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县地图
翁源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龙仙镇:龙仙镇为翁源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规划的中心镇之一,于2004年12月由原龙仙镇、南浦镇、三华镇合并而成。总面积42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达7.24万亩,规划区面积20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8平方千米。下辖34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6.5万人,农村人口6.5万人。该镇农业以水稻、蔬菜、蚕桑、糖蔗、水果、渔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企业则以水电、建筑、家私、纺织、制鞋及小五金为主。近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全镇有四级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境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东、西、南、北,106线国道、省道官汕公路贯穿全境,主要乡村道路已辅水泥路面。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宽带网络覆盖全镇,供水、供电管网完善,价格低廉。有广播电视大学一所,省重点中学、国家试验性高中一所,省一级中学一所,中英文学校一所,镇级中学四所,小学三十二所,幼儿园数十家,公立大型医院二家,镇级医院三家、私立大中型医院多家。龙仙镇拥有诸多特色资源:如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评为全省“优质、稀有”水果品种的三华李;果大肉嫩,鲜甜可口,素有鲜果王之美称的李洞蜜桃;远销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等发达地区的李洞椪柑;质地粉嫩,莲香浓郁的南浦马古塘莲;可供开发的缓坡地18000亩。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书堂石古迹、东华禅寺、三华李观光园、跃进水库及10多处度假山庄等都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官渡镇:官渡镇是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由原庙墩、官渡、六里三镇合并组建而成的,为翁源县2004年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新设立的七镇一场之一。该镇位于翁源县西南部,北接江尾镇、翁城镇,东与龙仙镇交界,南与英德市青塘镇为邻,北江支流——翁江自西向东横穿境内。官渡镇交通区位十分优越,国道106线与省道S341线在境内交汇,南距广州196km,北距韶关77km,东距县城龙仙37km,距京珠高速翁城出入口仅14km,规划中的昆汕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横穿本镇并有一出入口处,是粤北重镇韶关市通往珠三角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民委员会,231个村小组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427人。官渡镇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紧紧依托本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开发区——官渡经济开发试验区,通过招商引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全镇农业招商和工业引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官渡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至各行政村实现了“三通”,通讯、供水、供电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市场繁荣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特色资源:名优水果:翁源水果素有“三六九”之称,这三种优质特色水果指的就是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而官渡镇在气候、土质、地势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该镇正准备在财力、物力上加大对这些名优水果的培育种植,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神下泉:位于本镇突水村委会。该泉水水质清甜可口,出水量大,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制矿泉水等饮料,酿酒、泡茶口感极佳。烟花、礼炮:落户本镇的翁源升利(美国)烟花制造燃放有限公司生产的各式烟花、礼炮,品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燃放效果极佳。曾被指定为韶关市春节烟花晚会、第三届省山洽会烟花晚会专用燃放品。
