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乡地图
西村乡相关地区地图:
三
精神文明成效显著,政治文明稳步推进。西村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大局,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展精神文明的领域和空间,倡导文明新风,塑造社会公德。一个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步形成。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西村乡党委、政府以《行政许可法》为施政标准,规范行政行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和实施村民民主管理制度,对全乡20个行政村的农村财务实行了统一管理,定期公布,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五大基地促农增收
去年以来,新荣区西村乡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线,着力建设五大农业生产基地,收到明显成效。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包括以畅家岭为中心的大葱生产基地;以大小窑山为中心的燕麦生产基地;以西村、镇河堡为中心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胜庄等村为中心的小杂粮生产基地和以智家堡、新站等为中心的畜牧养殖基地。特别是在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上,该乡依托小窑山薪源种羊场,全力建设有机种羊养殖基地。他们投资300多万元,完善了种羊场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万元,引进优质纯种羊235只;投资80万元,配置了基础设施。去年全乡农民人均养羊增收183元。
3、旅游资源:
西村乡地处渭北旱塬,属典型旱残塬形地貌。乡政府所在地石堡村是清代名臣杨素蕴故居,现有素蕴南府、陵园多处遗址及素蕴手植柏,且距宜君著名景点福地湖仅10余公里,可开发黄土塬区农家风情游。
一
农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发展形势喜人。近年来,西村乡党委、政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实,突出抓好。为此,乡党委、政府经过外出考察、科学研究、具体实践,制定出了适合本乡实情的农业调产、农民增收思路,即“立草为业,以牧为主,发挥特色,发展绿色”。一是林草业规模化发展。西村乡党委、政府结合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等项目,积极实施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封山育林等工程,规模化发展林草业。2003年至今,全乡用于生态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1200多万元,累计退耕还林还草2.3万亩,荒山造林2万亩,完成人工种草近5000亩;累计完成生态一、二期工程3万多亩;完成京津风沙源工程1万亩,完成道路通道绿化27公里,建成了四家山生态畜牧园区和小窑山生态畜牧园区。其中四家山生态畜牧园区被评为大同市生态建设精品工程。生态建设的显著成绩,不仅受到上级高度肯定,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战线,生态战线红旗单位,同时,为全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牧草基础。二是畜牧业基地化发展。近年来,西村乡党委政府通过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示范引导、贷款贴息、圈舍补贴、技术培训、免费防疫、无偿冷配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加大对全乡畜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补贴力度,全乡累计用于畜牧业发展补贴资金460多万元。特别是为了进一步改良羊的品种,提高全乡畜牧业发展质量,今年,乡投资280万元,建设了小窑山千只良种羊扩繁厂,从省农科院、内蒙引进良种波尔山羊500多只。一系列引导、扶持、补贴措施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全乡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全乡初步形成了以四家山生态畜牧园区和小窑山生态畜牧园区为中心的养羊区,以新站为中心的养羊区,以镇河堡为中心的肉兔养殖区,以户部为中心的散养肉鸡养殖区。据统计,全乡牛、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3400头和2.5万只,畜牧业预计增收100.9万元,人均增收83元。三是种植业绿色化发展。近几年,西村乡党委、政府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在拳头产品大葱绿色化上动脑筋、做文章。为此,一方面加大政策引导补贴力度,每亩大葱从2002年开始每亩补贴葱秧款30元和生物有机化肥2袋,引导农民扩大种葱面积,使用生物有机化肥,三年累计补贴资金110万元,全乡大葱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余亩,发展到了2004年的2100亩和今年的3700亩,耕地土壤条件也逐步改善,达到了无公害要求。另一方面,投资10万元,责成专人负责申请大葱绿色认证,到目前,申请工作进展顺利,已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产品。大葱绿色认证的成功,使我乡大葱售价由原来的每公斤0.5元上涨到1元,极大的调动了全乡群众种植大葱的积极性,据初步统计,明年全乡大葱种植面积预计将到7000亩左右,一个大葱乡已经形成。
1.人口与劳动力
全乡辖10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共有1975户8301人,分布在二十九个自然村,平均人口密度为105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8088人,农村劳动力4802人,非农业人口213人,占总人口的2.7%。
3.经济状况
西村乡是农业大乡,也是全县粮食生产基地,到2002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864万元,粮食总产量5177吨,人均有粮食644公斤,油菜总产量405吨,人均50公斤,苹果总产5100吨,大家畜牧存栏3700头,羊存栏4550只,猪存栏1560头,全乡人均纯收入1282元。
民办实事
“要想富,多修路”。西村乡抓住我市再掀公路建设新高潮的大好机遇,实施了总投资322万元的全乡行政村通油路工程,其中户部村至李花庄村公路全长6公里,总投资150万元。今年9月底前,全乡还将有5个村实现通油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目前,这个乡退耕种植灌木林9495亩,已完成全乡退耕还林工程的88%,并在李花庄、七里村投资21万元新建了占地2700平方米的羊舍,圈羊养殖规模可达900只以上。乡里还投资15万元帮助农民建起了柠条饲料加工厂。围绕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全乡建起了1000亩燕麦基地、1000亩大葱基地、1000亩小杂粮基地、1500亩优种脱毒马铃薯基地、500亩药材基地。这五大基地辐射全乡14个村,可使7000多名农民受益。为了彻底改善全乡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西村乡党委、政府筹资110万元,实施了全乡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新房重建工程,在今年暑假结束前即可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