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巢湖市地图 > 含山县地图 >
仙踪镇地图
仙踪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辖村

龙岗村八熊村清水塘村东江淮村西江淮村大凌村大庙村前黄村大圣村东洪村玉皇村夏棚村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4053男12323女11730家庭户户数6729家庭户总人口(总)23853家庭户男12151家庭户女117020-14岁(总)64670-14岁男35080-14岁女295915-64岁(总)1571715-64岁男797315-64岁女774465岁及以上(总)186965岁及以上男84265岁及以上女102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3617

景色宜人

境内山水成趣,相得益彰,更是仙踪的两大自然资源。六衡公益林绵延数百里,树木葱郁,层峦迭嶂,春日百花争艳,蜂飞蝶舞;夏日枝繁叶茂,鸟语蝉鸣;秋日霜染丛林,红叶点缀;冬日云雾缭绕,苍松傲雪,可谓“有风松涛吼,无雨水长流”。长山水库,系全市最大的中型水库,800亩的水面,灌溉面覆盖全镇60%的农田,微风轻拂,波光粼粼,细雨飘落,薄雾空蒙,另有多座小型水库,为仙踪镇塘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鹅、鸭养殖,鱼、蟹养殖,尤其是长山水库的渔业品牌认证,是当地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发展前景

仙踪镇党委、政府根据仙踪地理形貌,土壤气候等特点,发挥区域优势,经营块状经济。农业坚持压粮扩经,压水扩早,压常规种植扩规模种植,推广“一棉一油一稻”,初步建立起万亩优质油生产基地和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提高科技含量,走科技兴农之路。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地膜五早”在仙踪镇也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并以点带面,全面推广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引进资金150万建成金针菇生产基地,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纵深发展。另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做山水文章,发展山羊养殖和塘口经济,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提高养殖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工业以建材、煤炭开采为主。矿产资源C+D级烟煤,储量丰富,达130万吨,优质石灰石以及耐火粘土分布广泛,并成功引进浙江达仁集团投资兴建安徽省润基水泥厂,是该镇的龙头企业,占地面积465.6亩,总投资6亿元,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条。现正处于建设中,场面壮观、宏大,可望于今年年底产出。

大城墩遗址

与江淮桥相望的是位于仙踪南面2公里处的大城墩遗址,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时代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1979年—1984年,考古队曾四次发掘,文物有石刀、石斧、青铜器、玉、陶器等,其中炼铁铸铜的“甘锅”是我国迄今发现唯一完整的一个。它的发现为研究江淮地区古文化,中原古代文化与江南古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探索淮夷等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另外,姚兴庙、倒旗山、遇子桥(尉子桥)都是仙踪历史文化积淀的见证。阖上历史的帷幕,让我们看看现在的仙踪,仙踪镇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1.35亿元,人均GDP突破7500元,截至2004年上半年,实现社会资产总投资5.6亿元。

历史故事

“能令此关雄,千秋但伍公,男儿负奇气,天地不能穷”。公元前522年,昏庸无道的楚平王占媳为妻,听信谗言,祸及太子太傅伍奢一家,伍奢次子伍子胥识破“君欺其臣,父欺其子”的隐情,伺机而逃。伍子胥身负血海深仇,昼伏夜行,来到昭关,怎奈壁垒森严,英雄末路,伍子胥悲愤交加,一夜间须发尽白,于是巧扮老翁,蒙混过关,上演出一人过关,几国兴亡的威武壮剧。后人题句“伍胥一怒湖海翻,大业未成天鬼咽,到此彷徨气未阻,一夜低回发如雪。”

江淮桥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仙踪最负盛名的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江淮桥”。此桥始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明嘉靖十九年(1540)重建,原名仙踪桥,位于镇东,横跨仙踪河。江淮桥为三孔拱桥,条石结构,长50米,宽4.5米,高8米,桥墩两侧楔形,能分水,桥上有石制栏杆,护板。桥头建有降福寿,寺内塑有张睢阳像,横匾上有“屏蔽江淮”金字匾额,后人由此冠名“江淮桥”。江淮桥造型美观,设计精巧,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虽距今460多年,桥身仍保存得基本完好。“两岸钟声惊客梦,一湾淮水锁仙踪”,站在桥头,抚今追昔,往事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