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佳河镇地图
小佳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小佳河镇自然资源丰富,其中耕地面积7200公顷,林地面积5333公顷,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产品,森林覆盖率51%,主要出产红松、柞、椴、水曲柳等优质原木几十种;水利灌溉控制面积1667公顷,占总耕地的23%;挠力河两岸的草原面积1000公顷,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有生长快,草质优良、营养丰富等特色草本植物,载畜量可达5万头只;水面173公顷,开发渔池35公顷,挠力河的黑背红腹鲫鱼全国独有,味道最鲜美,还盛产鲤鱼、狗鱼、黄颡、鲶鱼、鳌花等水产品;野生动物有东北虎、狍子、野猪等;有鹿茸、五味子、刺五加等名贵中草药材,盛产猴头、蘑菇、木耳、蕨菜、松籽、榛子、蜂蜜等土特产品;矿产有铝、矾和金等,在镇西部白土沟有12.5米深、25平方公里并且储量达到一亿立方米的铝矾土矿,品质好,含量高是制陶瓷的上佳材料。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在“小城镇带动战略”和强镇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城镇区域建设与管理,制定出台了《小佳河镇2000年——2010年小城镇建设发展远景规划》。自1999年以来,城镇基础设施先后投资150余万元,维修镇内所有道路。总面积10067.2平方米,铺砂石19680立方米,主街道两则砌“U”管2000米,达到砂石化平整,排水通畅,在商业街、镇东路安装路灯20盏,新建停车场1600平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40%,商品住宅楼10幢,办公楼,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564门,电话普及率达到45%,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发展
小佳河镇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53亿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0.76亿元,农林牧渔收入实现0.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83元,全口径实现税金278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93万元,在全县农村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第二名。农业: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该镇是饶河县最大的农业镇和粮食主产区,也是饶河县最大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由于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标准化作业,增加生产投入,农业生产登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以绿色、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确定“打特色经济牌、走结构调整路”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绿色有机工程,使全镇的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7700万元,粮豆薯总产量达到3.8万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29.4%、15.7%,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绿特色种养业已初具规模,绿色种植业面积达到6.8万亩,其中绿色水稻种植2.5万亩,绿色有机大豆3万亩,经济作物1.3万亩;特养殖业重点发展了“两黑一白”项目,东北黑蜂发展2000箱,地栽木耳50万袋,绒山羊5000余只,并且培植了水草资源丰富的杏树村成为养殖绒山羊的专业村。绿特色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年人均增收200余元,基本形成了稻米、浸油、蜂蜜等企业集团,并已经运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工业生产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招商引资上项目,在优惠政策宽松环境指引下,小佳河镇加快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生产步伐,发挥本地资源多、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通过扶优扶强、发展龙头、组建集团、使其超常规发展,基本形成了制砖、建材、液化气、木制品加工和稻米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新组建了挠力河米业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销售精洁米25万吨,创造利润40万元,远销俄罗斯等国内外;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小佳河液化气站,辐射到周边农场、乡镇、林场、市县等地,年可创利税20万元;小佳河砖厂经重新组合、扩建厂区、更新设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现年可生产优质红砖2.5万余块,成为全县最大厂家之一;小佳河粮库是全县最大的粮储备基地,现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烘干、晾晒、送输等设施齐全,可储存粮食30万吨,每年向国家调拨5万余吨的粮食;镇有地板块、卫生筷、丸棒、旋切板等木制加工厂25家,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另外还有建材、生产物资企业11家和4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特质基础。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比例达49%,而且容纳了大量的劳动力,2001年全镇已有3200余名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
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发展势头旺盛。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市场载体迅速,商饮服务网点大幅度增加,现有综合封闭市场和综合批发零售集贸各一处,商饮服务网点175个,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商批发、零售市场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余万元,城镇集市贸易总额120万元,个体工商业户和自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0.25万人。非国有经济呈现出投资少、效益好、发展快、生命力旺盛的特点,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方便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