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黄石市地图 >
铁山区地图
铁山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铁山,以盛产铁矿石而得名,又以发达的采掘工业而闻名于海内外。铁山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铁山出土的古文化遗址和有关资料推测,早在新石器时期,铁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据《大冶县志》记载,唐僖宗乾符五年,黄巢王霸元年(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部下攻下鄂城后,在铁山安营扎寨,冶炼兵器;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曾在铁山置炉冶铸,制成了“大冶之剑”,后用“大冶之剑”武装士卒,多次战胜金兵;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1年),南宋朝廷在铁山设置铁山寨,太平天国革命军也在此置炉炼制刀剑。夏商时,铁山属荆州之域;周时,属楚国境内。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地在南郡境内;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分楚地为四郡,江畔属南郡,地为南郡属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汉分南郡置江夏郡,统14县,有鄂县、下雉县等,地在鄂县境内。三国时代,后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吴王孙权自公安迁鄂,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6县为武昌郡,地在武昌郡境内。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孙权将郡冶迁至夏口(今汉口),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地在江夏郡境内。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鄂县、阳新、沙羡等7县属之,地在武昌郡境内。东晋安帝义熙元至五年(405-409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地属武昌郡阳新县管辖。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时,地隶属关系均无变动。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江夏郡为鄂州,改阳新县为富川县,地属鄂州富川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富川县为永兴县,地属鄂州永兴县所辖。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将鄂州改为江夏郡,地属江夏郡永兴县所辖。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又改江夏郡为鄂州,地在鄂州永兴县境内。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吴国(关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县划出一块地盘,设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地属鄂州吴国所辖。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地先属吴国所辖,后属唐国所辖。宋乾德五年(967年),定名“大冶县”,地属大冶县四会乡所辖。元、明、清三代,一直为大冶县四会乡所管辖。民国二十一年,大冶县划分为10个区,地属大冶县第10区,辖铁山、金桥、南河、松山、鳌山5个堡。1932年,大冶县建立苏维埃政府,地属大冶县盛碧区(原第三、第十区),辖铁山、金桥、南河、松山、鳌山、杨泽、桐城、杨岭、凤凰、七花、泉矿、吕甫、长虹等13个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冶县设3个区,15个乡,2个镇,地为大冶县铁麓乡。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委林佐会同大冶陆署令佑勤及洋匠时维礼等开工兴修铁山铺至石灰窑运矿铁路。铁路所用路轨、材料、车辆全部从德国进口。光绪十八年(1892年)七月,运矿铁路全线竣工,该路起自铁山铺,终至石灰窑,设铁山、盛洪卿、下陆、石堡4个车站,全程31公里,这是湖北省境内建成的第一条铁路。1958年9月15日上午10点多钟,毛泽东在张治中、王任重、张平化和中共黄石市委、武汉钢铁公司领导陪同下亲临铁山,视察大冶铁矿,直接深入到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亲切看望了干部和矿工,对矿山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挥笔写下“开发矿业”的题词。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受暂时挫折和困难,当时已是75岁高龄的董必武副主席偕夫人何莲芝,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于1960年10月19日来到铁山,视察大冶铁矿时再三叮嘱大家,在困难时期,既要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又要切实安排好矿工的生活,还高度评价了矿工的忘我劳动精神和主人翁责任心。2007年4月22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开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主园区位于铁山区,园区面积23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公元226年(三国·吴·黄武五年)这里就有了开采活动,迄今已有1780年的历史。“孙权筑炉炼兵器、岳飞锻铁铸刀剑”,中国古代冶金工业文明在此薪火相传。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兴洋务,选择这里作为汉阳铁厂原料基地,成为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1908年,近代民族资本家盛宣怀合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组建了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日军侵华时间,大冶铁矿优质富矿惨遭日寇大肆掠夺。1952年,国家重建大冶铁矿,1958年投产后成为全国十大铁矿之一,被誉为“武钢粮仓”。1958年9月15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察大冶铁矿。这里是主席生平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目前,公园内有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最大露天采坑、亚洲最大硬岩复垦基地等8个珍稀级矿业地质。

