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娄底市地图 > 新化县地图 >
西河镇地图
西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层政权建设

1948年3月12日,西河镇成立民主政府,行政机构称之为“博山县黑山区区公所”。8月,成立镇政府。1950年5月,撤镇改称“淄博专署博山市第四区区公所”,辖18个自然村。1955年,成立初级社,12月,改为高级社。1956年9月,建立西河镇,1958年9月,西河人民公社成立。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3月,支左部队进驻西河,造反组织夺了党委、政府权力,1968年3月,成立“西河公社革命委员会”,各村也都成立了革命组织,代替了党组织。1970年7月,建立了中共西河公社核心领导小组,党内组织生活得到恢复。1971年初,各大队党组织全部恢复,12月,恢复了公社党委。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党集团垮台,1976年10月,“四人帮”反党集团垮台。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7月15日,召开了西河镇第四次党代会,党委成员9人。11月,镇党委贯彻区委“党政分开”扩大会议精神,1984年4月成立西河镇人民政府。7月30日,召开了西河镇第五次党代会,由7人组成了西河镇党委。1984年5月,召开西河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成员由5人组成。2002年,党委成员8人,政府成员4人。

人口数据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3341男11485女11856家庭户户数7845家庭户总人口(总)23201家庭户男11404家庭户女117970-14岁(总)46130-14岁男24520-14岁女216115-64岁(总)1637015-64岁男799515-64岁女837565岁及以上(总)235865岁及以上男103865岁及以上女132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350

主要经济状况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收入微薄。1978年487万元,1979年至1981年3900万元,82年至84年7.60万元;85年至87年11.200万元;88年至90年16.400万元;91年至92年22.000万元;93年至95年29.000万元,96年至98年34.000万元;99年至2002年,39702万元。200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7万元。镇内主要发展耐火材料、水泥、煤炭、家俱、化工、大理石、酿造、建陶、机械制作、食品加工等产业。主要产品有多种型号耐火材料、硅酸盐水泥、化工产品、大理石石材制作、红木家俱制作、机械制作、食品加工、日用陶瓷、机械制造等。以西河煎饼为主的食品加工业遍布全镇,是红木家俱之乡。

地理位置

西河镇位于淄城东南方16公里处,东接东坪镇,西连博山区福山镇,白塔镇,北与张庄乡、龙泉镇搭界,南与博山区八陡镇岳庄乡相连,镇政府驻地位于广仁村。交通线路主要是湖南路纵贯南北,与博西公路相接,西河,淄河和张庄公路紧靠三坡地,三黄崖而过,村路纵横交织,淄博矿务局昆桃小铁路经西河大庄,东则而过。车头房设在西河厂里,(1986年10月,铁路拆除,湖南路拓宽)交通便利。

第二产业

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立铁木业社,中小型耐火厂、红砖厂、钢瓦厂等小型企业。1965年,建起运输队、耐火厂、煤井、日用陶瓷厂、机械制造厂等企业。20世纪70年代先后建立水泥厂、水泵厂、机械制造厂等企业。1978年,批准镇内3家煤井生产,产量11万吨,产值200万元。1978年,社办企业总产值358万元,队办企业总产值306万元。1982年,成立镇矿产公司统管煤井,镇内批准7家煤井生产,产量24万吨,产值500万元。1983年6月,淄川区向阳煤井移交镇矿产公司管理。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出现镇、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局面。是年,总收入2912.8万元。1980年,建镇大理石厂,产值150万元,99年停办。1987年,新建水泥厂回转窑,产量8.8万吨,1991年11月,水泥厂改建立窑生产线,设计产量10万吨。1991年11月,建西河加油站。1988年和沈阳耐火材料厂联合办厂,成立“沈淄耐火材料厂淄博分厂”。20世纪90年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由资源、加工型向市场外向型转移,走调整、联合、科技、外向之路。逐步形成以耐火材料、化工、家具、水泥、机械制造为骨干的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1992年春,成立华峰实业总公司;万达利实业总公司;金星房地产开发公司;古瓶洲实业开发公司;海天实业总公司;天河开发总公司。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1993年5月,区委、区政府在河北村华峰实业总公司召开村办企业“三上”现场会,促进村级经济发展。1995年随着镇、村企业改制,公司随之撤消。个体,私营企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1998年-2002年,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和“三个坚定不移”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发挥规模优势,逐步形成沈淄、京西、永鑫、梦琦、晶诚、奥特等骨干企业。5年间,全镇工业累计投入12358万元。注重质量,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全镇有2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即耐火材料。玻璃浮法窑炉锡槽底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002年全镇工业企业95家,年末总产值36836万元,利税5930万元,实交税金613万元。

