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地图
武穴市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资源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市期末总人口为73824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88578人,非农业人口为147639人,常住流入人口为2023人。全市有19个少数民族,人口171人(男42人,女129人)。其中,男性38.94万人,女性34.4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85‰,人口死亡率4.03‰,人口自然增长率2.87‰。全市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9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7亿元,增长5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亿元,增长26.9%;外贸出口5585万美元,增长13.3%;财政收入12.8亿元,增长27.7%;农民人均纯收入5782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0元,增长14.1%。是成为黄冈市首家GDP过百亿、财政收入过10亿元大关的县市。所辖田镇工业新区被省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全市森林覆盖率22.9%。全市有各类学校310所,有在校学生13.75万人。有普通高中5所,普通初中43所,小学221所。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公司1个。文化教育
本地流行采茶调(或称调儿戏、广济采茶戏)、文曲戏、黄梅戏等地方剧种。有独立的黄梅戏团(现已改为武穴市文曲戏剧团)。曾于2007年举办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武穴市地处古代荆州和扬州的分界,武穴市现在大部分居民都是明朝以前从江西赣抚平原一带迁入,保留着较多的赣地风俗。民风重教,保留较多传统汉族习俗。饮食注重土菜,不避辛辣。由于同时地处大别山南麓和长江岸线,菜肴兼用山货、河产和海产。地方特色菜肴有:墨鱼炖肉、蓑衣丸子、苕粉丸子、卷煎、广济山药、两路酱鸭、大金板鸭、豆豉、腐乳、辣椒糊、鱼头等。武穴地处鄂皖赣毗连地区,先民多来自五湖四海。其传统习俗与其他地区交流融合,兼收并容,以汉俗为基本里俗,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康熙《广济县志》载称:“广济俗多朴茂,民爱稼穑,士喜读书,以孝友为先,然其人椎(注:意为朴实)而戆(意为厚道而刚直)”人民群众敦厚淳朴,勤劳克俭,重孝义,知廉耻,勇悍倔强的习性世代相传。武穴民风民气纯正,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商业文化、革命文化、科技文化互相融合,相互影响。从传统文化上讲,武穴自古受吴、楚文化双重影响;清朝嘉庆《湖北通志》里对广济民风的评价是“民风近古朴而好任侠,旧族世家至于黎民皆知以读书为荣”和其他的县相比评价很高的。唐代境内庙宇林立,有高僧司马道信。唐代,永宁(今武穴市)司马道信受佛教禅宗三祖僧璨传衣钵,居黄梅破额山,黄梅弘忍受道信传衣钵,移居黄梅东山,创立“东山法门”,是为禅宗四祖、五祖。道信门徒五百,弘忍门徒逾千;,南宋著名将领余玠、清代经学家刘醇骥和被称为“楚栋之杰”的清代诗人张仁熙等一批代表人物。著有《医学概要》的名医杨际泰(今武穴人,与庞安时,李时珍、万密斋并称为“鄂东四大名医”);从商业文化上讲,武穴是鄂东近代史上接受西方文化最长、商业文化发展最早的地方。自1887年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纷纷进入武穴,先后有美、德、日等27家外洋号、商家在武穴开设分支机构。武穴人既受到帝国主义的直接掠夺,又最先受到商品文化熏陶,地方民族工商业随之发展。1875年兴办煤矿,比慈禧太后“奏准”开办我国第一个矿产业开滦煤矿还早三年;1875年开始近代炉炼铸造;1897年开办邮局;1918年创办光明电灯厂;1912年兴办和丰米厂;1928年倡修梅武公路,开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些都是在鄂东开先河的。武穴三把刀闻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后传至东北,产生了以“理发名师”蔡竹坡、“实业巨头”郭鼎存、“商家总管”陈正斋、“竹艺大师”章水泉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胆识、有技艺、有商品经济头脑的实业家。从革命文化上讲,武穴是辛亥革命人士的诞生地之一、红十军发祥地之一、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之一。产生了以辛亥革命活动家居正、著名外交活动家郭泰祺、社会政治学家刘文岛、民国贤才张导民和共和国将军陈康、蓝侨、陈金钰、张春森、杜国平等一批杰出人物。从科学文化上讲,武穴历来重视科技和教育。宋初武穴就推行了先进的农耕、水利、“火耕”、“水耨”、“筑陂灌田”技术和鱼苗捞捕技术;明代利用水力装置水碓;清代“织丝绢”;民国时期工业技术改造在全省较为领先,被定为湖北科研基地综合试验县市。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创办了全省首家县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农村技术市场试点市”的殊荣。产生了清代硕儒金德嘉、戒毒神医杨际泰、化学博士吴伯藩、著名林学家干铎、著名新闻记者郭超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方掬芬、新中国广播电影事业奠基人陈播、胸外科专家查树兰等一批名人学者。建置沿革
