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镇地图
西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基础
西城镇工业发展思路明晰,独具特点。现有40多家企业,形成了工具制造、化工、果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工具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服务,产品90%以上外销,年产值5000万元,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工具产业组团;培植壮大众声工具有限公司、方源制桶有限公司、森宇工具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的企业;不同规格的铬钒钢扳手及钢质包装容器,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盛誉,产品供不应求。
城镇建设
紧紧围绕栖霞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的目标,按照“生态立市”战略,以创建“生态建设示范镇为目标”,按照城区的建设定位,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进行科学规划,高起点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去年投资120万元拓宽硬化1400米的中心大街和路灯安装的基础上,今年投资17万元购植苗木对镇区道路进行了绿化,投资24万元铺设小件2.6公里,投资50万元对漩河流域镇区段进行清理、建设拦河坝蓄水工程,西城镇的镇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
全镇上下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总抓手,坚持“大小兼顾、内外并重”的方针,强化措施,全力推进。近年来,全镇共引进内外资项目43个,其中,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16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80万美元;内资项目38个,合同利用内资3.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8亿元。同时把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入产出率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做到签约一个、开工一个、见效一个。
优势产业
畜牧业,依据全镇林地资源丰富的实际,几年来,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发展畜牧业,建立了以卧龙村、金城洞牧业小区、明岩牧业小区为主的3个养牛基地,建立了甲山村、城南村为主的2个养猪基地,全镇畜牧业规模发展大户达到38户,其中养牛大户28户,养猪大户4户,养羊大户3户,养蜂大户2户;目前畜牧业已成为全镇的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和绿色稻米。2004年全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面积达1000余公顷,其中全镇落实经济作物订单种植面积达840公顷,经济作物总产值达到70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5%;落实了20公顷绿色水稻,农民每公顷纯收入达到7000-10000元,另外葵花子、苏子、蔬菜等农业订单面积也逐年扩大;2005年该镇将加大绿色水稻订单面积,计划发展400公顷绿色水稻基地。旅游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该镇特有的旅游资源和所处的地理条件为优势,大力依托该镇旅游产业,培育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渤海国遗址位于该镇城南村北古城屯内,经有关部门进行论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现该古渤海国遗址建设正在建设当中;明岩村延边金达莱基地在该镇明岩村西部,地处公路沿线,从2003年开始,明岩村金达莱基地建设动工,2004年春季共栽种金达莱花3000余株,金达莱花品种独特,花期稳定,绽开的季节恰恰是在“五一”旅游黄金周内,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劳务输出,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截止2004年末全镇外出劳动力共有2016名,其中国内1778名;2005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大就业开发力度,切实转移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不断促进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
经济建设
西城镇紧邻尤溪县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西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先后获得省“文明乡镇”、市“林业工作十佳乡镇”、“文化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已成为尤溪县的农业强镇和工业大镇。到2007年底,全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2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87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3.42亿元。西城镇的工业企业发展快速,现已创办三个工业小区和落户一个省级工业园区。三个工业小区是潘山工业小区、玉池工业小区、七尺工业小区,共规划面积4000亩。已有28家企业入园,年创产值4.67亿。尤溪工业园区城西园,是省级工业园区,位于西城镇解建村、玉池村、后洋村交界处。西城镇已形成电力、纺织、建材、竹木加工等四大工业体系。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日趋进步。镇所在地文化设施主要有“一楼、一站、一中心、一院、二园”,即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设有图书,美术,阅览,民间剪纸四室;一个广播电视站,各村都已连接有线电视,实现县网全覆盖,所在地能接收32套电视节目,宽带用户已达300多户;一个老人活动中心;一座电影院;一个街心公园,内有十几种文化体育器材;一个政府后花园,内有篮球场、抛掷球场、门球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镇内有一所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按照国家教育规划,小学进行撤点并校后,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设有镇卫生院、县医院分院。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90%以上农户受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85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758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8815亩,粮食总产24218吨,烟叶总产191吨,茶叶产量420吨,水果产量8200吨,水产品产量975吨,肉蛋奶产量2034吨,食用菌产量1046吨。(1)再生稻:1987年北宅村试种300亩,亩产854.8公斤(其中头季亩产627.4公斤,再生稻亩产227.4公斤),创亩产“双纲”(800公斤)。1991年市、县、镇联合在文峰村实施2022亩,落实“四早三严二过硬”的配套技术,再生稻亩产1088公斤(其中头季稻亩产683.4公斤,再生稻亩产405公斤),再生稻单产跃居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中低产田改造:1990~2000年西城镇属省级商品粮基地镇,属国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镇,有9个村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吨粮田建设,改造排渍、防洪沟15.11公里,节水“U”型渠道30.1公里,机耕路4.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4公里),全镇改造面积8623亩,总投资394.4万元。1986年全乡总面积439364亩,林业用地面积357589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81602亩,无林地22394亩,森林覆盖率64.75%。2000年林业用地面积358815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30611亩,无林地12173亩,森林覆盖率76.5%。1997年6月,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有21个村,214876亩林木,其中有偿转让6047亩,林地有偿使用2401亩,毛竹承包29810亩,经济林508亩,全镇毛竹林面积37000亩。1998年被市列为5000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被评为市级十佳毛竹乡镇。1994~2000年全镇新植竹类2618亩。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先进林业站”称号;1991、1995年被省林业厅评为“林业工作站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989、1992、1997年被省第三护林联防区评为“护林联防”先进单位;1998~2000年获全省科技兴林示范乡镇称号;1998年获全省林业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窗口称号。
民族人口
西城镇由原西城镇、卧龙乡合并而成。下辖7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总人口12144人,其中,朝鲜族人口9013人,占总人口的74.2%,民族风情浓厚。
下辖村落
小庄村马疃村马嘶庄村小河南村十里堡村庙东夼村小庙前村小庙后村大庙后村岭西村蓬夼窑村下岘村上岘村上马家村小路家村北路家沟村下马家村回兵崖村徐家沟村邹家村艾前夼村北交毛寨村南交毛寨村左家村周家庄村东陡崖村西陡崖村笏山村任留店村任留村毛家村遇家村仓上村西岙沟村东孟家沟村贾家庄村哨上村赵家村百家宅夼村南路家沟村北乔家村班山口村范家庄村槐树底村李家疃村西楼底村初格庄村三宿夼村林家寨村史家寨村大坡村蔡家沟村南沙沟村北沙沟村苗家沟村大河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