翁城镇:翁城镇是位于翁源县西部的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曾有570年作为翁源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地处韶关市南部,距韶关市区约60公里,宏观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京珠高速公路通过该镇并设有出入口,国道106、省道翁(城)英(德)公路贯穿而过。镇内有山区丘陵地,间有盆地小平原,镇域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3万,其中农业人口29250人,家庭总户数为7551户,劳动力数量为12188人,墟镇外来流动人口近2500人。翁城镇又是工业、农业、商业并重的中心集镇,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中心小城镇之一。翁城镇农业基础较好,商业优势明显,工业发展势头迅猛。设有县级示范农场,建有粤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专业市场(是粤北地区较大的商品蔬菜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墟镇市场繁荣,商贸活跃,市场辐射覆盖人口达20多万(含翁源西部3镇1场和英德东部4镇2茶场)。翁源县借此优势,正在该镇筹建商贸经济区,许多商家纷至沓来。在引进投资8亿元横沥(翁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5000万港元的圣丰株式会社工业园和投资1.4亿元的鹏辉工业园等10多个外来投资项目的基础上,凭借翁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通过努力,又成功引进分别投资1亿美元的金粤通项目和威宇公司及首期投资30亿人民币、总投资85亿元的五金电镀工业园落户翁城。这些大型工业项目的成功引进,在3-5年里,将为翁城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仅纳科五金电镀工业园,一年就可为翁城创造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产值。特色资源:1、黑皮果蔗,肉脆清甜口感好,是时尚消费的好果品,已建立有5000亩的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北上各大城市。2、翁城蔬菜,蔬菜是我镇的传统特色产业,年种植面积达28000亩(含复种指数)。由于历史悠久且质优量大无公害,成为远近闻名、畅销大江南北和珠三角、港澳台、东南亚的热门货。3、翁城地窖酒,本产品选用翁城优质稻米,传统方法酿制,用瓦坛密封后,经过五年以上落地埋窖。该酒清香特醇,不伤脑,是纯天然绿色食品。4、翁城马碲,在本镇普遍种植,该产品特点清甜爽脆,嫩而无渣,性微凉,是春节人们吃上火后的优良解火果品。5、桂湖茶,产于翁城镇桂湖村群山海拔500米以上,枝叶嫩小、茶味甘香。具有提神醒脑、健胃消食、能治小痛等功效,是当地群众喜爱饮用的常用茶。6、翁城豆腐,翁城豆腐经过精心的制作,白豆腐:色泽雪白,口感细腻;油炸豆腐皮,气味清香,色泽艳丽,口感韧而不腻;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价廉美味的佳肴。
江尾镇:江尾镇位于翁源北部,距县城龙仙12公里,是广东省城镇化建设中心镇之一。全镇面积334平方公里,人口4.2524万人,辖下有24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1749万亩,25°C以下的缓坡地6万亩,森林覆盖率90%。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文昌阁、南塘客家群楼、葸岭八卦围等旅游资源。近几年来,江尾镇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走有特色的乡镇工业发展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江尾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镇内交通发达,镇通过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省道1912线横贯江尾,北通始兴、江西等地,南与官汕公路和106国道相接。城区道路全部水泥硬底化,供水、供电充裕,通讯发达,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宽带互联网覆盖全镇。2003年,江尾镇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村镇”。江尾镇围绕工业立镇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二九三工业园为载体,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以铸造业为重点的民营经济,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盘活土地资源,用足用活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发展环境,使该镇的工作化发展之路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特色资源:江尾米粉,原产地江尾连溪村。该产品历史悠久,靠手工制作,工序繁多而精细,选料、磨浆、再磨浆、蒸面庄、晒面、切面、上扎、晒干等工序一环扣一环。工艺巧妙,米粉线条精细,晶洁透明,爽滑可口,风味独特,烹调方便,远近闻名;江尾九仙桃,质体脆爽,清甜可口,是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