西晋时期,广济境地仍分属蕲春、寻阳二县。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蕲春县名为蕲阳。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寻阳县治迁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境地划入蕲阳。至此,改蕲阳县名为齐昌。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齐昌地属陈。公元579年,北周占齐昌地,将广济境地从齐昌县划出,立为永宁县,隶属蕲州齐昌郡。隋初,永宁县属蕲州总管府(后改称蕲州、蕲春郡)。隋末,废永宁县制,并入蕲春县。唐武得四年(公元621年),又分蕲春,复置永宁县,属淮南道蕲州。天宝元年因与河南永宁县和江南东道永宁县同名,乃取佛教语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改名广济县,属蕲州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蕲州郡为州,广济仍隶属。五代十国,属淮南道蕲州。宋代,熙宁五年(1072年)属淮南西路蕲州。高宗南渡后,绍兴五年(1135年)废县为镇,不久恢复县置。元代,广济属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蕲州路为府,广济属该府。洪武九年降蕲州府为州,广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蕲州,不久改属河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四年还属湖广。清代,初属蕲州,康熙三年(1664年)属黄州府。清末废府立道,广济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初,广济仍属江汉道。1926年废道,广济直属湖北省。1932年10月,实行省、专、县三级制,广济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0年属鄂东行署。1945年11月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直隶属湖北省黄冈地区。1987年10月23日,撤销广济县,设立武穴市。武穴市辖8个镇、4个办事处。国土面积1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733万公顷。年末总人口73.36万人。其中,男性38.94万人,女性34.4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85‰,人口死亡率4.03‰,人口自然增长率2.87‰。武穴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四周与蕲春、黄梅、阳新、九江、瑞昌等地为邻。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在长江北岸武汉至安庆433公里的区间内,唯有武穴港可停靠5000吨以上的客货轮船,客流量在湖北仅次于武汉港。早在明代成为临江重镇,清初发展成为“商贾杂处鳞聚之要埠”,《烟台条约》辟为外轮停泊港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列入开发计划,民国中期成为鄂省“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入楚第一门”、“鄂东门户”之称。城西田家镇一带江窄水急,扼长江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喻为“楚江锁钥”。今日,全国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和全国最长的高速沪蓉公路入口,使武穴成为全国少见的“三长”交江之地,处在全国实施梯度开发的战略的“结合部”,成为湖北长江经济走廊建设和边缘发展战略的重点倾斜地区。全市东西最大横距43公里,南北最大纵柜42公里,版图面积1200.35平方公里,北部为大别山余脉,中部丘陵起伏、湖港交错,南部为带状长江冲积平原。全市行政区划为3个办事处、8个镇和一个国营农场,辖325个村,73万人,耕地面积53.5万亩,水面21.9万亩,山林31万亩。境内地表水文网密布。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境西南部和南部边缘。全市流域面积主属长江下游干流区华阳河系,源出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的梅川、荆竹、大金、戴文、铁石等河注入武山湖、太白湖汇集东流入华阳河,干流自武山湖经丰收大港至太白湖,流域面积共计953.2平方公里。其次属长江中游干流区蕲水河系,源出西北丘陵的松阳、栗木、百园等山河,向西注入蕲春县赤东湖,流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此外,有马口湖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以及长江武穴段流域面积44.45平方公里(包括新洲水面)。全市现有总水面145.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2.14%。境内地表水文网密布。其中湖泊面积37.26平方公里,河港面积9.2平方公里,水库塘堰面积58.9平方公里,长江水面40.31平方公里。现有太白(与黄梅共有)、武山、马口3个湖。境内干流长20公里以上的季节河有4条,即梅川河、荆竹河、大金河、戴文内河,20公里下的小河有7条,此外有丰收、西港、百米、新港等4条大港。武穴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最近在境内大金镇尺山遗址发现,远在新古器时代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类活动。在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1世纪)属荆州管辖;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属楚国;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前)属九江郡;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属江夏郡(《湖北通志》载:“广济为汉蕲春、浔阳二县地);三国(公元220--265年)属吴,隶属蕲春郡;西晋(226-316年)属西阳郡;东晋(317--420年)属新蔡郡;南北朝时期至南齐永明四年(420-486年)以前属豫州蕲春郡蕲春县;公元486年,因南齐政权以“齐”为尚,郡、县均改为齐昌郡、齐昌县,又把县境东部析置永兴(今黄梅县大部,包括武穴郑公塔一带)、苞兴(今武穴市大部,包括黄梅大河一带)两县;北周大象元年至大定元年(579--581年),朝廷改罗州为蕲州,至此,蕲州所辖相当于今黄冈市范围,齐昌郡及所辖齐昌、永兴、苞兴三县隶属蕲州;隋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齐昌、永兴、苞兴三县,并入蕲春县;公元621年,又分蕲春县以东为“永宁”、“黄梅”两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永宁县改为广济县。宗教信仰
