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上饶市地图 >
万年县地图
万年县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特色

资源丰富:万年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资源及物产丰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现有耕地32.4万亩,人均占有0.94亩;山地105万亩,人均占有3.1亩;水域11万亩,人均占有0.33亩。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县现有林地面积92.7万亩,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100万立方米,毛竹234万根,森林覆盖率达50.1%。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0.48亿立方米,且水质好,均属境内清流,无污染,适宜大面积种养珍珠,流经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北部的乐安河,西部的玉津河,西南部的万年河,东部的珠溪河、大源河5条河流。主要湖泊有湖云乡的段家湖、麻垅湖、斋山湖和石镇的天头湖。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金、银、锰、锑等6种,非金属矿藏有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煤、砷等19种,其中石灰石、白云石蕴藏量均在3亿吨以上,品位高且质纯,名扬华东。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共有风景区5个,风景点22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万年仙人洞遗址、吊桶环遗址被评为“20世纪全国100项考古大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稻作文化起源地仙人洞,将我国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七千年的历史又提前了五千多年,神农宫和莲花洞,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斋山和黄巢山,让人感到古战场的战鼓仍在回响。
物产富饶:传统的植物有粮、棉、油、蔬菜、瓜果、木材、毛竹、药材及花类、草类等193种。
动物有猪、牛、羊、犬、鸡、鸭、鹅以及兽类、鸟类、鱼类、蚧类、蛙类、蛇类等100多种。近年来又引进了彩色棉、荔枝浦芋、彩色糯玉米、芦荟、百合、樱桃西红柿、人生果、水果红薯等种植和黑白花奶牛、七彩山鸡、白银鹅、麻羊、红荷包鲤鱼等养殖。

历史文化

万年县在第二次海内革命战役时期是赣东北苏区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富林赣东北特委机关旧址、大源神仙洞新石器时期洞穴遗址。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神仙洞和神农宫、莲花洞、黄巢山、青云塔(斛峰塔)以及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大源神仙洞和吊桶环遗址有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完整而清楚的地层堆积,是现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

悠久历史

万年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劳作、繁衍生息。经中美农业联合考古队多次发掘和采样研究,境内大源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是当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到12000—14000年前。这一考古发现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全县辖6个镇、6个乡:陈营镇、石镇镇、青云镇、梓埠镇、大源镇、裴梅镇、湖云乡、齐埠乡、汪家乡、上坊乡、苏桥乡、珠田乡。共有11个社区、131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陈营镇。
乡镇简介:
陈营镇面积:81.5k㎡人口:72562人邮编:335500代码:361129100,辖新华社区、国泰社区、老街社区、建安社区、站前社区、公园社区、江泥社区、永安社区、文明社区等9个社区,石李村、邹畈村、万民村、郊区村、马家村、社里村、石鼓村、永乐村、珠山村、南岗村、聂家村、余源村、黄营村等13个村委会。
石镇镇面积:111.3k㎡人口:43235人邮编:335503代码:361129101,辖石镇社区,射田村、坑堧村、周家村、朱砂村、中洲村、珏田村、罗湖村、石镇村、板舒村、黄柏村、桐源村、双山村、虎山村、井路村、大黄村等15个村委会。
青云镇面积:76.1k㎡人口:22345人邮编:335511代码:361129102,辖青云镇社区,姚源村、下湾村、东南村、西北村、乐华村、古阳村、史桥村、青云村、荷塘村等9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北城。
梓埠镇面积:89k㎡人口:41302人邮编:335504代码:361129103,辖蓝塘村、河东村、燃湖村、椒源村、五一村、后张村、联合村、周湾村、李家村、渡港村、共和村、余芦村、白竹村、毛公山林场、园艺场村、夏埠场村等1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石梓埠。
大源镇面积:87.5k㎡人口:19515人邮编:335513代码:361129104,辖江田村、界福村、大源村、荷溪村、南畈村、石下村、山背村、严家村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槐家。
裴梅镇面积:148.2k㎡人口:22501人邮编:335514代码:361129105,辖荷桥村、黄墩村、汪家村、彭家村、雅岗村、裴家村、江源村、塘边村、富林村、龙港村、东源村、葛毛坞分场等1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丛山汪家。
湖云乡面积:65k㎡人口:23140人邮编:335505代码:361129200,辖白马村、吾峰村、黄家村、栎山村、刘夏村、西湾村、湖云村、标林村、邱夏村等9个村委会。
齐埠乡面积:71.9k㎡人口:23953人邮编:335508代码:361129201,辖齐埠村、方家村、江家村、蛇湾村、上汪村、松竹村、左畲村、黄坪村、盘田村、星明村、塘背村等11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齐家埠。
汪家乡面积:68.5k㎡人口:20291人邮编:335501代码:361129203,辖昌港村、坑边村、岩山村、新建村、山下村、万和村、新乐村、新华村等8个村委会。
上坊乡面积:128.4k㎡人口:26204人邮编:335500代码:361129205,辖上坊村、高墩村、湾里村、富厂村、细港村、港边村、程源村、奎田村、夏营村、万年峰村等10个村委会。
苏桥乡面积:149.8k㎡人口:35620人邮编:335509代码:361129206,辖苏桥村、畈民村、烧桥村、射林村、吴林村、林川村、麻畲村、杨芳村、虞坊村、垱下村、合田村、夹罗村、杨桥村、下门村、岗上村等15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柴源垱。
珠田乡面积:58.3k㎡人口:14638人邮编:335512代码:361129208,辖丰林村、库田村、越溪村、榜林村、珠田村、珠湾村、坪上村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韩美岭。

