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乡地图
万善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冠县万善乡地处黄河故道,辖32个村庄,56000亩耕地,29000人,为省市重点扶持乡镇之一。万善乡充分利用扶贫的各种优惠政策,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贫部门的直接帮助下,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走“村为基础、整乡推过、区域规划、产业开发”的路子,形成了养植、畜牧、林果等支柱产业,全乡的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万善由于土沙、水咸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该乡充分利用双孢菇对水土要求不严、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等特点,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双孢菇生产。首先投资12万元建起,了占地270亩的双孢菇种植示范园,园内有200平方米大棚218座。又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年生产能力150万瓶的菌种厂,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双孢菇销售市场。同时,乡制定了优惠政策,为每个大棚无偿提供600元的扶持资金,并对双孢菇实行每斤1.8元最低保护价收购,有力推动了双孢菇生产的发展,到日前全乡有双孢菇大棚2600个。万善乡的双孢菇远销天津、北京、石家庄、邢台等地,经过加工后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仅此一顶可为全乡农民增收520万元。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大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地处黄河故道,饲草资源十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大约克猪、鲁西黄牛、波尔山羊为主的猪、牛、羊等畜牧业生产。同时,乡政府与新疆呼图壁胚胎移植中心合作进行胚胎移植。2002年完成胚胎移植100头,并且为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使群众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为支持养殖业的发展,乡政府与凤祥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在葫芦营村建立了肉鸡养殖基地,该村及段辛庄、元坊等养鸡专业户发展很快,现在全乡可年出栏肉鸡40万只。为鼓励养殖业发展,帮助农户争取资金、协调贷款,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目前全乡有各类养殖专业户700多户,大牲畜存栏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畜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引进大樱桃矮化栽培,在崔王段建立了500亩的大樱桃科技示范基地,并且聘请农科院候博士为技术顾问。基地内前两年可为种子公司繁育棉花杂交种,每亩地多收入1500元以上,第二年大樱桃进入盛果期每亩地收入在3000元以土,每亩地经济效益比其他作物多收入2000元。推广西瓜—棉花立体高效栽培。引进先进的西瓜品种,进行营养钵育一苗,采用二膜栽培,进行配方施肥,增加品质,捉早成熟、上市,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引进棉花新品种,进行免整枝稀植栽培,省工省力、立体高效,西瓜—棉花双丰收。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在扶贫办的支持下,引进了沼气池建造技术,在前万善、马王段、崔王段等村庄建造沼气池100余座,十几分钟就可以做一顿饭,既省时省钱又卫生。沼液可以喂猪,废弃物可用来施肥,是绿色环保无公害肥料,对生产无公害疏菜、果品大有益处,具有广阔的前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住扶贫机遇先后建起了8处扶贫扬水站,共有75kw机组11个,开挖沟渠100多公里,并完善了桥涵闸配套设施建设,使河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98%以上。与此同时建起了供水中心,铺设管网35公里,使全乡21个村庄2万人吃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吃咸水苦水的历史。通过扶贫,群众富起来了,自我发展的后劲足了,各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除在崔王段建了500亩的优质大樱桃示范基地外,在南王段村引导农民新栽植了400亩梨树,在葫芦营建起20余座凯特杏大棚,全部为优质品种;并积极发展花生、西瓜、棉花等经济作物,该乡种植花生2万亩,棉花1.5万亩,西瓜5000亩,葡萄600亩,草莓400亩,育苗1600亩,灵芝棚600多个。经济作物的面积占耕地而积的60%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多万元修建了冠北路,投资100多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大大改善了全乡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之,通过几年的扶贫,万善乡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扶贫前的2020元,提高到2004年2484.4元。万善经济有了大的发展,群众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交通状况有了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有了大的提高,农民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新农村建设
省“票子”:以往,农民手里头有钱了,就急于修房子或忙于添家具、购电器,以致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少,使得农家只好年复一年地维持简单再生产,要想办点有规模的产业更是难上加难。如今,该乡农民有了发展意识和发展眼光。据了解,该乡许多农户的钱变了花法,总之不再去花冤枉钱,大多将可花可不花、可用可不用的钱省下来存入银行,以备农业生产之需。翻“本子”:王段村青年农民吕殿虎拿出一本学生作业本子,如数家珍般地算了一笔账:一年到头,种子、农药、化肥、农资等各投入了多少,产出了多少,收入有多少,哪些有亏,哪些有赚,经济效益如何等。翻开他的本子一看,记的内容全是农事,涉及到土壤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化控化除以及气候等,还有在服务农业生产上的收入。原来“秋后算帐”全靠他的“记事本子”。
寻“点子”:“往年过年,不是一家人在一起大吃大喝,就是亲朋好友围成一圈搓麻将、玩扑克。现在不同了,亲朋好友相聚,摆谈较多的是谁种什么赚了多少钱,谁养什么发了多少财,什么赚钱、什么来钱快。”说这话的是水赞村的农民温丙贵。他去年在亲戚处获悉种植大棚蔬菜是条好门路,就投资3万多元建起了一个蔬菜大棚,到目前已收入1.8万多元。如今,“点子就是资源、就是财富”这一观念已被该乡广大农民所接受。该乡农民纷纷把春节期间亲友团圆的日子当作寻找有效益、有市场、有前途的致富点子的好机会。此外,该乡还有一些到外省、到发达地区访亲的农民,他们在外却不忘取经,寻找到好的致富点子回家后准备开店、经商或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