坝仔镇:坝仔镇位于翁源县东北部,总面积387.4公里,毗邻始兴县、河源市和江西省,距县城20公里,省道S244线、S245线贯穿镇境;辖22个村委会、2个居民委员会及林场、综合场,有3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0189人,其中农业人口43843人,是翁源县边陲重镇。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花桥”和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的“八角塔”结构巧妙、造型美观、气势雄伟,是当地的古建筑文物。资源特色:该镇实施“南边柑橙北边茶,东北梅李西蔗桑,中心地带种蔬菜,沿路林竹上山岗”的农业产业调整思路,“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粮经作物比例达到3:7,形成了“小区域,大农业”的生产发展新格局。2006年种植水稻43400亩,总产18754吨;蔬菜38471亩,其中反季节蔬菜9560亩;糖蔗4250亩、蚕桑1807亩、茶枝柑2867亩、三华李1460亩、青梅675亩、茶叶2600亩、06年100%落实藜蒴基地用地面积11000亩,形成了三华李、柑桔、糖蔗、蚕桑、蔬菜、茶叶和藜蒴生产基地。其中三华李、茶枝柑已形成品牌,远销省内外。
周陂镇:周陂镇地处韶关市翁源县的中南部,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宜作物生长,四季宜耕,作物常青,山岭常绿,矿产资源丰富。全镇分设18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分别是:光明、高一、高二、阳东、阳西、新安、洪兰、昆山、藤山、双联、双青、龙田、哈水、陈村、黄河、礤下、集义、礤头、周陂居委、礤下居委。人口4.3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多人,总面积230多平方公里。周陂镇是传统的文化之乡,人杰地灵,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双联、坤山等地的煤矿及陈村、黄河等地的铁矿等矿产资源和陈嶙宗祠(陈嶙系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白面仙岩(喀斯特地貌)、周陂温泉等旅游资源连成一体,构成了本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周陂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保证。周陂河经礤下、周陂至三华流入翁江,保证了周陂沿线生产、生活用水。三礤公路、江官公路贯穿周陂全镇,礤头至新丰黄礤、陈村至新丰回龙畅通无阻,并实现水泥路面硬底化,特别是江官线升二级公路改造已全面竣工,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特色资源:周陂龙田沙田柚:肉脆可口、纯蜜味,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在低温下可保鲜1—2年,是常年最佳的送礼佳品;周陂冰花饼:是周陂镇民间传统产品,松脆爽口,味道特佳,老少咸宜,特有风味;周陂大肉:用家传秘方炮制,吃起来滑、爽、香且不油腻,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美食;周陂米饺:以米为皮,具有皮薄馅多的特点,米饺是以水蒸而成的,因此有不同于水饺的风味;周陂鹅肉:以焖、炒、蒸为主,色、香、味俱全;礤下豆腐:柔韧爽口,百吃不腻;周陂葡萄:甜如蜜。
新江镇:新江镇位于翁源县西部,东经1130°44′—1130°52′,北纬24°25′—24°36′,东至始兴的隘子、翁源的江尾,西南至翁源的翁城、官渡,北至曲江的小坑,与铁龙、韶关毗邻。新江镇交通方便,106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贯穿而过,离京珠高速公路翁城出口仅9公里,离京广铁路大坑口大东站40公里。全镇总面积336.5平方公里,总人口43300人,其中汉族42600人,瑶族700人。农业人口约35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1%,非农业人口83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9%。根据近、远期的人口增长与城区发展,居民区和工业区的扩建以及其它公共设施的配套,翁城镇对市政建设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划,城市化建设向石正塘三角地带和翁城商贸区延伸。名优特产:香菇:按产品类型分有花菇、香菇、冬菇三种。产品的主要特点:清脆可口、甘香而纯正、具有清热解暑之功效,是调味煲汤的佳肴佐料,更是贺年送礼佳品。木耳:按类型分有黑木耳和白木耳两种。该产品具有滑嫩、爽口、清凉解暑等特点,是佳肴佐料,宴席珍品,更是送礼佳品。桂园(又称龙眼):肉爽清甜可口,主要分布在上坝村,近年开始挂果,产品已投放市场。