武穴市以佛教为主。境内有黄牙寺,系净土宗开山法师慧远法师卓锡庐山之前所立,为东晋古寺。另有禅宗四祖道信浴佛井。道教在民间丧仪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清末开埠通商以后,基督教、天主教在武穴市境内传播,1865-1900年先后发生教案6起,其中于光绪十七年(1891)爆发“武穴教案”,震惊中外。现有教堂一座。其余民间淳朴信仰有“天地君亲师”牌位,民间多和九天东厨司命及祖宗神主牌合祀于中堂。泛神信仰,有土地、龙王、岳王、真武大帝、杨泗等。建国后,宗教活动一度中止,各地庙宇毁废殆尽,近年来渐有恢复。经济社会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逆势奋进、迎难而上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全力抓发展、保增长、促跨越,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蓄势上行、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本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除外贸出口外都已完成。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增长21.4%;全口径财政收入10.08亿元,增长2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25.9%。我们成功承办了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田镇工业新区被省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30亿元的广药生物产业园开工建设,投资16亿元的新祥云进展较快,投资12亿元的亚东水泥已经试投产,投资1.8亿元的开阳星造船扩建顺利,投资1.2亿元的件杂货码头已动工建设。京九铁路改造、西气东输、向上特高压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田镇工业新区、城东新区以及一批农业、水利、交通、电力、城建、国土、环保、商贸项目有效实施。全年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亿元。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1.3亿元。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亿元,增长4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3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家,比上年净增3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由上年的23家增加到37家。医药、化工、建材、机械、船舶制造五大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广济药业税收实现1.13亿元,祥云集团销售收入超过28亿元,玉柴配套企业达到37家,市域水泥年生产能力750万吨,船舶制造能力20万载重吨。全年有20个产品被认定为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36.5万吨,水稻万亩示范片通过专家验收。棉花总产1万吨。油菜面积40万亩,总产6.4万吨,万亩高产示范片在全省名列前茅,“接福牌”双低菜籽油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新增万头生猪养殖小区8个,新建千头奶牛场1个,生猪出栏103万头,我市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市”。水产养殖规模突破15万亩,被列为全省水产重点县市。佛手山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造林2.6万亩,封山护林27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3.6万亩,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市”。投资1.1亿元实施了梅川水库除险加固等10个重点水利工程。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以15家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纵深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气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继续加强,惠农资金直接发放到户。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刊江朱木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市农业局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村级集体年收入过100万元的村7个、过50万元的村11个,刊江梅府村被评为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进单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比上年增加479元。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建农家店50个,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4万台,兑付补助资金708万元,广济商城改建竣工开业。全市新增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金巢建筑装饰公司晋升为建筑一级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横岗山生态旅游区控制性开发规划通过评审,刊江泉塘村被评为全省旅游名村。我市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最佳信用县市”,11个镇处评为信用乡镇,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150户。城投公司新增融资规模1.48亿元,支持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资金达2.4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76家企业提供4.1亿元的贷款担保。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5.65亿元,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33.67亿元,增长26%。全市保险机构完成保费总收入3.03亿元,比上年净增8200万元,增长37.3%。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保险行业协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近亿元。通信、邮政、烟草等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完成了所有镇区新一轮总体规划和100个村级规划编制任务。