按照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突出果菜种植、奶牛养殖。2000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600万元,共建成日光温棚500个,发展林果业2300亩,全镇奶牛养殖小区二个,奶牛存栏1000头。2003年,先后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之乡”和“无公害优质桃生产基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按照民营经济强镇的发展思路,不断强化“诚信招商、政策引商、服务留商”的招商理念,催生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了一批新的财源增长点,形成了以炼钢炼铁、耐火材料、机械加工为支撑的工业集聚区,全镇截止至2009年,有企业50多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3家,2000年以来来,引进资金逾十亿。
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开展成人教育。认真做好民政工作。完成了镇敬老院二期工程改建,新增床位置25张,集中供养对象达43人;农村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全镇新增农村低保、五保对象290人。基本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5.3%;努力推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加大殡葬改革力度,亡故人员火化率达到90%。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达1400余户;积极开展文化网络共享工程,利用各村文化广场,积极开展戏曲和电影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辖区代码
410322103:~200送庄村~201护庄村~202三十里铺村~203裴坡村~204西山头村~205后沟村~206营庄村~207莫家沟村~208凤凰台村~209东山头村~210白鹿庄村~211负图村~212权家岭村~213朱家寨村~214梁凹村~215十里头村~216清河口村
区域特点
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送庄镇南依洛阳、北望黄河,洛常路纵贯南北,连霍高速、310国道横穿东西,北邻孟津新庄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历史文化丰厚,古迹文物众多,有汉明帝陵、汉恒帝陵、后唐明宗陵,附近有慧林寺、裴度午桥庄等遗址,原图河故道横贯全境,气势磅礴。1998年2月送庄镇撤乡建镇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三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被市、县评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乡镇”、“农业园区建设先进镇”、“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和“民营企业发展重点镇”。2005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3.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4550万元,完成乡镇企业入库税收1705万元,财政收入7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元。
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从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入手,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镇人大主席团积极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监督,开展行政执法执纪评议活动;实行“组账村管,村账镇审”,逐步推进村级财务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扎实安排领导大接访活动,积极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化解矛盾促稳定”活动,热情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全力做好了奥运会期间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开展老干部视察重点工程活动。认真做好武装工作,落实义务兵待遇,给部队输送合格士兵10名。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狠抓土地“三项”整治。加大废弃砖厂还耕力度,严格开展“禁实”工作,依法全面关停粘土砖厂。认真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落实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注重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目标。
历史沿革
1956年由洛阳县划入孟津县,1958年并入平乐公社,1962年析建送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43.3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送庄、护庄、三十里铺、裴坡、东山头、西山头、后沟、白鹿庄、负图、营庄、莫家沟、凤凰台、权家岭、梁凹、朱家寨、十里家16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