马蹄(亦称马荠)该产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呈扁球形,具有皮薄、肉厚、爽脆、多汁、清甜、渣少而带冰糖味等优点,熟吃可作名菜或煲汤,通常作水果生吃。本产品既可加工成马蹄糖,又可精制成淀粉。青梅:主要用于加工话梅。青梅树的干、枝、叶等形似三华李,果呈扁圆球形,味甘酸可口,成熟后青亮透明,故称青梅。沙田柚(亦称禾柑):肉脆可口、纯蜜味,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在低温下可保鲜1—2年,是常年最佳的送礼佳品。夏橙:肉脆可口,消食健胃,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笋干:品种有毛竹笋干、厘竹笋干、芦笋干之分,该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爽口而味甘之优点,更具清热解毒、抑制高血压之功效,是佳肴佐料、宴席珍品。
翁源名人
翁源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周文王分封诸子时,即有一子被封到翁源(时称翁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纯朴、勤劳、智慧的翁源人民谱写了光耀古今的篇章。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的邵谒;宋代“父子进士”的梅鼎臣、梅佐;明代明神宗皇帝赠联“破虏平蛮,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嘉奖的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嶙;在今天享誉全美的旅美杰出华人、二十世纪中华杰出英才、著名美国油画大师涂志伟等,为千年古邑缀上串串亮丽的珍珠。梅鼎臣、梅佐父子:梅鼎臣、梅佐父子俩人为宋代江镇铺(今新江镇)人,汉台侯梅鋗之后。宋天圣二年(1024),梅鼎臣与曲江县余靖同中进士。出任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2~1048),官至殿中丞、殿中省。他为官刚直廉明,为各官钦敬,宋帝嘉许。他认为没有直言规劝的臣民,则不能真正拥戴皇帝理正朝纲;不坚持正直的言论,则不能为好部属。他大力提倡修正不良的举止(行为),刹治堕落现象。以刚正、直言、敢谏闻名于当世。梅鼎臣之子梅佐,继承其父的高风亮节,宋天圣五年(1027)考取进士。父子双进士传为佳话,为世人钦羡。梅佐官任藤州知州(今广西藤县)。当时藤州辖苍梧、彝戎、杂揉等南越族诸域。前任诸官大都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者,以致民怨沸腾。梅佐到任后,以宽厚仁义对待少数民族的人民,以开明政策招抚那些与官府作对的民族,使其诚服,并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取信于民。梅佐一生清正廉明,且能刻苦钻研学问,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道理。后与其父合著《大学》、《中庸》讲义,精辟阐述“格致(格物致知),诚正(诚实正直),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详细分析天性人命的旨意,人称“理学名臣”。
邵谒:邵谒(约公元八六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晚唐时期,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发”,之后匆匆离去。邵后来到罗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岛上隐居攻读,苦读三年,学业大进,于唐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赴长安入国子监,得诗人温庭筠赏识并力举,诗名大振,后登进士第。邵谒有诗三十二首选入《全唐诗》。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明代进士黄佐赞邵谒曰:“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张九龄)巍然并存。”后来为何邵谒默默无闻?想必是其诗多抨击时事,敢为被压迫者鸣不平,故不得当政者的赏识。如邵谒诗《岁丰》曰:“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贫士无粮畴,安能得稼穑。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设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强者得。”另有《自叹》、《寒女行》等篇,都反映了他的疾世的思想。