经济发展

实施了“民营经济兴区、三产经济活区、特色经济强区”三大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和政策,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由五年前不到10%提高到90%以上,而且涌现出了科威、思源、普辉等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和现场自控、高速路控等一批“三高”产品。引进中商、赛玛特、肯德基、雅戈尔等名店名牌,建立了劳动路精品服装、沈下路汽配、天津路通讯器材、交通路日用百货等一批特色街和沈家营建材装饰、亚光艺术家俱装饰等一批特色市场,使城区商贸业态水平不断提升。辖区内沿路、沿江、沿湖的开发,启动沿路亚光建材市场、亚光家俱市场、青山花苑、江滩夜市、金港量畈店等八大市场,开发了存量近10万平方米;配合黄石外滩工程建设,完成了江堤禁脚、昌明路等拆迁;在沿湖开发方面,磁湖北岸开发建设,辖区可开发商居面积300万平方米,将为城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实行政府引导、企业招商、政策扶持、环境保障的运作模式,共引进外资项目5个、300万美元,完成高新技术产值6800万元,盘活企业存量近2.3亿元,启动闲置厂房8万平方米。科技工业园的建设,区域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快区域内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出台了《铁山区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1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奖励基金,重奖招商引资;成立区投资服务中心,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建立了招商引资责任制,实行四大家领导重点项目挂点制度;对内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1113万美元,同比增长55%;实际利用内资6.24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外贸出口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6%。按照“孵化器+产业园+产业化”的模式,实行政府引导、企业招商、政策扶持、环境保障的运作机制,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以生物制药为龙头,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以纺织、服装为骨干,包括化工、食品在内的产业园区,实现园区经济产值过10亿、税收过亿元。铁山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境内铁路东联京九,西接京广两大铁路运输大动脉;公路106国道从境内通过,始发、到达、途经铁山的车辆络绎不绝,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辖区内各类工商法人企业156家,产业活动单位370家,个体工商户1771户。武钢大冶铁矿、黄石东贝集团公司、黄石鹿峰集团公司也在布局其中。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到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7%,其中第一产业827万元,比上年增长3.02%,第二产业8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9%,第三产业2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5%;人均实现17150元。在GDP中,一、二、三产业比重依次为0.73:77.72:22.45。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3亿元,其中,区街工业比上年增长14.63%;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比上年增长10%,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7.4%。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农民收入大有提高,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27万元,增长3.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41.37元,比上年净增94.37元。财政收入自88年建立区级财政以来,通过发展经济、积极培植财源,不断完成体制,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7493万元。招商引资取得实效。2001年,全区上下积极营造宽松环境,引资、引商、引技术,全年引进内资2000万元,利用外资356美元。现在已形成冶金建材、服装、制鞋、家具、电子为龙头的六大支柱产业。铁山区是黄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黄高速公路、黄石长江大桥穿越境内,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港口、码头均在区域内,交通运输十分发达便利。黄石市的大中型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以及党政机关、院校、银行、邮政局、电信局、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几乎都集中在本区。市工人文化宫、儿童公园、青山湖公园、博物馆等文化娱乐场所也座落其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该区成为黄石市的中心城区。随着鄂东经济圈的逐步形成,铁山区也逐渐成为鄂东南的商贸中心。近年来,铁山区大力实施“三产经济活区”发展战略,2003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12.80%,占GDP的比重为70%,成为铁山区的支柱产业。“两区、四街”(两区:胜阳港商贸区、黄石港商贸区;四街:交通路步行街、武汉路电子器材、劳动路服装精品、沈家营装饰、建筑材料特色街)的商贸格局基本形成,对鄂东南及鄂、赣、皖毗邻地区较具辐射力,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5.80亿元,增长26.40%。区内要素市场网点密集,劳动力、技术、人才市场已初具规模,会计、审计、咨询、法律、评估、公证、经纪、拍卖等服务业十分活跃,货币、证券、保险市场实力雄厚。铁山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政府将发展休闲旅游经济作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计划以“三山”(凤凰山、大众山、海观山)、“两湖”(磁湖、青山湖)旅游开发为重点,逐渐将全市范围内的休闲娱乐资源联接起来,构筑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社区服务业:近年来,社区服务业在入托、养老、物业管理、配送服务等方面已有较快发展。