启动了镇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市民广场、广药生物产业园和田镇工业新区等1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城东新区建设顺利推进,19号路、20号路地下管线和路面硬化工程基本完成,5家单位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了武石大道、刊江大道和5号路南段刷黑升级、18号路改造、玉湖路维修、广济大道西段贯通等建设工程,5号路北段和21号路拆迁已基本完成。建设人防工程4000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028盏。交通建设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1个,候车亭30个,新增农村客运班线10条。大金至火车站一级公路正在建设。梅川镇、花桥镇等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全市镇处建设项目101个,投入超亿元。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工作,加强了市政设施建设与管护,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扎实开展了田镇地区粉尘污染专项治理、乡镇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等环保执法活动,连续三年在黄冈市环境保护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农村个人建房违法用地查处工作扎实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取得实效。彻底关闭了49家实心粘土砖厂。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畜牧畜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农业小三场改革有序推进。彻底解决了元件厂、梅园活塞等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撤除了盘塘、余川2个公路收费站。启动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35家行政事业单位508项审批进行了清理,取消了67个收费项目。财政四项改革深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拍挂”出让制度不断健全,全年报批用地3272亩。积极参与鄂京经贸洽谈会、第四届中博会等活动。外贸出口4930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149万美元。
民生问题有效改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1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4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就业1.7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15万元,落实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和政府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573万元,为285名被征地农民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63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50户,私营企业289家。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1.77亿元,村主职干部基本养老保险顺利实施。发放城乡低保金4813万元、农村五保金835万元、救灾救济资金431万元、大病医疗救助金579万元。龙潭社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投入250万元的550户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出台了住房保障规划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方案,为2362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70万元,为72户低保家庭实施了实物配租。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400万元,为303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1元,比上年增加1505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为1万余名寄宿制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698万元,武穴中学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学校创建评估验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5个,广济药业被科技部授予“生物医药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龙翔药业、迅达药业入选首批100家全省创新型企业及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计划,我市连续六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繁荣,建成“农家书屋”95家,村级文化站3家,参加全省“七艺节”获多个奖项,文曲戏、章水泉竹艺、武穴酥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全市53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9万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惠,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加强,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继续对社区居民看病实行医药费“五免六减”,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成功救治黄冈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有力推进。