陈璘:陈璘(1543-1607),字朝爵,号龙崖,翁源县龙田铺人(今周陂龙田村)。璘少怀大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在国家民族内外患之际,璘决心从军报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潮州、连江等地区数万人起事,粤中大震,总督下令熟兵法者爵万户。此时,璘献策军门,总督大为赏识,即署把总军衔,命璘领兵前往平息,升为指挥佥事。平息英德起事,升广东守备。万历初年,高要、揭阳及山人钟月泉等起事,璘奉命领兵讨平,升为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平息高要朱良宝,封为肇庆游击将军,后任高州参将。广东总督凌云翼为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而大征罗旁时(今云浮、罗定、郁南等地),璘领兵从信宜东进。在罗旁战役中,璘破占山为王的苗瑶军90支,诏封为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从此,陈璘把家迁至云浮,定居在六都乡。璘定居后,即精心规划,营建房宇,分田戌兵。几年间,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正如史书所载:“山城如画,行者歌,居者宁,缙绅大夫东西上下,而夜拆不击。”,历史二十一年(1593),璘出任副总兵驻守南澳岛(朝廷直隶),在位时,璘带领岛上官兵广为植树,亲为此举立碑,古树和碑石今仍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倭寇大举侵犯朝鲜,朝廷知璘有谋略,善用兵,又熟悉倭情,命他统领广东5000兵援朝抗倭。翌年二月,璘被提为御倭总兵官兼水师提督。当时,璘辖副将陈蚕、邓子龙、游击马文焕、季全、张良等将领,统率水军1.3万人,战船500余艘,开往朝鲜的忠清、全罗、庆尚等海口。倭寇发现璘的战船后,慌作一团。不久,日本主政者丰臣秀吉死去,倭寇军心动荡。璘觉察后,即与邓子友与朝鲜名将李舜臣率兵进击。邓子龙、李舜臣不幸想继牺牲。此役,倭船被焚,溺死者数以万计。与此同时,刘廷部部奋勇攻占行长,直入顺天大城,璘看准时机,两面夹击,焚倭船百余艘。倭首石曼子率兵向西增援,璘待石曼子战船行驶至半海中,即将石曼子夹杀,并歼其水军300多人。倭寇仓皇退守锦山。不久,倭寇偷渡潜伏于乙山中。乙山崖深道险,将士们望而生畏。璘亲率兵星夜潜入乙山,包围其岩洞。拂晓,炮火齐发,山谷震荡,倭寇急奔后山,凭高顽抗,璘率将士殊死攻击,倭寇慌忙逃窜,璘穷追不舍,把来犯的倭寇一举全歼。战后,璘的鬓发由黑全然变白。朝鲜国王李公见璘时说:“大人鬓发尽皓,形容尽变,殊异于曩日接见之时,必用虑于战功之故。”援朝抗倭,战果辉煌。论功行赏,璘升为都督同知,世荫指挥佥事。班师回国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璘奉命征计播州(今贵州遵义)苗民义军,后渡乌江,与各路苗军作战。万历三十四年四月,璘再次奉命领兵万人平息水艮山起事的苗军,降苗1.3万余人,后奉命调回广东任总兵官。朝廷论功行赏,封璘为左都督,世荫指挥使。万历三十五年五月,璘病逝于任内。朝廷以璘平乱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赠“太子太保”,再荫百户。朝鲜人民为纪念璘在抗倭援朝时立下的功勋,在璘灭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时)建造了“陈璘别庙”,城内设“太保祖祠”和“太保祠”,钦赐祠联曰:“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朝廷对璘的祖辈、家眷以及子孙均作了封赠。其子孙均作了封赠。其子孙多遍布于罗定、云浮、郁南、信宜等地,并有迁播于广西、四川者,其中一孙陈泳素,于明末迁至南朝鲜皇朝里,至今繁衍300多户,2000多人。
涂志伟:涂志伟(1951-),广东翁源人,著名油画家。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7年赴美国留学,获美术硕士学位。后定居美国。1992年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词典》。涂志伟在1993年加入全美油画家协会,1996年获协会主席特别奖,1997年被授予协会荣誉会员称号。1998年获协会年会大展金奖,1999年成为大师级会员,2000年至现在担任常务理事和艺术评委主任。2002年获协会第十一届年展的大师级会员头奖,同年被选为该协会的副主席。最近被全美油画家协会选举为主席,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位由华裔担任主席。涂志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画展及全美画展并多次获大奖,被美国油画学会评为"油画大师"。
文化设施
体育馆:县体育馆位于县城西北主要出入口处,于1999年10月正式立项,从2002年11月开始动工兴建,2007年3月6日竣工,总投资1278.8万元。占地面积1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51平方米,绿化面积6600平方米。体育馆为长方形设计,框架四层(含地下室)结构,主体高度为20.8米,从自然地面算起馆高为16.5米。体育馆首层和底层周围有宽为7至10米的环馆道路,体育馆首层东面、西面环馆道路与县全民健身广场相连在一起。体育馆首层馆内场地面950平方米(38米×25米),座位2500个;体育馆底层馆内场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56.7米×44.1米)。体育馆的投入使用,为我县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我县业余体校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体操、击剑、举重、武术、跆拳道、棋类等体育项目培训教学的主场所。旅游景点
