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地图
太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优势
双流县太平镇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可以满足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被专家誉为最佳生态旅游胜地,十分具有开发价值。农副产品资源充足:双流县太平镇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百强县、造林绿化百强县、农村电气化初级县、对外开放试点县。农业上,已形成优质晚熟大五星枇杷、樱桃等绿色农产品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水果、水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双流枇杷更是一绝。
旅游资源:双流县太平镇坐拥在成都东郊龙泉山脉中段,面对川西坝子。旁边有龙泉旅游地、简阳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十分具有开发潜力。该镇还是万源市旅游中心,位于驮山公园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蜀道无险,更能让人体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政区位置
太平镇位于江油市西部,东连中坝镇,南邻青莲镇,西界含增镇,北接大康镇。东有涪江,西有平通河穿镇境而过。镇政府机关位于江油市区北大街西段,距市中心1.5公里,与位于同一条街的江油市委、市政府机关相邻。人文历史
契嵩禅师:契嵩禅师(公元1007--1072年),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宋代藤州镡津县宁风乡人(现在太平镇),1007年出生于现在太平镇狮山脚下的龙德村。他在7岁时出家,13岁削发为僧,19岁开始到全国各地游历,向当地的名师学习,广读经史,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的经典。后来在钱塘县(今杭州市)进入著名的灵隐寺潜心佛学研究。契嵩禅师的著作:他写的著作《禅宗定祖图》、《传法宗记》总结了佛教的宗派源流情况,为研究佛教历史作出了贡献。他的《教外别传》自立一说,在佛教界影响很大。北宋时期大家都倾慕大散文家韩愈,爱好学习古文,用传统的伦理学排斥佛教,只尊敬孔子,契嵩与他们开展了大论战。他以佛教的五戒比附较儒家学说的五常,充分论述儒佛两家都是教人为善的,两家学说都教人为善的作用。年老时契嵩携带自民编的书籍到京城游说,向仁宗皇帝递上万言书,希望皇帝力救佛教,获皇帝赏识契蒿的学说,下令把契蒿写的书籍收藏,并赐衣袍给契蒿表示赞赏,赐契蒿做“明教大师”。契嵩佛教免受排斥的没顶灾难,不仅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很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古文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契嵩著作有《原教》、《孝论》、《辅教编》、《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治平集》等共100多卷,60余万字,有《镡津文集》十九卷流传至今。契嵩在佛教界有极高的声誉,曾是灵隐寺的主持,是中国佛教界60位高僧之一。
“三元及第”状元冯京:”三元及第”状元冯京(公元1021—1094年),字当世,宋时镡津宁凤乡人。宋仁宗时,乡试、礼闱、廷对皆第一,为三元及第,历管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宋神宗时进参知政事,出知亳州、成都府等地;宋哲宗时以太子少师致仕。冯京虽一生历官显要,政务纷繁,西征北狩,戎马倥偬,但其仍勤笔多思,热心著述,著有《潜山文集》、《奏议三十卷》等大量诗文,可惜大都已被湮没,现只有《三管英灵集》者律诗2首,《新编醉翁谈录》者七绝1首等少量留存于世。
建制沿革:太平镇古称宁风乡,在唐宋时期曾一度是宁风县的县治所在地。到了近代改称泰州,后来改成了太平。1955年5月设置太平区。1980年8月,太平公社又分出太平镇公社。1987年1月,太平乡和太平镇合并称太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