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岩镇地图
万华岩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环境
万花岩镇,原为安和乡,建于1950年,1958年并入郴县华塘公社,1961年折出,建立安和公社。1984年划入郴州市、政名安和乡。1995年郴州撤乡建市,划入北湖区。2000年12月21日,撤乡建镇,改为万花岩镇,镇政府驻地由安和墟迁往雷大桥村攸溪铺。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岭连绵,梯田层迭,绚丽多彩。著名的万华岩风景区位于境内,万华岩溶洞洞内钟乳、石笋密布,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其中“水钙膜”与“水下晶锥”为世界第二次发现,誉为“国宝”。主要矿产有铅、锌、钼、铋等多种金属。
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以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实现城域突破,开放带动,科技兴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精品农业;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推进万花岩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力争经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万花岩镇建设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小康乡镇。根据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全镇主要预期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42400万元,年均递增8%,2020年达到62440万元。(2)财政收入2010年达到800万元,远期目标2020年达到1280万元,年均递增10%。(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0年达到8000元,远期展望2020年达到12000万元,年均递增8%。(4)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8000元,远期展望2020年达到12000元,年均递增5%。(5)招商引资2010年达到10000万元,远期展望2020年达到1400万元,年均增长4%。(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8%以内,科技贡献率达70%。(8)2010年城镇居民达到10000人,流动人口8000人,远期展望2020年城镇居民达到18000人,流动人口10000人。
旅游资源
著名的万华岩风景区位于境内,万华岩溶洞洞内钟乳、石笋密布,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其中“水钙膜”与“水下晶锥”为世界第二次发现,誉为“国宝”。主要矿产有铅、锌、钼、铋等多种金属。万华岩在安和乡,距郴州十七公里,洞口石壁如削,气势非凡,一股瀑布从五十多米高的岩顶上飞流直下,给洞口挂上了一幅银色水带,岩顶可见南宋理学家张南轩题“万华岩”之字。岩边有“劝农碑”,一条地下阴河从洞中缓缓流出,荡舟入洞,只觉幽泉潺潺,宛如琴鸣;岸边石景遍陈。进一百余米,弃舟登岸,形色各异的钟乳石,千姿万态。主洞长达一千八百米,沿途的景点有:“巨蟒捕食”,望而令人生畏;“玉女垂帏”,折皱华丽,似舞台幕布徐徐拉开;“稻香遍野”,则梯田层层;“雪宫”则似白雪盖顶,晶莹夺目。此外还有“双鹤守洞”、“野猪噬笋”、“观音坐莲”、“瑶池荷藕”等十余处。
行政区划
万花岩镇辖:安和居委会;礼家洞、新田岭、大树下、坦山、下塘、安和、下凤、张家坪、雷大桥、增湖10个村委会。
医疗卫生
全镇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1个,门诊部2个,村级医疗卫生疹所2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工作人员42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100%。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中小学教育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2006年在全区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中排第4位,荣获综合考评二等奖。获得“全市防疫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区优秀领导班子”等市、区级荣誉16项。
特色农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跨越,全镇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万华红提基地是我省最大的红提基地、万花岩镇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示范基地,也是该区重点农业开发项目。该镇在上级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在张家坪村建立红提葡萄基地,到2008来共投资500万元。目前,基地农户共种植约300余亩红提,年产量百万斤以上,前景十分可观。基地栽种的红提是郴州唯一的晚熟葡萄品种,填补了湘南地区的单项空白。200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该镇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政府引导,基地带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张家坪红提葡萄基地建设,形成一个现代化的观光农业项目,集休闲、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园。每年,郴州、长沙、广东等地的客商络绎不绝地来到万花岩镇万华红提基地购买红提葡萄,预计今年收入达300多万元,这是万花岩镇有力推行特色兴农取得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