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恩施州地图 >
咸丰县地图
咸丰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咸丰是鄂西林津的主于。拥有珙桐、古杜鹃、古鹅掌楸、红豆杉、银杏、紫油厚朴等世界级珍品树种,从而获“华中植物园”美称。坪坝营森林公园令游者流连忘返。唐崖土司皇城昭示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境内稀世珍品贵妃玉、松香玉等,煤炭、汞矿为A级储量,水能蕴藏量约22万千瓦总装机室量达6万干瓦。境内有原始森林坪坝营是氧气含量最高的地方,还有古地理遗物小南海,鬼斧神工黄金洞,风景优美,山水和谐。

区位优势

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椒石、利咸、咸来、杨关四条省道和国家即将兴建的恩黔一级公路纵贯全境,把长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渝怀、枝万两条铁路,恩施许家坪、黔江舟白两个机场,恩施和黔江两座中等城市坪坝营、三峡和张家界三个国家级旅游景区连为一体。构成了成了咸丰“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和西部通往沿海的便捷大通道,能有效地将鄂、谕、湘、黔毗邻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聚集整合,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改革开发以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自强自立,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咸丰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及国家对民族地区特别扶持的重大机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县域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咸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集边区贸易城,文化旅游城,土苗风情城,生态园林城于一体的“楚天明星城”已初具雏形。

行政区划

2009年行政区划,街道办事处、镇、乡政府所在地居委会数村委会数人口数面积(平方公里)村(居)民委员会名称高乐山镇高乐山54467700322城东、城中、城西、城南、城北、前胜、团结、沙坝、芭蕉溪、白地坪、核桃园、新田沟、梅坪、团坡、头庄坝、白水坝、晨肖、大坝、东门沟、小模、牛栏界、官坝、泡洞坝、龙坪、泡木园、马河坝、茶元坡、官田坝、麻谷溪、老寨、杨柳沟、青山坡、白果坝、椿木营、杨泗坝、万佛、大茅坡、沿江、老里坝、杉树园、徐家坨、丁家坪、蛮道沟、猫耳岭、太平沟、映山、牟家寨、柿子坪、龙家界忠堡镇明星1416100146明星、高笋塘、铜厂、廖家堡、细皮沟、黄木坨、界坪、马倌屯、三佛庙、石门坎、铁厂溪、板桥、黄草坝、庙梁子朝阳寺镇水井槽1423300197水井槽、落马滩、鸡鸣坝、五龙坪、长岭、凉桥、署沟、大路坝、掌上界、茅坪、蛇盘溪、谭家坪、京竹坪、盖山溪甲马池镇甲马池4152600312甲马池、张家坪、梨树垭、墨池寺、简车坝、方家坝、水车坪、旋坨、落耳岩、老岩孔、大溪、燕子坝、旋厂坝、坪坝营、白家河、荆竹泉、新场、大铧尖、走马岭、真假坑、三岔坝、苟家营、青冈坝、当门坝、马家沟、中坝、廖家田、狮子岩、沙道湾、黄鳝坝、鹿子坨、青林湾、铧厂、板粟洼、花舍山、龙王庙、土司坝、石柱坝、杨洞、官田堡、锣鼓坪清坪镇清水塘4144900305清水塘、排丰坝、高峰、泗大坝、比西坪、柏杨坪、小河、堰塘坪、苏家坪、杨家庄、团坝子、兰家沟、中寨坝、绵羊洞、马家坪、官散坝、灯笼寺、二台坪、庄房坝、把界、申李坝、青岗岭、八斗箩、青岗坪、太坪坝、麻柳坝、艾蒿坪、大石坝、龙潭司、田坝、竹园坡、下坝、羊头山、金山坝、溜沙坡、渔塘湾、邱家沟、茅坝子、梨子树、桐木园、舒家坡丁寨乡丁寨2130100193渔塘坪、湾田、渔泉口、岩口、黄泥塘、万家坝、沙子坝、春沟、高山羊、十字路、马家楼、土落坪、高滩、唐家沟、天上坪、土地坪、曲江、魏家堡、桐子园、高坡、杨家寨尖山乡唐崖司3739600320唐崖司、邀联溪、蛇湾溪、两河口、钟塘、荆竹界、袁家界、卷洞门、横路、邓家坪、礁窝胎、龙田湾、破水坪、桂花、大石沟、邓家沟、乱石窑、何家沟、苏麻溪、四方石、空山岭、南河、三角庄、双河口、彭家沟、谢家坝、龙潭坝、大椿树、燕子嵌、升天界、官家堡、黄杨坪、铜厂坡、小水坪、沙堡溪、杨家营、大水坪活龙坪乡活龙坪3938100314活龙、大坝、蛮界、野茶、八家台、板桥河、孙家沟、茶林堡、东湘溪、河坎上、牡丹坪、三根桥、冲天坪、海龙坪、花土、柴树坪、楼子庄、朝阳寺、水坝、汤岩嵌、隐疱树、晓溪、望相田、观音塘、盘海田、喻家界、龙井、长岭、马鞍山、赵水溪、大作落、干桩坪、龙生塘、小作落、拱桥、二仙岩、凤凰、秧坪、台坪小村乡小村1520700226小村、田坝、七要溪、羊蹄、土地溪、喂龙、大村、杜家溪、李子溪、小腊壁、中心场、兴隆沟、白果、水杉坪、荔木黄金洞乡黄金洞2224800215黄金洞、向家寨、尧坪、风背岩、冉家寨、泗渡坝、麻柳溪、黄家树、回龙寺、金洞寺、青岗园、石人坪、龙家院、大沙坝、巴西坝、石家坝、五谷坪、葫芦坝、兴隆坳、构皮溪、白果树、水杉坪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

