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镇地图
祥符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域概况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祥符镇位于雁江区西北,与雁江区迎接镇、临江镇和仁寿县甘泉乡、简阳市老龙乡、望水乡相邻,距资阳市府17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9154人。广播电视、移动、联通通信信息覆盖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4%,居全区首位;群养县道——万罗路、杨清路穿镇而过,镇内基础设施完善,属省级试点小城镇。
民生工作
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该镇坚持推行“分类施保”,对重病、重残和无经济收入等低保家庭给予重点救助。到2007年第四季度,农村低保施保1303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逐步规范。按照《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及时发放救助金;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做好解释工作。2007年共发放医疗救助金30810元,缓解了58位贫困家庭成员、23位五保老人看病难的问题。特困户安身工程已解决12户,拨付资金11.04万元。该镇已解决三星桥村21名绝对贫困人口温饱;改善483人基本生活条件;培训贫困人口18人;“新农合”覆盖面100%;完成复明手术12人;打机井892口,解决4000人饮水困难;完成30985亩森林管护;完成550口沼气建设;发展养殖户55户,新建养殖家园22户,实现养殖人均增收80元;免除学杂费2645人,免费提供教科书2645套,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50名;关爱留守学生971人;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自然村20个;完成15.7公里水泥路。
区域概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祥符镇地处高安市区东郊,南靠锦江,320国道横穿镇域11公里,距省会南昌45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共有人口22903人,土地面积124平方公里。祥符镇原为乡建制,2001年6月28日撤乡设镇,辖14个村委会,152个自然村。
城镇建设
祥符镇借宜春“心圈廊”战略和举办第五届全国农运会的东风,下大力完善集镇功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优化集镇环境,强化320国道走廊建设,充分依托祥符新兴集镇,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无污染的优美环境,化弱势为优势,以现代的理念规划集镇,以相适应的标准建设集镇以市场的机制经营集镇,以科学的规范管理集镇,使集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增强,争创一流的人居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基础瓶颈,为融入“心圈廊”发展战备和对接省会南昌“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建置沿革
1941年置祥符乡,1958年改祥符公社,1984年复置祥符乡,1985年建祥符镇。祥符镇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后在境内(现场镇内)建一寺庙名祥符寺,祥符因此而得名。清乾隆至宣统年间,资阳全县分5乡20大甲,有19个场,其中西乡有太平场、临江寺、胜佛场、祥符寺;清宣统二年(1910),全县设1城16乡,胜佛乡辖4场(胜佛场、大堰榺、太平场、祥符寺)11段。民国二十三年,全县设9区32镇115乡,区辖镇,镇辖乡,置祥符乡,属第七区。1950年,资阳划为12区,辖1镇48乡762保7549甲,12区辖4乡(黄添、太平、古井、祥符)58保562甲。1950年12月,为进行土改,废除保甲,改称村组,1951年1月又将大乡改为小乡,祥符分为祥符、三柏、三山乡。1958年10月改乡为人民公社,辖地不变。1984年4月农村行政机构实行政社分设,改人民公社为乡,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以取代原公社及下属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祥符恢复为乡人民政府。1985年1月,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祥符乡等12乡分别改置为镇,辖白狮、桃树、八里、柳庄、华泉、三星桥、祥符、二湾、安乐9个村,属祥符区,幅员面积27.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15亩。1987年6月,祥符与三柏乡合并。1990年9月和村并社,将原来祥符镇的9个村和原来三柏乡的8个村合并为11个村,即:白狮、蛟龙、滚水、柏柳、黄乾、松树、桃树、华泉、三星桥、祥符、二湾。1992年7月2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资阳县决定撤销所属9个区公所、44个乡和侯家坪镇,新建5个镇、扩并4个乡、13个镇的行政区域,将全县48个乡、14个镇调整为4个乡、18个镇。调整后原祥符镇、洛重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祥符镇管辖,将原祥符镇的11个村和原洛重乡的9个村合并为15个村和祥符寺社区居委会1个居委会。
行政区划
该镇辖团碑、排桶、天鹅山、白头、小高、白狮、华泉、蛟龙、三星桥、桃树、祥符、滚水、松树、柏柳、二湾15个村委会和祥符寺居委会。
行政区划
祥符镇辖新祥符街居委会,祥符、南山、东岗、建山、塔前、赤岗、伞桥、杉林、莲花、竹龙、星龙、早塘、西湖、龙湾、南浦、濠溪、连锦、凤凰等18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