东华山风景区:位于县城东北3公里处,总面积6.2平方公里。它由风景秀丽的东华山和历史悠久的东华寺构成。东华山属喀斯特地貌,遍布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景色迷人,风光秀丽。有雄伟挺拔的五指山,文人墨客赞叹不己的笔架山、金龟望月山、玉兔峰、狮子山、卧佛山、天王山、骆驼峰、鸡冠石等。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东华寺是东华山上著名寺庙,据韶州史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禅师航海抵粤,途经翁源,见此地境界非凡,佛光普照,山形地貌酷似印度灵鹫山,便在此地创建灵鹫寺。后于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称东华禅寺。素有“东华寺的风,南华寺的钟”之说,千百年来,东华寺香火鼎盛,游客如云,名闻遐迩。东华山风景区奇特的自然风光并融合悠久的宗教文化底蕴,在国内尚属罕见,其建成将是一处度假、观光、休闲的旅游胜地,是目前翁源旅游开发的龙头项目。湖心坝客家群楼:位于江尾南塘村,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占地150公顷,共有59座围楼。群楼坐落别致,视野开阔,聚集在奇峰脚下,芊芊绿野之中。59座围楼集古、奇、朴、幽于一体,千姿百态,形成楼外有楼、楼中有楼,仙阁群楼,前呼后应。群楼小巷连大街,纵横有序,红麻石砌井,鹅卵石铺巷,流水拱桥,鲤鱼吐水,大门屏风,龙凤呈祥,雕梁画栋,相互晖映。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仿如《清明上河图》的美丽画面。
八卦围: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为张九龄后裔所建,因其围屋按周易阴阳八卦布局建造而称奇,是广东客家围屋中独一无二的“八卦村”,是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完美融合的古建筑。八卦围占地23000多平方米,有房屋1653间,街巷89条。屋形奇特,有的似折扇,有的似镰刀。大小街巷铺满鹅卵石,纵横交错,扑朔迷离,神秘莫测,一般人进入仿如进入迷宫,分不清东西南北,宛如闯入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
三华李观光园:三华李是翁源最誉盛名的名优、特色水果,翁源县三华镇是三华李的发源地,种植历史已有近五百年。三华李有鸡麻李、白肉鸡麻李、大蜜李和小蜜李四个品系,芒种后至夏至前后成熟。果大、肉厚、无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6年在广东省水果品评会上荣获“名优品种”称号,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稀水果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2万多亩。三华李观光园主要位于翁源龙仙镇三华村,省道官龙公路贯穿通过,距106国道约15公里,县城15公里。是粤北地区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园之一。观光园可开展农业观光、花果采摘、农家乐等活动。翁江河从旁通过,可开展竹筏、漂流等水上娱乐活动。书堂石是晚唐杰出诗人邵谒潜心苦读遗址,也位于观光园的翁江河中,因而三华李观光园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修学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书堂石旅游景点:书堂石旅游景点位于翁江河罗江水域官龙公路旁。因晚唐诗人邵谒在此潜心苦读,而且后来许多学子曾在此读书而得名。书堂石遗址占地700多平方米,分正门、书房、空旷地三部分。传说,当年在邵谒书院读书的人都能考取功名,有一年,六名学子在书堂读书,上京赴考时,七人中举,原来连在书堂做饭的厨子也一起考上。此说一直流传至令。据史料记载,邵谒有33首诗作收入了《全唐诗》。书堂石,地形独特,得天独厚,巍巍巨石屹立江中,四周环水,青山对峙,每当三华李盛开时,就会形成醉人的“罗江霜雪”美景。岛上岩层重叠,书堂石倚岩而筑,岩墙交错,浑然一体。但古朴天然,傲然屹立,尉为奇观。
仙鹤花卉长廊:位于江尾镇仙鹤村,距县城18公里。分布于省道S245线两旁,形成一条长廊。该长廊从2002年后开始规划建设,目前已聚集了30多家台湾等外地兰商前来种植兰花5000多亩,培植国兰和洋兰约400多种,远销国内外兰花市场,获得了全国兰花博会70多个奖项。目前在长廊区内备建兰花展览馆、组培基地、度假别墅等。开展花卉餐饮、花卉疗养、花卉美容等特色活动。该村还是翁源久负盛名的特色水果九仙桃的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4000多亩,满山遍野的桃花与兰花斗映争辉,分外妖娆。
铁龙水龙宫:水龙宫位于翁源县铁龙镇,由8个群洞组成,主龙洞长约2公里,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主龙洞属地下河,低地面约10米,河中有数处龙潭,最大的长达62米,水面宽7米,最深处5米。洞中宽敞,构造奇特,各种景象,栩栩如生。穿行其洞,听潺潺流水,品神趣各景,望洞顶滴泉,观奇石怪光,如龙宫仙境,令人心旷神怡。由于水龙宫风景别致,香港《大公报》曾载文推介,并在有关场合播放录像予以介绍。现水龙宫已开发了部分项目,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的游客闻名而至,品尝大自然独特的风光。