一、综合:全2007年县实现生产总值1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45.8∶18.4∶35.8调整为43.8∶19.4∶36.8。按全县全年平均常住人口32.73万人计算,人均GDP为5785元。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8.4%,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9%,房地产业增长14.4%,其他服务业增长13.9%。物价偏高。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3,比上年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72%。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1.89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6.74万人,城镇从业人员5.15万人。
二、农业:农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粮食种植面积587331亩,比上年减少381亩;油料种植面积87541亩,减少6273亩;烤烟种植面积66833亩,减少11568亩;蔬菜种植面积91148亩,增长5564亩。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全年造林面积27000亩,比上年下降49%。木材采伐量21063立方米,增长1.6%;竹材采伐量274.7万根,增长10.2%。以生猪发展占绝对优势的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49.46万头,比上年增长10.9%;羊出栏0.74万只,增长31.1%;家禽出笼87.31万只,增长16.3%。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县自来水受益的村17个,通汽车的村181个,通电的村184个,通电话的村184个;农村用电量2051.3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3%;化肥施用量1.57万吨,增长4%;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36万千瓦,增长9.1%。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总量增长势头强劲。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7.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家,比上年增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5247万元,同比增长41.4%;全年主营业务收入42729万元,同比增长48.1%;利税总额4932万元,同比增长193.4%;实现利润1066万元,在上年亏损的基础之上扭亏为盈后增长2049万元;年末企业资产总计154089万元,增长39.3%。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中,产品产量呈“六增一降”的好势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13564万元,同比增长38.5%。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房地产开发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开工项目75个(城镇项目),同比增加2个。全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324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8289万元,下降5.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970万元,增长137.6%;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投资6110万元,增长42.6%;农村私人建房6887万元,增长6.3%;农村私人购置固定资产4068万元,增长5.9%。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72万元,同比增长17.1%。分销售地域看,农村市场快于县城增长幅度。县城消费品零售额37809万元,同比增长13.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6363万元,增长22.6%。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6248万元,同比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570万元,同比增长14.5%。
六、外贸出口及招商引资:外贸出口成倍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84.2万美元,同比增长235.3%;实施项目累计到位资金20834万元,同比增长4.3%;实现新签约项目6个,累计到位资金6318万元,同比增长2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5万美元,同比下降62.4%。2008年,咸丰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良好。1~6月开发区内6家工业企业中,已投产的4家工业企业(汇龙食品、楚焱工贸、福海生物、鸿基生化)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61.4万元、工业增加值337万元、销售收入967.5万元、利税94.85万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27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0.14%、108.3%、147.1%、108.7%和127%。下半年,随着帅丰建材、楚焱工贸相继将在8月底和9月底前完成技改并投产,新入园的道地药材8月份将正式动工建设,预计10月底可实现边建设边生产的目标,开发区投产企业将达到7家。目前,明龙石业、鑫山矿业已完成入区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份有望完成相关材料的申报审批和入区协议签订工作,9月份将入区开工建设;武陵矿业已达成入区建设初步意向性协议,9月底前可望完成相关材料的申报审批和协议签订工作,10月底前将开工建设,年底前开发区企业可望达到10家。由于2家技改企业、4家入园企业的建设和投产,下半年开发区的经济总量将进一步增大。全县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3座,侯家河水库电站工程位于咸丰县西南部甲马池镇境内,距咸丰县城40公里,距甲马池集镇5公里,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2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753.7mm,多年平均径流量8456万M3。侯家河水库的建成,对下游丁寨电站、断明峡电站枯期调峰运行,同时对下游丁寨电站(原装机3×2500kw)增容1×25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1104万度,断明峡电站(原装机1×2000+1×800kw)增容1×2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883万度,同时两电站年可增发枯水期电量1398万度。建成火电厂一座,总装机十多万KW。县城日供水能力1万吨,城区及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县城及部分乡镇已开通天然气,主管日供气量20万立方米。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2007年,完成客货运周转量239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3%;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22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5%;旅客周转量1900万人公里,增长13.1%。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2465辆,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到93.5%,邮电通信业务总量达到6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5983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917户,乡村电话用户26066户;移动电话用户10.12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3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879户。我县旅游业取得长足进展。2007年接待游客16.1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99.9万元,同比增长1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69.7万元,同比增长19.9%。
