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武隆县地图
武隆县相关地区地图:

现状

武隆交通便利,水陆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辐射渝东南和黔东北的重要交通、商贸枢纽。国家一级干线渝怀铁路与渝湘高速公路横贯武隆全境,拥有国道319线,省道203、303、904线以及武隆到贵州道真、务川省际高等级公路。武隆港为重庆市重点港区,乌江航道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规划中的重庆三环高速路、南涪铁路也经过武隆,仙女山旅游机场正在稳步推进。武隆的森林覆盖率47%高于重庆绝大多数区县,资源丰富拥有原材料的保障,众多的水能、风能保证充足的能源供应,更为重要的是,武隆具有独到、浓厚、准确的城市经营意识,投资环境及区位在周边各县中非常突出。加上最近几年大力发展新型环保工业及绿色农业等产业,武隆可持续发展潜力非常巨大。武隆不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且是重庆各区县对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最为成功的范例,率先提出了“芙蓉仙女梦幻武隆”的旅游形象宣传语和旅游标识。中国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国际山地户外体育运动A级赛事,是亚洲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户外越野赛事,也是世界顶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武隆的发展潜力巨大,武隆大发展指日可待!,2009年9月武隆县与韩国扶安郡缔结成为友好城市

二、其他武隆县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改紫溪县名武隆县,故治在今浙江临安市潜川镇城后村,属杭州。同年复名紫溪县,又析紫溪县另置武隆县,县治即今浙江临安市昌化镇。唐神龙元年(705),更武隆县为唐山县。大历二年(767),唐山、紫溪两县并入於潜县。

概况


武隆设治,始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一统志》载: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至今。

地理

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中,以山地为主。自然概貌为八分山,分半地,半分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横穿全境,分割组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高地。因娄山褶皱背斜宽广而开阔,为寒武系石灰岩构成,在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蚀。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全县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伏流交错,溶洞四伏。最高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对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间。乌江是该县唯一通航河道,流经十六个乡镇,东起木棕河,西至大溪河,行程80公里;两岸河谷狭窄,江水奔驰于悬崖峭壁间,重峦叠嶂,山峰重入云,江出一线,气势雄伟,航道多峡口险滩,尤以羊角碛五里滩蓍称。全县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其次紫色土。自然条件较差。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主要灾害有冰雹、山洪、大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约有五个月的多雨季节,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霜期长,秋风冷露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区,易遭旱灾。山上山下温差10度左右,立体气候较显著。在辽阔的山区,资源丰富。以松、杉、柏为主,森林面积约66万多亩;已采矿藏主要有煤、铁、硫铁矿、铝矿;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有油桐、卷子、生漆、茶叶、黄连、苎麻、杜仲、烤烟等数十种,有的品种已被列入全国和市里的基地。水产资源丰富,除提蓄引灌外,拦河筑坝修建水电站,目前境内有大、中、小水电站100多个,在高山,为虎、豹、马豹、猴、野猪等野生动物栖息之地。经专家考察发现,在武隆县白马山原始森林区有小熊猫、灵猫、林麝、银杉、真楠、大鲵等国内外珍稀动物。武隆县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以其秀美的山川、神奇的溶洞、幽静的大峡谷,古老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南国草原著称于世,武隆正以“梦幻武隆”品牌向国内外推出武隆旅游。