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0年,是万年县攻坚克难的一年,也是奋起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工业崛起,建设中国贡米之乡,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迈出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步伐。具体地说:
2010年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一年。
——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1亿元,增长15.3%;
——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35.5%,实现三年翻番;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72亿元,增长52.9%,是十五期末的三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亿元,达到68.3亿元,增长5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亿元,增长26.58%;——工业增加值突破25亿元,达到25.41亿元,增长22.6%;——外贸出口突破1亿美元,达到1.4亿美元,增长122%;——县城城区人口突破10万,达到10.08万人;县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乡镇财政收入全部突破1000万元,乡镇财政总收入达到3.17亿元。
2010年是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的一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亿元,达到75亿元,增长27.87%;——开工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14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家,实现税收过100万元企业达61家,新增20家;——大地走红公司被联合国列入救援物资采购企业名录(全省仅两家),索普信产品以全国前10名成绩成功中标《国家高效照明产品补贴推广项目》;——万年被授予“中国(中西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园”称号,万年工业园区成为省级生态建设试点园区。
2010年是现代农业亮点纷呈的一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项目;——全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现场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万年贡”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是江西省第一个粮食类驰名商标;——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全省第一,年出栏生猪20万头的金星养殖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发电全面启动,由中国五大电力集团华电集团投资1.4亿元、一期工程4兆瓦的全省最大沼气发电项目落户万年并正在紧张施工;——10万吨氮气粮食储存项目、日产300吨糙米和3000吨稻谷储存、加工中转平台项目已建成投产。
2010年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一年。:——全县已开工建设重大项目68个,完成投资45.58亿元,同比增长49.7%;——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亿元,增长32.71%;——向上争取各类国债项目资金突破1亿元,达1.36亿元;——昌德高速万年互通连接线列入全省重点调度项目;——昌硕纺织、江泥六号窑、高速养护中心、农资现代物流、检察院技侦大楼等15个重点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齐埠圩防洪工程成功进入了全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计划,万年被列入全省小农水重点建设县;——稻作文化博览园项目成功列入全省未来五年20项生态文化重点项目;——投资1.5亿元、可容纳学生6000人的万年中学新校园即将投入使用。
2010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36元,增长8.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65元,增长17.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2万元,达到2.13万元,增长26.3%;
——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资金4269.4万元;——新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92万元;——农村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全市改水改厕现场会、全省县级卫生局长培训班在我县举行;——发放城市低保金1348万元、农村低保金1152万元、五保金455万元,荣获全国“三院”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移民扶贫推进工作先进县;——社保基金征缴提前一个季度再次突破1亿元,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六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障标准较去年都有了明显提高。
2010年是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的一年。:——我县先后参加了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率全省之先创立了“政法综治工作智能服务管理平台”和“急大难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功承办了全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现场会,并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先后荣获了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县等称号。取得上述成绩,一年来,万年县主要做到了“六个始终坚持”:
(一)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抢抓机遇、奋赶直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成功抵御了特大洪涝灾害,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与2009年相比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与“十五”期末相比,有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等6项指标实现翻番,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4倍、2.32倍、2.85倍、3倍、2.57倍和2.9倍;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总额3项指标翻两番以上,分别是“十五”期末的7.11倍、4.29倍和13.7倍。
(二)始终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市民中心、六0北大道、万中新校园、职教中心、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天然气管道万年段等项目有力推进;扎实推进了县城规划区内“三非”集中整治工作,县城区管理更加有效;加快了石镇、梓埠、青云等上饶市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的建设步伐。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提高了3.6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7%,绿地率达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8平方米;县城道路亮化率、硬化率分别为98.8%、99%,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园区基础更加夯实。启动并推进了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和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完成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了园区硬化、绿化和亮化等工程。2010年,全年共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7亿元,新开发土地375亩,总开发面积达到6.15平方公里,园区落户企业已达234家,其中投产企业108家。
三是通畅能力大幅提高。昌德高速万年连接线有序推进,渡改桥、东外环、万年港综合码头等项目加快实施,206国道、昌万公路迎国检顺利通过。2010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0公里,硬化村道220公里,提前一年完成“村村通”工程。
四是农业基础日益改善。新建新农村建设村点100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各类工程45处,完成改水4259户。张家山水库、群英水库等主体工程已完工,大港桥水库已完成大坝防渗和溢洪道建设;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2010年共争取用地指标1800亩,外调耕地占补平衡指标5799亩,全力支持省、市、10个县(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了城市、工业、交通等公益事业发展。
(三)始终坚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努力做大做强产业经济:始终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8.23:54.28:27.49优化为16.9:56.1:27,初步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发展向工业主导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一是工业支撑更加凸显。突出了主导产业。精细化工、户外用品、光伏能源、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昌硕纺织、江泥6号窑、凯吉医药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华邦药业、恒祥医药、361度服饰、新时代塑胶、利之雅服饰等新落户企业已开工建设。狠抓了效益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6亿元,增长3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3亿元,同比增长26.04%;完成出口交货值22亿元,同比增长21%;上交税金2.9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16%;安排就业17000人。优化了服务环境。积极开展了“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推进了“两个集中”工作,推行了领导带头服务制;扎实开展了园区“封闭运行”和“六抓一打”活动,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提升了农业产出水平。全县农业增加值达8.6亿元;粮食播种面积63.75万亩,总产量4.55亿斤;全县生猪出栏72.5万头,年销售收入7.97亿元。提升了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7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生猪、贡米、珍珠三大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6亿;农业产业基地达到236个,市级以上农业优质基地42个;有15个村被列入省“十百千”工程“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提升了服务带动水平。出台和落实了各类惠农政策,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0.2万亩,其中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的大户3户;全县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达152家,同比增加34家,发展入社会员4526人;登记农村经纪人680人,同比增加70人。