交通: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椒石、利咸、咸来三条省道和国家即将兴建的恩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把长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渝怀、枝万两条铁路,恩施许家坪、黔江舟白两个机场,恩施和黔江两座中等城市,坪坝营、三峡和张家界三个国际旅游景区连为一体,打造了咸丰“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和西部通沿海的便捷大通道。
八、财政和金融: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5566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84万元,同比增长9.4%。分部门看:国税1069万元,同比上升25.2%;地税4676万元,同比上升5.9%;财政1139万元,同比上升11.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239万元,同比上升26.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629万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775万元,同比增长2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891万元,同比增长23.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707万元,同比增长28.8%;中长期贷款35884万元,同比增长14.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3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级中学1所,初中14所,小学76所,幼儿园31所;在校学生数4.8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2.09万人,小学在校生2.5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0.71万人。专任教师238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1.1%。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78.8%。2007年末,全县有各种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042人,其中中级技术及以上职称2035人。
十、文化、广播和卫生:文化、广播和卫生事业取得新的成绩。2007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到7万册。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广播综合覆盖率97.3%;电视综合口覆盖率94.3%。有线电视用户2.48万户,其中新发展300户。农村网络快速发展。有线电视已通行政村105个,50户以上自然村224个,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914户。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59个(含村卫生室),卫生工作人员956人,卫生技术人员823人。卫生机构床位数71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34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0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6.95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2.72万人(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全年出生人口4343人,出生率为11.59‰;死亡人口1786人,死亡率为4.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3‰。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5元,同比增长7.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66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2102元,同比增长15.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32元,同比增长10.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5.9%。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以“一池三改”为主要标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新建沼气池15050口,改厨房、改厕所、改栏圈同步进行,分别达到8765间,同比增长21.4%。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7年末,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32.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7%,比上年增长13.7个百分点。其中,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有1.59万人,占城镇人口的24.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有30.8万人,占乡村人口的92.9%。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42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388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2.39万人。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3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350张。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266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027人。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2007年,全县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大、成效明显。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2718万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全县城镇化率为17.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年末城市道路面积4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8%;城市园林绿地面积3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3公顷;公共汽车运营车20辆,出租汽车160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环境质量稳定改善。2007年,全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到20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84.2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9.9%;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01吨,比上年削减2.9%;工业废水中氨氮化合物排放总量17吨,削减71.2%;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555吨,削减13.3%;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总量378吨,削减31.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0.97万吨,削减2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6%。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58.44万吨,比上年增长4.3%;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19吨,比上年增长4.3%;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160吨,比上年增长3.9%;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2328吨,比上年削减3%。

