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窑乡地图
王窑乡相关地区地图:
建设发展
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72万元,打水井13眼,建小高抽2处,解决了15个村民小组,286户,937人的人畜饮水困难;三年累计投资109万元,为王崾先、白台村等村新修高标准农田2768亩。投资78万元铺架白渠、高沟口、高桥、等9个村组高低压线路16公里,改造了25公里的农网;投资130多万元,拓宽维修乡村道路34公里,新建2座大桥;2004年投资198万元启动实施高沟口—白渠1.76公里道路维修工程;投资248万元实施了白台和寺崾先村异地搬迁,新建窑洞平房197孔(间),完善了水、电、路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按照集镇带动农村的思路,搞好小城镇建设。高沟口、王窑、白渠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以建材、餐饮、运输等为主体的服务业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乡有各类非公有制和个体工商业340多户,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非公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紧紧依托集镇优势,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服务业。依托区位优势,着力发展运输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拉动王窑、高沟口小城镇建设,新建白渠小城镇,按照“城市带动”战略,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新建平房200间,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0户,新增从业人员600人,提升高沟口、王窑、白渠小城镇发展水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原则,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劳动力,转化劳动成果,发展“人力资源”,兴建商贸、餐饮、服务等多元化产业,提高档次和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值3470万元。
行政代码
610624202:~200王窑村~201林沟村~202樊庄村~203白庄村~204李家沟村~205小桥沟村~206白渠村~207高沟口村~208崖窑沟村~209白台村~210庄科村~211白家洼村~212吴家湾村~213康庙村~214曹咀村~215王台村~216王崾先村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窑乡
王窑乡距县城17公里,属全县最贫困、偏远的山区乡镇之一。全乡25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4652户,22777人,区域面积为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996亩,村镇现有房屋23.33万平方米,自来水爱益村2个,309户、1579人;现有标准化卫生院一处,医疗设施齐全;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4所,四年制小学5所,教学点1所,共有教职工177人;共有村劳动力11966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618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8480亩,粮食作物总产量为6597吨,人均产粮289.6公斤。其中小麦21000亩。薯类播种面积为5200亩、972吨;果园面积为9890亩,果品产量为4892吨,主要以苹果园为主,为8180亩,产量为3390吨。全乡现有大牲畜4500头,年末猪存栏数为8300头,羊存栏为2055只,鸡存栏为5万只;农村用电量为112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为7515吨;现有水窖4953眼,沼气150眼,水平梯田35670亩。截止2005年底全乡共有优质花椒园12900亩,花椒产量为408吨,其中优质无公害花椒6000亩;中药材面积为3000亩。2005年全乡人均纯收入为1164元,工业总产值为3263.8万元。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乡党委、乡政府一班人的辛勤工作下,通过教育引导、服务转型、市场调研和信息指导的同时,狠抓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引导群众从单一种粮观念中走出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全乡的优质大红袍花椒目前已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并通过优质无公害花椒基地的建设,以严管理、无公害、精包装、强品牌来求效益,全乡共有优质花椒园12900亩,其中优质无公害花椒6000亩,花椒产量408吨,产值达816万元;乡村两级正积极引导群众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从前向后、由北向南发展壮大花椒园面积,无公害花椒基地以乔庙村为中心,向后辐射,在3—5年内使得优质花椒园达到23000亩左右,无公害花椒园达到20000亩。在罐岭片南山8村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达到5000亩,主要以党参、冬花、柴胡、板兰根等为主,建立第二个农业主导产业。由于该乡基础备件差,现有的花椒购销公司规模小,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农业的生产和市场竞争需要,还需有远见的投资商来该乡投资洽谈,共商王窑乡的农业发展大计。
农业生产
随着农村经济成分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草)步伐加快,种粮面积逐步缩小的同时,坚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确保人均1亩的农田种植面积,大力普及推广新优技术,改良品种,加大科技投入,稳定总产。经济发展快速稳步,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60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8元。人均产粮达460公斤。
党的建设
乡党委以创建党建先进乡为目标,以村级支部创建“五个好”为总要求,按照“把党建工作做到经济工作中、做到人民群众中去、做到日常工作中去”的总体思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党员“八个一”、创树科技示范户及先进基层组织创业竞赛和“三级联创”五项活动。全乡共有党员436名,申请入党人216名,其中入党积极分子168名,科技创树基地9个(富汉崾先养羊基地、李家沟养殖基地、高沟口牧草基地、黄金梨基地、吴家湾大棚油桃基地、王窑大棚菜基地、小桥沟碎石厂、白渠黄金梨基地、白渠大棚菜基地)。党员“八个一”参与党员326名,其中创建示范户46户。形成了巩固基础,重点突破、典型带动、全面提升的工作格局,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更大的动力支持。先后涌现出省级先进党组织1个,省级“五个好”支部1个,省级先进村1个,省级小康示范村2个,县级小康示范村10个,为全乡“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导产业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全市经济强乡为目标,本着“科教兴农、产业富民、三产增收、石油强乡”发展战略,按照“重点突破草畜业,积极发展棚栽业,稳步推进林果业,大力发展三产业”的工作思路,着力在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主导产业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全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92000多亩,启动实施“谭—王、杏—高、王—白”三大环线。草畜产业蓬勃发展,全乡人工种草15600亩,舍饲养殖户达到370多户,建立林沟、寺崾先等养殖小区5个;棚栽业、林果业正在兴起,三年累计建大棚338棚,弓棚157棚;以仁用杏、黄金梨、苹果为主的果业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