三是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5.6万人次,同比增长4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82%。神农源风景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景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旅游功能要素不断完善。金融业健康发展。万年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已注册成立,上饶银行万年支行、万年黄河村镇银行正式运营,全县存款余额达50亿元,同比增长11.1%;贷款余额达31.5亿元,同比增长16.7%。商贸服务业势头旺盛。中心城区城市经济日益繁荣,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1633户、1238户,拥有物流企业21家,商贸流通网点12200个。
(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农垦、粮食、农业、水利、林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平稳推进。
二是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充分发挥了18支招商引资专业小分队作用,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着力优化对外开放软环境。2010年,全年新引进项目116个,签约资金97.5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实际进资45亿元,完成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实际进资29.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241万美元,增长30%。
三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推进改革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和督查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招商“五定一包”工作机制,为我县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
一是绿化产业前景可观。把造林绿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积极培育园林企业,喜果绿化、诚培信园林等一大批绿化公司快速发展。突出打造了百里绿化大通道、百顷城市景观园、百个雷竹生态村等“三个100精品工程”,强力推进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2009-2010年度,共完成造林4.595万亩,景鹰高速及挂线、206国道和昌万公路、珠曹公路、青陈公路三条省道等五条主干道绿化里程达106.3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新增1个百分点,达到64.1%;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达到10家,实现林业产值6亿元。
二是环境污染治理有效。严格执行了“三同时”制度,新建项目环评率达到了100%,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强化了对我县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测与监管;积极推广了“猪—沼—有机肥”循环模式、水稻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大力实施了沼气发电、沼气入户工程等项目,建设大中型沼气池34个,累计容量4万立方米。同时,全面铺开了农村清洁工程,继续推行“一用二集三收四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全县有424个村点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是人居环境更加怡人。突出了龙泉湖森林公园和珠溪城市湿地“两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包括园林绿化、一河两岸、休闲配套、旅游景观等工程;城镇各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在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92%。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全省“一大四小”造林绿化通道建设先进县、全省生态建设试点县、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等荣誉称号。
(六)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稳步推进民生工程。年初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77项指标,均已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加大,完成城镇职业培训人数41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8155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1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63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建成经济适用房415套、廉租房1100套,有1096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租赁补贴,改造城市棚户区2.6万平米,550户危房改造对象可全部搬入新居喜迎春节。社会保险推进力度加大,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89万人、3.1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达30.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3.96万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达3624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上调,目前平均达到890元以上,全县1.4万名退休人员从中受益。
二是全面统筹社会事业。教育方面,稳步实施了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力推进了万年中学、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高考全县上二本线有88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排全市第二,有3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另有两名万中学生因物理、数学奥赛成绩优异提前被清华、北大确定录取。医疗卫生方面,建立了乡镇卫生多渠道补偿机制,启动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医疗机构诊疗成本和群众医疗费用明显减少,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为7.98万名城乡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大力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为1150名白内障患者、48名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尤其是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后,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医院效益也实现了50%以上的增幅。文化体育方面,成功承办了全国CBO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总决赛,进一步扩大了万年的社会知名度;新建成了4个乡镇标准化文化站,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县新建农家书屋45个。计划生育方面,扎实开展了计划外生育行为集中清理活动,被市计生委推荐申报2010年度全省人口计生目标考评综合二等奖。
三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了对食品药品、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水陆交通以及公众聚集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全县目前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下大力气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问题,信访稳定形势基本平稳。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综治工作智能管理系统为平台,采取综治公安一条线、乡(镇)一条线、教育一条线、部门联动一条线的“四线联查”工作法,将社会治安防控纳入科技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轨道。在2010年上半年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县位居全省第十、全市第一,基本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取得荣誉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勤劳智慧的万年人民,成就了万年的辉煌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抓改革,保稳定,干发展,各项工作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先后荣获等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县、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团建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特别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