悠久历史

西河镇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1958年,在西坡地村北寺山根发掘古窑址1处,经专家鉴定为金元时期青花古瓷窑址,面积为6000平方米。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京剧爱好者颇多,清初就有地方子弟班,名曰:“铜锣会”经常排戏演出,广仁村是区级文化特色京剧村。高跷、芯子、龙灯、舞狮,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代代相继。1956年,建文教科,1978年,改称文化站。1986年4月,中国书画家协会山东分会8位画家光临西河镇河南村作画,1988年10月,西河镇组队参加全市第二届“柳泉杯”农民文艺汇演,自编自演的俚曲《金凤凰》吕剧《三改门楼》获总分第一。1993年8月,全市首届“梦琦”文石展在我镇展出,本镇参展作品600余件,9月15日,应邀参加中国首届名人名家藏石展。1988年,建立镇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文艺团体,节假日排练节目演出,多次参加市、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强村建立文化大院,学校及单位建立图书室、阅览室,文艺团体。1990年3月,原西河职工俱乐部(始建于1952年,淄博矿务局建)经过修复改为西河影剧院,容纳观众600人。1991年,被评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1966年4月,建立广播站,1967年,开始在有条件的村安装有线广播小喇叭。1990年,安装有线电视,1991年3月,建立第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塔。2002年,全镇电视覆盖率达97%以上。接收12套节目,能自办节目。镇内体育活动活跃,1984年5月,举办淄博市五区一县中国象棋比赛,1985年1月,举办淄博市首届桥牌赛,1985年3月,首都22名体育新闻单位记者到河南村采访,题目是《富裕起来的农民》。1985年7月,镇组队参加全省在威海举办的少儿“希望杯”棋类比赛,由8名运动员参赛。1991年10月,全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象棋赛在西河镇河南村举行,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300多人参加。1985年11月16日,举办西河镇河南村“柳泉杯”中国象棋大师、特级大师邀请赛,全国29位象棋大师参赛,其中6名特级大师。1987年7月,承办山东省中国象棋比赛。1988年,成立西河镇“三棋一牌联合社(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桥牌)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比赛活动。1989年,派队员参加全国在河北省承德市举办的桥牌比赛。1990年,组队参加在浙江舟山举办的全国农民中国象棋比赛。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人员6人,7月,成立西河镇医院,卫生人员19人。1960年3月,各生产大队建立保健室,实行合作医疗。1971年3月,西河医院门诊楼竣工使用,卫生人员27人,添置了30毫安x光机1台,万能手术床1台,显微镜1台。1973年4月,成立淄川区人民医院西河镇分院,医务人员30人,1978年8月,建西河医院病房楼400平方米,医务人员42人,1996年,投资50万元建医院门诊楼1200平方米,1997年7月,正式使用,先后购置脑血流机,血流变治疗仪,微机等医疗设施,医务工作人员47名,设病床30张。开设内、外、妇、儿、骨、伤、肛肠、牙科、中医、腰腿疼门诊,设立防疫组、负责全镇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计划免疫及传染病管理等。2002年,中心卫生院1处,村内卫生室17处,医务工作人员80名。

经济产业

西河镇特产丰富。年粮食总产量在14380万公斤以上,蔬菜总产量近4000万公斤,颇具规模的成都市二线蔬菜基地也建于此;3000余亩精养渔塘遍布全镇,年成鱼起水量130万公斤以上;年离蛋产量达到了150万公斤以上,小家禽商品量达到了70万只以上。近年来,西河镇卫星村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龙虾产业链”,是及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西河镇第二、三产业发达。成都五冶钢件厂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均在西河镇内兴建工厂。2010年,成都西博西南食品城、成都三联家禽市场均于在西河镇开业。位于群辉路附近正在建设中的成都九峰国际汽配城在开业后将集中金牛区内的汽车配件商家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