旅游资源

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东经108°37′8〞-109°20′8〞,北纬29°19′28〞-30°2′54″。东连宣恩,西界重庆市黔江、酉阳二县,南临来凤,北连恩施、利川。距州府所在地恩市市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椒石、利咸、咸来三条省道和国家即将兴建的恩黔一级公路纵贯全境,把长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渝怀、枝万两条铁路,恩施许家坪、黔江舟白两个机场,恩施和黔江两座中等城市坪坝营、三峡和张家界三个国家级旅游景区连为一体。构成了成了咸丰“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和西部通往沿海的便捷大通道,能有效地将鄂、谕、湘、黔毗邻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聚集整合,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咸丰苍山如海,起伏碧连,千山竞秀,百溪争流,人杰地灵,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咸丰属喀斯特地区,溶洞繁多,最有名的黄金洞,汇山、水、洞于一体,洞内景景相连,瑰丽神奇,宏伟壮观;境内的小南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地震遗址公园。正抓紧开发的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坪坝营生态旅游公园,处在长江三峡、张家界、九寨沟旅游金三角,公园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由3500公顷原始森林、5300公顷原始次森林、5300公顷人工林组成,整个公园苍山灵秀、森林原始、花木壮观、涧水清幽、溶洞古老、山泉奇特、民风古朴,有稀世罕见的连片万亩的四川杜鹃和云锦杜鹃,名甲天下的惊世奇观圣母洞天地浑成。咸丰人杰地灵,浓厚的土家文化底蕴造就了温朝仲、秦国镛、秦家柱等杰出人才。唐崖寺土司皇城是鄂、湘、黔、渝、川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皇城遗址,土司城占地100多公顷,有3街、18巷、36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虽经常年雨蚀风化,但当年土司城的宏大规模仍清晰可见;风格独具的土家吊脚楼群,庄严典雅的严家祠堂,豪放恣肆的“摆手舞”,凄婉美丽的“哭嫁歌”等人文景观堪称一绝。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唐崖河畔,占在4平方公里。元置唐崖军民千户所,明洪武7年改长官司,清雍正13年改土归流属咸丰县,乾隆元年驻通判,乾隆37年驻把总。明万历天启年间,土王覃鼎屡建战功,声威显赫,夫人田氏精明能干,治理有方,土司城修整一新,3街18巷36院纵横交错,城内设有教场、阅台、万畎园、大小衙门及左右营房。400余年雨蚀风化,木质建筑于20世纪70年代失去最后轮廓,但条石铺设的街苍、土石垒砌的城墙仍清晰可见。皇城内现保有完好的古代建筑有:垣侯庙及庙里的石人石马、司城牌坊、土王墓及田氏夫人碑。垣侯庙在唐崖河西岸昔日土司城的进口处,庙宇台阶依旧,今人仿古重建垣侯庙宇一座,内有两尊石人石马对峙山门,庙后为张飞祭台。至今仍有零星游人供烛祭拜。石人石马高2米,长3米,马势若奔腾,人背雨伞,举手执髫,体态雄健,造型生动,为历代文人所赞赏。顺庙左上行300米,有土司城屏障石牌坊一尊,明天启3年(1623年)皇帝赐修。牌坊高6.8米,宽6.03米,全石仿木结构,横额正面书“荆南雄镇”,背面书“楚蜀屏翰”,8字苍劲有力,全为阴刻,石牌坊两面还刻有“土王夜巡”、“麒麟奔天”、“云雾腾龙”、“哪咤闹海”、耕耘、樵夫、渔人、阅读等故事图案。牌坊平坝山后有土王墓一座,置拜台、墓室,室外拜台宽阔,玉石栏杆装饰。墓室并排4间,四壁石墙,花纹精致,设有棱动石门开启。门外为仿木石结构的一斗三升式重檐建筑,屋面雕饰筒瓦,脊翘龙首,檐下斗拱,廊柱挺立,墓室现为空穴。土王墓后为田氏夫人和无名墓,前立墓碑,建立崇桢岁庚午(1639年)夏季,碑后墓堆用砖砌石垒,四周林木葱郁。距土王墓后200米远的玄武山上,有两株合围4.7米、高40余米的古杉,枝叶繁茂,相传系土王覃鼎和夫人田氏共同栽培而成,人称“夫妻杉”。唐崖土司皇城紧连咸丰朝阳寺电站水库,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咸丰地震遗址:大垮岩、小垮岩,壁立千仞,犹如刀削斧劈;向家湾、枞木坪地表2.34平方公里的崩滑体、堆积坝,乱石穿空,蔚为壮观;蛇盘溪、小渗塘堰塞湖虽然已被山洪冲决,但其遗址尚存;汪大海峡谷幽幽,碧水涟涟……历经150年的风雨侵蚀,发生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咸丰地震,留在如今咸丰县大路坝区境内的地震遗址景观仍历历在目。据《咸丰县志》、《恩施州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八日上午七时至十一时,咸丰县发生6.25级地震,大路坝山崩,梅家寨板桥溪抵蛇盘溪30余里皆成湖,淹没田土房屋甚多,压死居民数百。今小南海、汪大海、小渗塘、杜家塘等水面均为该地震造成。”关于此次地震的震级,后据中科院地质专家考察确认,当时地震震级高达8.5级,地震的破坏力度为11度(最高是12度)。大路坝乃鄂渝交界之地,诸多地震遗址除小南海湖泊属重庆黔江外,其他皆属咸丰县。其中,气势最为夺人的,当数大垮岩、小垮岩:原本海拔1500米的绿井山,地震时被削去800米;4500万立方米的崩滑体向西面的向家湾、枞木坪推移2公里,阻塞山谷,形成长1170米、宽569.8米、高67.5米的天然大坝。其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成为如今研究地震灾害的不可复制的宝贵自然实体。山崩地裂的大地震,虽给当时鄂西川东(今鄂西渝东)地带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但却成就了今天的风景。与咸丰县相依的重庆市黔江区,仅依托他们辖区的“小南海地震堰塞湖泊”这一景致,不仅成功申报了“小南海国家级地质公园”,而且还获得国家4A级风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等称号,打造起一大旅游产业支柱。而咸丰县辖区内众多的地震、地质资源,却仍处于尘封状态。咸丰地震遗址景观保存如此完好,在湖北是唯一的,在全国乃至世界罕见。而且在地震遗址旁的海拔1600米左右的二仙岩山上,发现大量湿地群落;在二仙岩山脚(东、南、西三面)发现古银杏、古红豆杉、古铁坚杉、古黄杉等古老稀有的植物,极具科考、科教及旅游开发价值。咸丰县委、政府于2005年12月正式向上分别申报大路坝地震遗址保护和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项目。