广播电视工作成效显著,有线电视网络入户率全省领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黄冈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责任指标。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土地调查扎实开展,梅川镇被评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外事、侨务工作纳入全省扩权县市范围。《武穴市志》(稿)在黄冈市首家通过评审。市档案馆在全省档案馆安全大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老龄、扶贫、保密、对台和铁路经济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125件,政协委员提案150件。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及实施意见,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被列为全省依法行政创建示范县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法律援助有效实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加大民族、宗教工作力度,确保了民族和睦、宗教稳定。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科协、工商联、文联、残联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加大,成效显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依法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排查化解积案,有效减少了非正常上访。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建立了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隐患整改投入奖励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消费维权工作稳步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对财政收支、专项资金、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应急管理不断加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得到提高。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取得实效,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行政监察、源头治腐工作力度继续加大。积极探索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突出问题,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武穴十景
横岗耸翠,横岗山,位于梅川东北十里许,系大别东走支脉。山势陡峻,有石垒小径盘纡达顶巅——天柱峰。全山林木茂密,野花丛生,绿阴匝地,翠色欲流。朝晖夕照,气象万千。山巅有林隐寺、圣母殿等寺观。故名之曰:“横岗耸翠”。系以诗曰:拄杖盘旋上翠微,松篁滴翠湿沾衣。擎天一柱连云翠,翠满横岗路径迷。白石堆瑶:梅川东门一里许之白石山,系石英岩质,岩石暴露,剔透玲珑,如琼瑶堆叠。日光照射,耀人眼目。故名之曰:“白石堆瑶”。系以诗曰:山依梅浦叠琼瑶,疑是璇宫落碧霄。妒煞三冬香雪海,光摇鳞甲玉龙娇。
灵山浮度:梅川东隅五里许之灵山山麓,有溪水一湾,潺缓流淌,清沏见底。溪中有巨石一拳,状如船形,重约数千斤,既非人力所能运至,又非溪中原有石体,无根无砥,不知是何时从何处移来,有人疑为陨石,但又不见载之史志,乡人均云系由溪水浮来,则又悖于物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行人抵此,无不摩挲叹异。故名之曰:“灵山浮渡”。系以诗曰:何处浮来海上槎,疑团不解说喧哗。石船料是移仙侣,胜会灵山礼释迦。
梅浦清流:流绕梅川镇东南西三面之沙河,水净沙明,间有卵石平铺河底,水荇萦回,游鱼可数。夹岸广植梅树,暗香浮动,疏影横斜,隆冬飞雪,宛若玉树临风,故名之曰:“梅浦清流”。系以诗曰:横斜疏影卧清流,缕缕幽香袭敝裘。十里春风桥畔路,寻梅踏雪约朋俦。(注:沙河上原有春风桥)
龙湫夜雨:龙湫寺,座落余川镇干仕垸附近,寺祀费季龙君偶像,神座下有暗泉一眼,游人投以铜钱,则叮当作响,串串不绝。寺侧有名为螺丝旋溪涧一曲,干旱不涸,溪水淙淙作响,静中谛听,如雨声淅沥。故名之曰:“龙湫夜雨”。系以诗曰:龙湫古刹树苍苍,风物清幽六月凉。曲涧暗泉声淅沥,绝如风雨近重阳。
东冲积雪:东冲山(今名太平山),主峰名一尖。海拔1063.4米,系县境最高点。其东面一山峰,白沙裸露,状如银屑,山高风急,沙随风飘,蒙盖东冲一尖,皑皑皆白,终年有如积雪不化,入夜翘首仰望,俨如“明月照积雪”,寒光闪烁,冷气逼人。其侧有南朝宋代杰出诗人鲍照读书台遗址。故名之曰:“东冲积雪”,系以诗曰:碧落银砂覆一尖,瑶台琼阁自年年。娇阳似火难融化,积雪原为白玉田。
凤港波涛,位于大法寺镇张胜垸之凤咀港,富产鱼类,港水清沏,波光粼粼,香稻四围,绿柳沿岸。乡人多以捕鱼为业。白昼则渔舟点点,入夜则渔火荧荧。风雨晦暝,则波涛汹涌;雨过天晴,则一碧万顷,水天一色,景色醉人。故名之曰:“凤港波涛”。系以诗曰:波光万顷泛涟漪,古木森森障四围。渔舍门前闲晒网,卖鱼沽酒荡船归。
灵泉古洞:大法寺镇张秀九垸,八角林山山麓有溶洞一处,洞内溶岩自然百态,人物有童叟仕女,动物有走兽飞禽,静物有几案书剑,形象维妙维肖,鬼斧神工,诚大自然之杰构,洞深邃莫测,宽处可容百人,窄处亦能陈设四五席。更有支洞若干处,有伛偻可入者,亦有仅能匐匍可进者。洞中泉水,终年外溢。故名之曰:“灵泉古洞”。系以诗曰:桃花源占武陵春,武穴灵泉傲武陵。钟乳天然呈百态,洞中疑有避秦人。
武湖明月:武山湖,古名青林湖,以湖畔依青林山而得名。后以湖中耸峙武山,遂改名为“武山湖”。湖阔水深,武山青凸水面,宛若“水晶盘里拥青螺”。且以盛产鱼类,故有“金湖”之称。湖周黄芦白荻丛生,武山林木葱笼,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陆地则牧笛悠扬,水上则渔歌互签。夜间渔火星星。桨声款乃;晴宵皓月悬空,静影沉壁,游踪驻此,其乐何极!故名之曰:“武湖明月”。系以诗曰:渔舟夜泛武山湖,月影波心璧玉浮。芦荻丛中眠雁鹜,菱歌曲曲起汀洲,
积布渔矶:田镇西五里处之马口村,其北侧有积布山,南濒长江,有石矶一座,状似方台,伸入江中,其上可供数人垂钓,亦为渔舟维缆处所。江涛间渔船出没,入夜渔火隐现不定,与星空上下争辉,置身其间,颇有心旷神怡之趣。故名之曰:“积布渔矶”。系以诗曰:扬子江边积布矶,渔舟解缆趁晨曦。浪尖撒网浑忘险,泼刺鲜鱼满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