经济社会概况

一、综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7%;二产业增加值24.06亿元,增长12.6%;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7.4:48.2:34.4调整为17.4:48.3:3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37%、55.5%,拉动经济增长1.2、6、9.1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年平均人口计算)14488元,同比增长16.9%。全年全县从业人员25.01万人,比上年下降5.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49万人,增长11.5%。一产业从业人员11.92万人,下降17.1%,二产业4.17万人,增长5%,三产业8.92万人,增长8.6%。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实现农业增加值8.69亿元,同比增长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由2007年的50:2.3:46.1:1.6,转变为51.3:2.5:44.6:1.6。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6711公顷,比上年增长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98公顷,同比下降23.5%。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0.81万亩,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累计达到12.36万亩;水土流失面积1964平方公里,本年治理21平方公里;全年实施农田水利工程1890处,其中人饮工程235处,整治病险水库5座,修复水毁工程580处,建烟水池364口,累计达3362口;农村饮水达标人口25.61万人,其中自来水供给人口8.15万人。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39万千瓦,同比增长3.6%;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436吨,同比增长1.7%;农村用电量1168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6%;新建沼气池3660口,年末累计达24810口。全年生猪出栏40.49万头;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8.74万亩;新发展优质中药材3.6万亩;烤烟种植7.45万亩,收购18.3万担;高山甘蓝蔬菜等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高山辣椒等5个蔬菜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审定。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户,其中市级5户。转移劳动力8.72万人,同比增长8.9%,实现劳务总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0.9%;农村相对贫困人口44994人,贫困发生率11.9%。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营业收入19.97亿元,增长22.2%;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9.32亿元,增长16.1%;入库税金1.39亿元,增长3.7%。
三、工业、科技: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实现工业增加值1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6.62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1点,同比下降35.8个点,规模工业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74.6%。全县工业实现入库税金1.76亿元,同比增长0.8%。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3.7%,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全县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60.7%。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较上年增长37.7%,其中地方投资41.34亿元,同比增长85.4%,跨区投资16.66亿元,同比下降16%。在投资结构中,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50.24亿元,较上年增长36.8%,房地产投资4.95亿元,较上年增长79.2%。从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33.2亿元,个私经济投资22亿元,其它投资2.8亿元。从投资流向分:一产业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22.1%;二产业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52.4%;三产业投资39.6亿元,同比增长34.6%。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17亿元,较上年增长9.7%。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1.8%,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全县利用内资达7.58亿元,同比增长50.4%。
五、城镇建设:全县城镇人口10.28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43平方公里;新建仙女山新区面积5.4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29.94%,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城区车行道路21.7公里,人行道24.1公里,照明线路24.4公里,路灯1548盏;污水排水处理管道76.1公里,年实际处理污水44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85%;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0万平方米,生活拉圾无害化清运处理2.85万吨;供水管网190公里,总供水量340万立方米。建城区绿地覆盖面积281公倾,绿地覆盖率36.3%,绿地率30.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年末拥有公共汽车11辆,拥有出租车146辆。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年完成货运量362万吨、货运周转量3642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28.3%;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564万人、客运周转量329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22.1%。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54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767公里,实现了100%的乡和84.5%的村公路通达,37.4%的村公路通畅,通客车的村达42.2%。全县线路客运班车204辆,机动营运车1610辆。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8%。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7.86万户,增长0.5%,其中农村用户5.52万户,同比增长5.5%;年末移动电话14.57万户,比上年增长27.9%。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数9510户。
七、商贸、旅游: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城镇消费7.31亿元,增长18.2%;农村消费8.58亿元,增长26.5%。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达11.61亿元和3.95亿元,分别增长19.4%和34.4%。市场供给充裕,实现商品购进总额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农副产品购进总额1.89亿元,增长20.4%;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对外贸易出口512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87万美元,境外劳务输出108人,实现外派劳务纯收入1512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12万美元。全县验照年检个体工商户7862户、私营企业法人和产业单位516户,其中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68户。全年共接待游客人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1%,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完成招商引资19.07亿元,同比增长127.1%。
八、财政、金融、保险:全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27.7%。地方财政收入3.74亿元,较上年增长37.7%,一般性财政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税收1.77亿元,同比增长19.5%,基金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71.1%;地方财政支出12.14亿元,较上年增长45.4%,其中社会公共服务支出1.38亿元,同比增长23.5%;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支出2.38亿元,同比增长3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亿元,同比增长27.6%;农林水综合支出2.06亿元,同比增长37.7%。年未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为46.32亿元,较上年增长34.4%,;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44.86亿元,较上年增长46.1%。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439万元,较上年增长38.9%;全年保险赔款额3181万元,较上年增长32.8%。
九、文教、卫生、体育:全年高考上线1275人,上率线达86.6%,其中考入重本55人,一般本科207人。全县有高完中4所,初中9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9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高中生8168人,在校初中生17805人,在校小学生29216人。小学入学率99.89%、辍学率0.29%、毕业率99.94%。初中入学率98.32%、辍学率1.96%、毕业率99.1%。中小学专任教师数3495人。年未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2个,实有病床720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48人,其中执业医师190人、助理职业医师105人、注册护士150人。全县有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149个、生殖健康中心24个。加快了社区医疗服务,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参合人数313813人,参合率达到83.4%。妇女儿童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妇女住院分娩率86.5%,婴儿死亡率9.16‰,孕产妇死亡率96.45/10万,计划生育率86.6%。全县拥有文化馆(中心)26个;博物馆1个,藏品2010件;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1223册。全县有体育馆1个,游泳池(馆)1个,篮球场20个;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115次,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广播覆盖率达86.2%,电视覆盖率达94.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1.6%。

相册


特产

武隆特产主要有羊角豆腐干、羊角老醋、武隆王吂牛肉干、土坎晶丝苕粉、仙女山大脚菌、干笋、老腊肉、鸭江老咸菜、武隆厥粑、蕨精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