历史沿革

周朝以前属蛮夷国。周期初年是巴子国的地方,以后是子国地;战国是楚国巫郡的地方;秦朝属黔中郡;汉朝属武陵郡;东汉合到南郡;三国到晋朝属建平郡管辖;齐梁时属宜都郡管辖;北周划分现在的咸丰、来凤、宣恩三个县的地方叫乌飞县;隋朝将今咸丰、来凤两县的地方取名开夷县,属施州管辖;唐朝将州改为郡,取消开夷县,设清江县,包括现在的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大片地方;五代又划分现在的咸丰、来凤两县地方为感化州。宋朝为富州地,寻改为羁縻柔远州,初名懿州,后改为安定州;元至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改州设散毛府;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改为散毛寨,同时设置唐崖司、龙潭司、金峒司;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其地,七年(公元1374年)割散毛司地之半(今咸丰县龙潭河以南地)设大田军民千户所,辖大旺、龙潭、唐崖、金峒、西坪各司地;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置大田军民千户守御;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将大田军民大户所及唐崖、龙潭、金峒、西坪各土司地共设一县,经湖广总督迈桂奏请清世宗皇帝钦定为咸丰县,盖取“咸庆丰年”之意。(根据《嘉庆重修一统志》:从雍正十三年(1735)设置咸丰县,到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登极,咸丰县比咸丰帝早116年。因此,咸丰帝与设置咸丰县无关。),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发府存县,直隶于省;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属荆南道;十五年(公元1926年)属施鹤道;十六年(公元1927年)广道复隶于省;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鄂西行政委员会;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四月十六日,改为第七督察区专员公署,至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咸丰均属之;1949年11月11日(农历已丑年九月二十一日)县城解放,咸丰县人民政府随之成立,隶属湖北省恩施地区行政公署(原为恩施地区专员公署)。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0年,咸丰县辖6个镇、7个乡。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咸丰县辖5个镇、5个乡。共有5个居委会、288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