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通辽市地图
通辽市相关地区地图:

现任主要领导

市委书记:杜梓,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达古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萨仁,市政协主席:王治安

通辽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由于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3.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49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3万公顷,增长7.0%。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1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81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77.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6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85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6.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4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粮食:产量较上年增加,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产量429.24万吨(85.85亿斤),比上年增产17.24万吨(3.45亿斤),增长4.2%。其中:玉米359.75万吨(71.95亿斤);水稻18.60万吨(3.72亿斤);小麦8.09万吨(1.62亿斤)。
经济作物:油料、甜菜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油料产量10.66万吨,比上年增产0.36万吨;甜菜产量2.96万吨,较上年增产0.66万吨。蔬菜生产品种进一步优化,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单产效益明显提高。蔬菜总产量273.69万吨,比去年增长18.9%,其中叶菜类产量115.24万吨。特种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鲜切花产量2.5万吨,盆栽观赏植物产量12.5万吨,药材产量1.16万吨。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1300.4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70.59万头(只)。年末全市家畜实有头数1036.91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62.31万头(只),增长18.6%,其中大小牲畜755.19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11.09万头(只),增长17.2%;猪281.72万头,增加51.22万头,增长22.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1.58万吨,比上年增长42.2%,其中:猪肉31.79万吨,比上年增长68.2%;牛肉11.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羊肉6.44万吨,比上年增长61.0%。

自然资源

森林:通辽市森林面积125万公倾,林木总蓄积量1745万立方米。林木树种有46科、80属、220种。
动物:通辽市野生动物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鸨、梅花鹿、紫貂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蓑羽鹤、鸳鸯、天鹅、猞猁、马鹿、黄羊等近30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清沟还有环颈雉、斑翘山鹑、野兔、狐狸、斑鸠。一般经济动物,遍布全市各地。鸟类有18目,49科,212种。野生植物麻黄、甘草、山杏、沙棘等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
矿产: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藏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全市煤炭保有量121亿吨;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处,矿点30多个,为世人瞩目的"801"矿富含铌、钽、铍、锆等稀有金属和重稀土,总储量680万吨;天然硅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冶炼之宝"的石墨储量也很可观,功能神奇的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
食品:通辽市土质肥沃、水草丰美。既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被誉为"黄牛之乡"。现有耕地面积91.4万公倾、盛产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及小杂粮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境内草原面积327.4万亩,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12.5万头只,特别是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科尔沁马等畜种享誉国内外。

旅游景点

西拉木伦公园,森林公园,珠日河草原旅游区,霍林河草原旅游区,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大青沟,吉祥密乘大乐林寺,兴源寺,双合尔山白塔,奈曼王府,孝庄故里生态旅游区,古榆园,莫力庙,福缘寺,阿古拉,努古斯台,鲜光民俗村,羊场农家乐、牧家乐,塔敏查干,君宁家园

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24.0%;第三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2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32494元,比上年增长2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4:52.4:29.2变化为15.0:53.1:31.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7百分点。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税收收入31.86亿元,增长24.3%;非税收收入18.84亿元,增长20.2%。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收入5.53亿元,增长12.3%;营业税收入7.38亿元,增长26.7%;企业所得税收入1.80亿元,下降4.4%;个人所得税收入0.77亿元,下降0.9%。一般预算支出152.43亿元,增长26.1%。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5.3%、68.3%、45.7%和44.5%,用于科技和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28.0%和53.6%。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城市和农村消费价格同步上涨。附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2.1%。其中:饲料价格上涨5.1%,涨幅较上年回落19.2个百分点;产品畜价格下降13.6%;化肥价格下降8.5%;农药及农药器械上涨0.6%。2011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5.0%。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50%;二手住宅价格下降60%。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3.29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在岗职工23.1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低于调控目标0.03个百分点。新增6.5万个城镇就业岗位。

历史沿革

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现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