旅游特产美食

特产:隶属于三岔路村的上邹,出产萝卜,甘甜美味,106国道旁的尖珠山出产“玉(御)苕”,及其甘甜的红薯,是清代的著名贡品,源自冶矿路社区的铁山素食麻辣烫,香辣便宜,回味无穷,铁山垴的泉水,源自天然,祛病养颜
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原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拥有亚洲第一天坑,是国家AAAA级景区。市区乘坐11路或6路公交车,到铁山广场下,步行或换乘出租车即可到达。鹿獐山公园:位于铁山区中心,宫苑风格,山顶四层楼阁“鹿峰阁”飞檐翘角,可俯视铁山城区,夜晚霓虹闪烁,成为重要路标,公园西面有“华藏寺”
铁山张之洞广场:原铁山街心公园,曾叫“鹿鸣苑”,原中心有景观喷水池,后改为广场,中立张之洞铜像,是市民休息的好去处,九龙公园:在铁山区城区西北角,静谧妖娆,现已整修;九龙洞社区北有区内最大的天然溶洞---九龙洞,现已关闭
铁山区人民公园(后地山公园):位于和平里社区东侧喻家山地区
得道湾广场:位于大冶铁矿南至九龙洞社区,呈带状,展现了铁矿发展的历史
铁山古刹(铁山庙):位于大冶铁矿尖林山上,古老庙宇。古刹旁有甘冽的天然泉水和受国家保护的百年古树。
南岳寺:南岳寺位于牛尾巴牛头山顶,占地560平方米,有各类厢房80余间,始建于明清年间,长年香火不绝。
仙岛湖:位于阳新县王英镇,幕阜山北麓,距阳新县城48公里,旅游区面积180平方公里,水域32平方公里,1002个岛屿似群星璀璨落玉盘。仙岛湖植被优良,物种群集,空气负离子浓度1010个/立方厘米,湖水能见度达5米,盛夏日均气温25度左右,冬日8度左右,且湖岸岩洞成群,洞内成溪。仙岛湖饱经沧桑巨变。唐代洛宾王归隐陵寝圣迹依存,明末嘉靖甲寅岁“飞来钟”保存完好,“灵通仙岛”石碑字迹分明。仙岛湖是王平、贺俊桢、彭方复等将军故里。近代有苏维埃政府旧址、彭德怀招兵站。

自然环境

铁山区地处幕阜山北侧,为幕阜山向长江河床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辖地内多低山。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拨860米,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拔839.9米,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拨8.7米。市区形状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8平方公里,是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在海拨18-50米之间。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以上,一般在15-20t/m2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还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马湖、葛湖、荆山源、上巢湖等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阳新长81公里。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境内岩溶地貌发育,溶洞众多,很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间盆地。岗地坡度一般较为平缓,沿江一带标高较低。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行政区划