跃进水库休闲度假村: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处,省道S244线从中通过。度假村属森林山谷型自然风景区,水库发源于海拔1200多米的青云山,位于崇山峻岭的峡谷中,库容量近2000万立方米,周边是100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非常幽静。这里是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亭台阁榭,可供游客烧烤、垂钓、泛舟游览、登山观光、采摘奇花野果等。水库旁建有度假村,拥有豪华客房,风味餐厅,可品尝山地鸡,大头鱼,山水豆腐等农家菜,这里还是翁源县自驾车旅游者协会接待基地,是休闲消暑、自驾游的好去处。
特色美食
油罩糍:油罩糍是翁源街头小吃之一,也是翁源人从小吃到大的小吃。简单的原材料,生粉加上葱花,经过适当的的油温煎炸,就形成了它特有的香味。煎酿三宝:客家菜有很多菜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为酿三宝(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即将剁好的肉馅酿进各种材料中去,然后放在砂锅里焖熟。
六里油水鸡:油水鸡,即把鲜鸡切块,用调料如姜丝、花生油、盐、味精等腌制一会儿,把水烧开,然后放入鸡肉,煮熟后在汤盘里放葱花、生菜等,美味的油水鸡就做好啦!油水鸡清中带鲜,原汁原味!
客家酿豆腐:千年古县翁源,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中原人南迁到这里,不仅带来了勤劳朴素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在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上挖个小洞,然后把猪肉和葱做成的馅“酿”入其中,然后放到锅里慢慢焖,最后洒上葱花,一道美味的客家酿豆腐就做成啦….
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翁源县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岭南多金属矿带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2种,煤、铁、铅、锌、钨等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67.9%,药材、山珍动物种类繁多,是广东省“绿化达标县”。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16万千瓦,装机容量9万多千瓦,电力供应充足,电网完善,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之一。境内有6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水源充足,供水系统配套完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相当充裕。区位优势明显:翁源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南连珠三角,背靠湖南、江西,是珠三角产业近距离转移,低成本扩张的理想宝地,是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更是韶关市实施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战略的桥头堡。县城距广州200公里,深圳300公里,韶关110公里,至广州黄埔港220公里,至广州新白云机场120公里,属于珠三角2小时经济、生活圈的范围。境内京珠高速公路、国道G106线、省道S341线、S244线、S245线贯通而过,而规划中的昆(明)汕(头)高速公路、深湘高速公路亦将贯穿其中,建成后翁源将形成“三纵一横”的高等级公路网络,优越的交通环境更加凸显翁源的区位优势。
山川秀美,人文集萃:“龙僻灵池梅岩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尽可概括其钟灵毓秀之气象。境内有东华山自然风景区,张光营自然保护区,铁龙水龙宫和翁城仙狮洞,晚唐诗人邵谒读书地三华书堂石,还有客家人居住遗址湖心坝客家群楼、江尾思茅岭八卦围,三华李生态观光园、以及仙鹤花卉长廊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千百年来,翁源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有32首诗载入《全唐诗》的晚唐诗人邵谒,受明神宗皇帝赠联“破虏平蛮,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嘉奖的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嶙,有20世纪四十位杰出旅美华人之一、中华世纪英才、美国油画大师涂志伟等等。
气候温和,四季宜耕:翁源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三华李、九仙桃、蚕桑、糖蔗、兰花、优质稻、反季节蔬菜等农产品相当丰富。是全国的蚕桑、糖蔗生产基地县,是全国最大的国兰(兰花)生产基地,是素有岭南佳果之称、夏令果王三华李的故乡,是全国有名的“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和“中国兰花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