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镇地图
响水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经济
响水镇气候宜人,雨量充沛,一直是该县的产蔗大镇。另外,各村还发挥区位优势,如;鸣凤村、龙江村以种植红瓜子、地菠萝为主,红阳村发展种植酸头菜,高峰村发展网箱养青竹鱼,走出了有本村特色的致富路。
基础设施
响水镇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广播电视、电讯业迅猛发展,全镇有2个村和镇属各事企业单位及居民看上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8个村,农村电视微波接收器普及率达60%以上,11个村接通有线、无线电话,总装机700余部,移动电话在网用户7000余户。近年来,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15个村,农网改造17个村,现在全镇村村吃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安全点电。“以上城镇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响水镇发展镇域经济的立足点,为此响水镇对响水街道进行了全面的整建,新街道呈“丁”字形,铺设街道2500米,压排水、排洪管道5000多米。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种地难、运输难等生活困难。
发展战略
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确立“生态立镇、产业兴镇、项目带动”三大战略,以“羊、草、豆、苗”为四大主导产业,按照“做强羊产业,壮大草产业、扶持豆产业、引导薯产业”的整体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镇豆类播种面积1.6万亩,种植优质饲草1.2万亩,镇党委、政府在努力抓好退耕还林草、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发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2003年镇内已开发了三口天然汽车产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明显好转
2006年响水镇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上级禁毒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全部,两个一律”的工作指令。把禁毒工作放在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禁毒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禁毒责任状。认真落实“大帮教活动”,做到全民动员,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禁毒战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9起,调处成功186起,调处成功率达96%,防止民转刑4起,防止群众性上访2起。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43.6万元;农业总产值89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559万元,较去年增长19.6%;财政总收入1130万元,较去年增长6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220元,增长8.39%;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295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148万元,增长了18.2%;。粮食总产量7649吨,比2005年增加了154吨;畜牧业总产值389万元,增加了8%;固定资产投资3148万元,符合政策生育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2007年全镇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11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8万元,完成夏收粮食总产量是762吨,比同期增加了19吨,增长幅度是2.4%,完成国税2862万元,地税32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40万元。
基本简介
响水镇位于盘县南端,距红果48公里,东与大山、民主毗邻,西与云南富源县富村镇、黄泥河镇接壤,南与保田镇兴义威舍镇交界,北靠乐民镇,是两省三县(市)结合部。南昆铁路横贯全境,有小雨谷、瓦窑田两个火车站,大响公路、机汤公路与乐民公路形成交汇点。总面积86.45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94个村民组,7412户,27335人。居住着汉、回、彝、布依、苗、水、白、哈尼等8个民族,地处东经104°30′7″至104°39′32″,北纬25°21′28″至25°30′3″。响水境内平均海拔1550米,常年平均气温16℃,日照数1571.8小是时,年降雨量1400毫米。响水镇是国家六部委确定的1887个重点镇之一。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32%,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鲁楚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获得农业部产地认证。境内有鹦哥嘴碑林、奇险的凉风洞、夹马石杜鹃林、风景宜人的雨獭林场、保存完好的邓汉祥故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1000万吨的盘南煤矿及年产200万吨的响水焦化厂坐落响水,响水将形成大煤促大电,大电带大煤的“经济圈”。城镇境内有政府路、平田路、响水路、西开路、沿河路、车田路、松山路、松柏路、阳桥路等19条街道,街道总长15.2公里。小城镇楼房林立,错落有致。镇党委团结带领2.7万人民群众,发扬“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响水精神,构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诚心诚意搞服务,以人为本创和谐”的盘南模式。依托大企业,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支持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响水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响水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