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凉山州地图 >
喜德县地图
喜德县相关地区地图:

卫生事业

喜德民族卫生事业从零开始起步。通过50年来的发展,农村三级医疗防保网已初步形成,县、乡、村建立了村卫生站管委会(或领导小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并建立好管理制度,切实形成层层有人抓的局面。无医无药及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逐步的改变后,人们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0岁,提高到65岁。目前,全县各类医疗机构达50个,医务人员328人,170个行政村建有156个卫生室,乡村医生有182人,并建立120个重点村卫生站,从而切实加强了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网底建设。近年来,省州对县医院先后投入数百万元资金,改善、提高了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使其形成了集医、教、研、治为一体的医疗中心。与此同时,妇幼保健、卫生防疫、食品卫生、药政管理、全民健康教育等其它各项卫生事业正蓬勃向前发展

历史沿革

喜德县秦时为蜀郡辖地;三国两晋及隋唐因之;元时属建昌卫之苏祈县;明属宁番卫冕山千户所;清为西昌和冕宁两县所辖。1952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西昌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和冕宁靖远区合并,于1953-2-24日建立喜德县至今。县政府设在甘相营,彝语称“夕夺拉达”意指制造铠甲的地方。根据“夕夺”二字的汉语谐音,而命名为“喜德”县。在奴隶社会的漫漫长夜里,喜德人民靠着火塘中的火种驱散寒冷与迷茫,靠着刀耕火种取得糊口之食,靠着自己的韧性抗争天灾人祸,顽强地生存繁衍。喜德建县至今,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然而就是这一瞬间的伟大变革,实现了喜德历史上的三次大跨越:1953年,民主改革,一步跨越两千年,全县各族人民跃进了社会主义的崭新天地;1979年,改革开放,勤劳致富奔小康;新世纪,西部大开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找到了富民强县的好路子,?年,喜德县辖:光明镇、冕山镇、洛哈镇、两河口镇、米市镇、红莫镇、尼波镇、巴久乡、北山乡、东河乡、乐武乡、且拖乡、西河乡、拉克乡、李子乡、沙马拉达乡、依洛乡、贺波洛乡、热柯依达乡、鲁基乡(13)等等。2000年,喜德县辖7个镇、1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37676人,其中:光明镇10384、冕山镇11573、红莫镇8977、两河口镇9172、米市镇5840、洛哈镇4929、尼波镇6611、拉克乡7181、则约乡2752、贺波洛乡7582、鲁基乡7252、李子乡6189、北山乡4050、西河乡2487、东河乡4853、且拖乡3822、博洛拉达乡1989、沙马拉达乡3802、巴久乡3931、洛奠乡3094、依洛乡2898、热柯依达乡2482、额尼乡2139、乐武乡4687。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4年,喜德县辖7个镇(光明、冕山、尼波、红莫、洛哈、米市、两河口)、17个乡(贺波洛、拉克、且拖、巴久、李子、东河、乐武、沙马拉达、热柯依达、依洛、鲁基、北山、西河、则约、博洛拉达、额尼、洛莫)。

交通通讯

形成公路、铁路“两位一体”的运输网络。公路通车里程达436公里;纵贯境内8个乡(镇)的成昆铁路,设有10个火车站,长83.17公里。今年内将新建时速200公里的成昆复线,在县内拟建一个火车站,是凉山州拟建的五个火车站之一,通讯事业经历了从手摇电话、自动电话、光纤传播交换、程控电话、本地移动A网、移动全球通等一次又一次质的蜕飞跃;目前,住宅、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1万余户;境内还开通了宽带网、用户专线、四川党政网等。

计划生育

1953年全县总人口仅为71309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6%。1964年~1982年,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为了有效控制人口急剧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大力确保网络和队伍建设的力度;三是深化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广大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截止2002年底,全县计划生育率95.98%,人口出生率16.74‰,自然增长率11.09‰,20年来累计少生人口4.5万人。实现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行政划分

辖:光明镇、冕山镇、洛哈镇、两河口镇、米市镇、红莫镇、尼波镇、巴久乡、北山乡、东河乡、乐武乡、且拖乡、西河乡、拉克乡、李子乡、沙马拉达乡、依洛乡、贺波洛乡、热柯依达乡、鲁基乡等13个乡,7个镇。1个居委会、169个村民委员会、604个村民小组。城镇人口占8.1%。光明镇为县城所在地,海拔1843米,城区呈扇形分布,故有扇城之称,面积2.25平方公里。人口1.79万。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城市建设

为了能尽快将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在提出“重树崭新形象,吸引八方客商”的理念后,坚持以“诚恳的态度结识投资者,以独特的优势吸引投资者,以优惠的政策回报投资者,以优质的服务帮助投资者”的原则,狠抓投资环境建设。为此县委、县政府补充完善了《喜德县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规定》,从投资领域、形式,用地政策、税收政策,引进资金奖励政策,管理和服务方面等做出了具体的细化、量化使之可操作性强。并设置了举报投诉中心,公布投诉电话,安排专人处理招商引资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通过改善投资软环境,喜德在招商引资和经营城市工作中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树立了“提升人气、引来财气,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城市经营理念,确立了“政府搭台、部门服务、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和“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等工作经验和原则;制作出了3.45平方公里的县城新区规划和0.7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编制;投资1200万元,对100多幢旧房、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引资1450万元,建设沁泉小区、贸易小区、阳光小区、县委宾馆;积极吸引外商,创建了喜德县炬力公贸有限公司和良在特种合金厂等一批民营企业;投资1220万元对市政道路、供水管网、广播电视光缆、电力线路、电信线路进行了大力改造。喜德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特色路,打旅游牌,目前已入围“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同时还引进凉山州京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0万元开发温泉休闲度假村,由此拉开了培育以“温泉开发为突破口,以小相岭风光为重点”的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帷幕,成功地推进了“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