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镇地图
平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情况
平桥镇位于天台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毗邻104国道及上(上虞)三(三门)高速公路出口,323省道穿镇而过,是天台西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是省、市中心城镇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全国最大的产业用布生产基地,2000-2001年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现有行政区域17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辖10个办事处、10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11万人,其中集镇人口2.5万人,农业人口10.45万人,农村劳动力6.37万人;耕地面积5.06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2万亩;林地面积13.414万亩。人文景观及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陆蠡故居、开岩景点、天下第十七水等著名景点。改革开放以来,平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小城市的总体目标,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富民、市场兴镇、城建美镇”的战略,大胆开拓,务实创新,城乡面貌和综合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5亿元,财政总收入2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工业至高无上”的理念已被牢固树立,已形成工业用布、旅游品、橡胶制品、化学制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用布特色园区一个,一期占地250亩,入园企业25家,固定资产投资4473万元,总产值5356万元。二期占地200亩,已完成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特色园区立项。
基本概况
平桥镇是武隆县辖镇。1952年置平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武隆县西部,乌江支流大溪河畔,石(柱)—雷(神庙)公路涪陵至南川中界。东临和顺镇,西接凤来乡和南川区骑龙乡,北接鸭江镇,南靠南川区水江镇,幅员面积73.4平方公里。全镇辖8村1居委、55个村民小组、5673户、18853人(其中:农业户口4912户,16633人),贫困户1042户3489人,低保户419户1140人;镇党委下设党(总)支部16个,有党员651名。镇内交通四通八达,省道石雷公路、渝湘高速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南涪铁路和涪南高速路横贯全境,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9公里,距涪陵城区52公里、南川城区40公里,重庆主城129公里。平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和新兴工业集镇,传统农业主要以生猪、蚕桑和水稻为主。本届党委、政府结合镇情,科学谋划,准确定位,提出了抢抓“南涪铁路、南涪高速路、现代农业园区、天然气管网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机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富镇、商贸活镇、工程兴镇”的总体思路和“前头两年打基础,中间两年求发展,最后一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创造性地推进“五亿工业、五化城镇、五色农业、五项工程”建设,力争通过本届政府的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全面推进平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五亿工业:指到2012年,每年增加一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我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五化城镇:指城镇的硬化、绿化、亮化、洁化、扩大化;五色农业:指金色水稻、绿色蔬菜、黑色畜牧、白色蚕桑、橙色水果;五项工程:指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安居工程、生态平桥建设工程、和谐平桥建设工程)。
人文历史
很久以前,平桥场在乌杨树苇子坝,传说中的三步走过巷洞桥就在此处,为顺治年间陈尧勤修复,取名平桥。平桥在明末清初被战乱烧毁后,由于当时经济萧条,再没有在此新建庙宇,设店经商的,平桥逐渐萎缩,及至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李百顺的先生在乌杨树下面(现在的镇所在地),修建了几间铺子开铺做店。以后逐渐延伸了更多的铺子,生意也比以前好得多,原街基的街民也逐渐搬到下面来了。这样再叫平桥不恰当,于是大家提议另改街名,可是经过大家多次研究也没有改成。据说当时有个大人路过此处,大家便向他请教。他问是谁先到这里开店,大家都说是李百顺,于是就改名为百顺场,也蕴含着有百花齐放的意思。平桥改为百顺场后,邓成举为首的以募化筹资的形式修建了平桥忠义桥,这桥解决了来往客商赶场踩水的困难,同时又用建桥剩下的架桥木材修建了两个庙宇(文武两庙:水口庙是明朝所建,关庙作为当时的米粮市场交易场所。历代以来平桥都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的交流活动中心。民国时期设过总团,民国二十四年被取消,改为涪陵五区百顺镇办事处;民国三十一年武隆县改为政治局时,平桥仍是镇公所;1949年解放后,平桥设立了乡公所;一九五九年增设平桥区公所。
行政区域变迁
1949年平桥解放后,至1951年3月,原国民党时期的境域未变,人民政府驻平桥水口庙。1951年4月开始民主建镇时期,将原九、十、十三保组建成茅坪乡。下设赵家、魏家、王家、石龙、文龙、金龙、大竹、大田、高家、龙洞十个村。(乡驻地在中间户)将原三、四保组建红岩乡。下设石板、和平、新平、兴隆、合里、梨树六个村(驻地长青安)。将原五、六、七保组建南坪乡(驻地卢家湾)下设中村、三合、永丰永合四个村。将一、二、八、十二保组建平桥乡。(驻地在关圣庙)下设光明、新明、河坎、石梁、土砖、幸福、红岩、仁义、凉水、高屋、三坝十二个村。将十四、十五保组建里仁乡,下设高兴、龙谭、桐梓、义和、里程、马头、白家、三元、肖家、苦竹等十个村。1953年8月划出凉水、三坝、高屋、龙谭、桐梓、龙洞的分水岭建立高屋乡,(驻地三坝滩庙上)同年划出石坝、土砖、幸福、红岩、李家、光明六个村组建大鹿乡。(驻地堡上),1955年撤大鹿乡所辖的6个村划入平桥乡。1955年12月,撤茅坪乡,除金龙村划入和顺乡外,其余各村划入平桥乡。同年撤高屋乡,除分水岭划入里仁乡外,其它划入平桥乡。1992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南坪乡划入平桥乡,平桥乡改建平桥镇。1999年6月,恢复中村乡,将原平桥区公所心为区公委。2004年元月将中村乡合并划入平桥镇区域管辖。并将平桥镇的16个村合并为8个行政村。105个农业社并为55个小组,建立1个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小组。
未来发展
平桥现在是重庆108中心镇之一,紧抓南涪铁路、南涪高速的机遇,兴建工业园区,引进企业,打造铸钢基地;拓展城区,王家湾新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巴渝特色街区,旧城风貌改造火热进行中。总之,平桥的发展势态良好,大有可为。
自然地理
平桥镇地形以山区深丘地形为主,东有弹子山,西有尖山子。海拔在200-1390米之间,大部分位于800米以下的低山区,最高仰天湾海拔1392米。境内中、西、北部有乌杨溪、大溪河经过,其流域为全镇主要农业区;镇内地下矿藏、森林资源丰富,土壤类型较为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平桥镇境内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特别是矿藏资源、畜产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已探明高品质页岩矿、石英矿储量在10亿吨左右,优质煤储量800万吨。大溪河电站库区是天然的养鱼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