铁山区辖2个街道:铁山街道、鹿獐山街道。2000年,铁山区辖2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66469人,各乡镇人口:铁山街道36067盛洪卿街道16315铁山镇14087(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4年底,铁山区辖2个街道,16个社区、5个村委会,453个居民小组、44个村民小组。铁山街道:办事处驻盛洪卿路。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36111人(湖北地名网)/35881人(黄石政府网),辖10个社区、323个居民小组:矿一路、矿二路、矿三路、建设路、九龙洞、友爱路、广友路、胜利路、和平里、冶矿路。鹿獐山街道:办事处驻铁山大道。面积24.5平方千米,人口32205人(湖北地名网)/32055人(黄石政府网),辖6个社区、5个村委会,130个居民小组、44个村民小组:铜鼓地、车站路、向阳路、新村、煤矿、曹家林;木栏、盛洪卿、三岔路、龙衢湾、熊家境。
2009年1月,铁山区响应黄石市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号召,正式全部撤销了两个街道办事处。:全区16个社区(矿一路、矿二路、矿三路、建设路、九龙洞、友爱路、广友路、胜利路、和平里、冶矿路、铜鼓地、车站路、向阳路、新村、煤矿、曹家林)由区民政局管辖,5个村(木栏、盛洪卿、三岔路、龙衢湾、熊家境)由区农林水利局管辖。2009年10月14日,黄石市成立“东方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熊家境村由铁山区划归东方山景区管委会管辖。

街区简介

铁山大道(北段),北部铁山繁忙地带,人口密集商业集中。但由于全铁人口稀少,以至难以呈现出大人流的景象。这一地区是南北混合区,经商者为南铁居民,而消费者则多为北部居民。沿街分布工人文化宫铁山百货商厦金色港湾旅馆鹿獐山公园。广山路位于铁山街区最北部,背靠尖岭山。是北方铁山的重要地区北方力量的核心区,典型的北铁街区---人口密度小街道宽阔四周皆是树木或绿化草坪,长年笼罩在树阴之下。环境幽深,适合身心放松。主要机构设施为大冶铁矿总部及礼堂和宾馆体育馆铁矿医院等。除此之外便全属居民区,没有任何商业分布。广山路的居民一律是北方居民,基本上是大冶铁矿本部职工及其家属。张之洞广场,亦称铁山广场,原址为街心公园。2004年时为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所修建的。这里是整个铁山的中心地带。铁山政府位于其正南面,正西面为全镇最大银行,正东是中国移动经销布,北面则连接大冶铁矿地区。九龙洞地区,因这里有一处名为“九龙洞”的地下洞穴式游乐场而以此命名。现在这个游乐场早已废弃,但这片地区依旧沿用此名。本区位于铁山街区西北,地域相当辽阔,占据整个北方街区的三分之一,西还城线(张之洞路)的北部也属于本区。沿山脉修建了一条狭长的绿化广场,呈现北方街道外观。人口组成主要是大冶铁矿本部和附属部门的职工职员及其家属,犹以退休老职工居多。这里设置有众多机构。如消防支队铁山电视台(YKTV)派出所和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工人文化中心,友爱街,位于铁山街区西,与铁山大道平行并作为其主要背街。故此地带也连通南北且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北部发展要远领先于南部。北部树阴繁茂,环境幽静。设有铁山小学第四医院第五中学人民武装部等。这里的居民南北混杂,人民素质要低于北方其他街区居民,治安也差于别处。南部也同样幽静,居民则极少。保留着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不少遗迹。此处设有技术学院的实习部。矿山建设公司一带,本区实际上不属于北方街区,但因其地理位置处在铁山东北面而也被认为是北方街区。这一带的经济支柱是大冶铁矿的附属机构---矿山建设公司,是故北方力量在此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本区面积辽阔,占北铁街区的三分之一。仿古街北部和余家山地区都在其范围之内。本区设有第三子弟小学,矿建子弟幼儿园矿建医院(其规模后缩小到社区医院,从此从铁山三个主要医院中消失)。仿古街,仿古街是铁山区一条城区街道,该街北起胜利路,南至盛洪卿路。于1996年竣工,全长960米,路宽10米,两旁主要以明清仿古民宅为主,目前有住户240户。2010年5月-8月间仿古街为了迎接矿冶文化节进行了第二次改造,主要为建筑仿古改造和铺设石板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