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兴镇地图
洼兴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洼兴镇代表性的企业及产品
1、洼兴镇肉联厂,产品:红肠,2、高丽寨制米厂,产品:高丽寨大米,3、鑫源制油厂,产品:小榨豆油,4、山口石场,产品:矿石,5、双山硅石矿,产品:硅石
五、养殖业情况
洼兴镇发展黄牛养殖专业屯13个,专业户186户,全镇饲养10头以上黄牛的农户达到337户,占养牛户总数的20分之1,全镇黄牛饲养量达到12000头。洼兴镇充分利用庭院饲养条件,发挥区域饲养优势,使1000只以上的鸡、鸭、鹅养殖大户达到360户以上,全镇养殖总量达到22万只。
三、气候条件:
洼兴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年平均日照为2600小时,年降水574mm,年结冻期145天左右,无霜期一般在122-130天之间,≥10℃活动和温为2400-2500℃,平均蒸发量1388mm,冬季多偏西风,夏季多偏东风,年平均3.8半/秒。
六、行政沿革
洼兴镇,原名“洼兴桥”。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始有垦户种植,渐成屯落,隶属呼兰城守尉管辖。1862年12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划归呼兰厅管辖。清末,1905年1月(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划归巴彦州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集镇始见雏形,因镇北门外有座木桥建于低洼处,故又称“洼心桥”,隶属巴彦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9年1月,设置洼兴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设置洼兴区,1950年改为第七区,1955年6月复称洼兴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洼兴乡。1958年9月,改称洼兴人民公社,同年11月至1961年4月,曾一度成立包括镇东,东胜、长山、复兴4个公社在内的洼兴大公社。1984年2月,将洼兴公社改为洼兴镇。
二、自然条件:
洼兴镇地处小兴安岭南坡余坡,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处于巴彦县低山丘陵区域之口,境内有大小河流五条,其中松花江一支流以境内由东向西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