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赤峰市地图 > 红山区地图 >
文钟镇地图
文钟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所辖区范围,文钟镇地处赤峰市南部。北与红山区接壤,东与元宝山小五家乡、哈拉卜吐乡为邻,西南与喀喇沁旗山水相连。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8°59′30″,北纬42°14′15″。全镇辖区15个行政村,131个村民组,总人口32179人。(二)地形地貌,文钟镇属于典型黄土低山丘陵区,以浑圆丘梁和长梁为主,坡面凸缓,海拔高度640-660米。(三)气象水文,文钟镇属于中纬度北温带半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其特点是多季风,少降水,富日照,辐射强,寒暑变化剧烈,干湿周期明显。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而酷热,气温日变幅和年内变幅都较大。一年中七月为最热,一月最冷,春温高于秋温。常年多偏西北风,降水少,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为330mm-400mm,多集中在7月和8月上旬。太阳辐射较强,日照丰富,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6.8℃,冬季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1.4℃;夏季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积温为3000℃-3200℃,能满足喜温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初霜日一般在9月22日-9月26日,最晚推迟至10月1日;终霜日一般在5月7日-5月9日,最早提前至4月22日;无霜期为120-135天。镇内有两条季节性河流,河流很短,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

自然资源

全镇总土地面积50.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95万亩;林地面积19.56万亩;牧草等其它土地面积12.03万亩。从全镇的土地利用总体情况看,人均占地数量不等,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全镇土地利用率较低;森林覆盖率达到20.5%。全镇有季节性河流2条,塘坝5处,机电井115眼,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正常年景粮豆产量可稳定在3,135.2万公斤以上。农作物种类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近几年来,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大力发展围城经济“菜篮子”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500亩,其中日光温室1500亩,每年为市场提供新鲜蔬菜2707多吨,年种植食用菌300万袋,为市场提供鲜菇210万公斤。全镇具有中型规模的养殖小区6处,主要从事奶牛、小尾寒羊、蛋、肉鸡等畜禽类养殖。2003年6月末牲畜总头数为24776头(只)。镇内有丰富的白石和红粘土等矿产资源,储藏丰富。

人口状况

全镇总人口32179人,其中农业人口31450人,非农业人口729人。

基础设施状况

几年来,文钟镇紧紧抓住306国道拓宽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托公路快速发展建设,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形成了以国道为中枢,路边经济迅猛发展的小城镇建设体系。306国道贯穿文钟镇6个行政村,其中过境路段有10.9公里一级路,其余为拓宽二级路,是京、津、唐必经之路,全镇有镇级公路88公里,村级公路106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村组通,交通十分便捷。自1997年开始有线电视进入农户,建立了镇播放中心网点和西水泉播放网点,目前入网收视户达2700余户。原三眼井乡邮电支局、柳条沟乡邮电支局、打粮沟门乡邮电支局承揽了全镇15个行政村的信件、包裹、邮递、电报拍发和邮政储蓄等业务。全镇15个行政村连通了程控电话,目前全镇安装程控电话2000余门。文钟镇共有3所中学、16所小学,在校师生1890人,共有校舍1056间,新建教学楼4座4515平方米。

经济发展状况

文钟镇是一个农业为主、农牧结合、工农结合、城郊结合经济类型区。农业是文钟镇的基础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了葵花、笤帚苗子、蔬菜、食用菌、奶牛、小尾寒羊等主导产业。2003年,在遭受“秋旱”灾害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的情况下,实现农业总产值526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11.71万元,人均纯收入20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