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地图
新丰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资源
新丰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品种多、含量高、储量大,铁矿储量1200多万吨,平均品位53.2%,稀土矿储量20万吨,瓷土储量2000万吨,还有大理石、花岗岩、石英石等品种。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达13.1万千瓦,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1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6%,活立木蓄积量571.6万立方米,是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主要景点有风景迷人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云髻山。云髻山又名阿婆髻,在县城西北的8公里处,主峰海拔1438.8米,在全省是有名的高山之一。云髻山遍布奇峰怪石和自然岩洞,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为省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处于新丰江源头的新丰县,凭借源头优势大力建设生态新丰,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以“云髻山、新丰江之源”的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已经初见成效。历史沿革
南齐武帝元明元年(公元483年)建置新丰县,取义于“物产丰富”之意,故称“新丰”,属广州南海郡管辖。1新丰县:951年12月,广东省东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东江专署)成立,新丰隶属东江专署。1952年11月9日,新丰改属粤北公署(不久改称韶关专区)。1975年1月,新丰县划归广州市管辖。1988年1月新丰县划回韶关市管辖。2000年,新丰县辖10个镇:丰城镇、大席镇、小正镇、马头镇、石角镇、回龙镇、沙田镇、梅坑镇、遥田镇、黄礤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9388人,其中:丰城镇67279人、黄礤镇12269人、马头镇19459人、梅坑镇14672人、沙田镇15989人、遥田镇19921人、回龙镇15300人、大席镇3882人、石角镇6100人、小正镇4517人。2002年,新丰县辖10个镇(丰城黄祭马头梅坑沙田遥田回龙大席石角小镇),141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2005年5月,新丰县辖10个镇(丰城、马头、梅坑、沙田、遥田、回龙、大席、石角、小镇、黄石祭(“石祭”合为一个字))。2005年10月25日,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调整新丰县部分镇级行政区划的批复》(粤民区[2005]51号)批准撤销新丰县丰城镇,设立丰城街道办事处;撤销小正镇,并入梅坑镇;撤销大席镇、石角镇,并入马头镇。新丰县镇级行政区划从原来的10个镇调整为6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具体如下:(1)撤销丰城镇,设立丰城街道办事处,作为新丰县的派出机关。丰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丰城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4个社区和25个村委会,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08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542人。街道办事处驻原丰城镇政府驻地。(2)撤销小正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梅坑镇。调整后,梅坑镇管辖原小正镇和原梅坑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2个社区和20个村委会,总面积31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53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5人。梅坑镇政府驻梅坑圩。(3)撤销大席镇、石角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马头镇。调整后,马头镇管辖原大席、石角、马头3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3个社区和30个村委会,总面积530.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24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97人。马头镇政府驻马头圩。(4)保留沙田镇、遥田镇、回龙镇、黄礤镇,各镇行政区域和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丰县辖1个街道(丰城)、6个镇(马头、梅坑、沙田、遥田、回龙、黄石祭(“石祭”合为一个字))。
中国历史上的新丰县
南齐置,属上庸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西魏改曰孔阳县。行政区划
新丰县辖1个街道、6个镇:丰城街道、黄礤镇、马头镇、梅坑镇、沙田镇、遥田镇、回龙镇。共有13个居委会、141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丰城街道。历史沿革:南齐武帝元明元年(公元483年)建置新丰县,取义于“物产丰富”之意,故称“新丰”,属广州南海郡管辖。1951年12月,广东省东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东江专署)成立,新丰隶属东江专署。1952年11月9日,新丰改属粤北公署(不久改称韶关专区)。1975年1月,新丰县划归广州市管辖。1988年1月新丰县划回韶关市管辖。2000年,新丰县辖10个镇:丰城镇、大席镇、小正镇、马头镇、石角镇、回龙镇、沙田镇、梅坑镇、遥田镇、黄礤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9388人,其中:丰城镇67279人、黄礤镇12269人、马头镇19459人、梅坑镇14672人、沙田镇15989人、遥田镇19921人、回龙镇15300人、大席镇3882人、石角镇6100人、小正镇4517人。2002年,新丰县辖10个镇(丰城黄祭马头梅坑沙田遥田回龙大席石角小镇),141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2005年5月,新丰县辖10个镇(丰城、马头、梅坑、沙田、遥田、回龙、大席、石角、小镇、黄礤)。2005年10月25日,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调整新丰县部分镇级行政区划的批复》(粤民区[2005]51号)批准撤销新丰县丰城镇,设立丰城街道办事处;撤销小正镇,并入梅坑镇;撤销大席镇、石角镇,并入马头镇。新丰县镇级行政区划从原来的10个镇调整为6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具体如下:(1)撤销丰城镇,设立丰城街道办事处,作为新丰县的派出机关。丰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丰城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4个社区和25个村委会,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08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542人。街道办事处驻原丰城镇政府驻地。(2)撤销小正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梅坑镇。调整后,梅坑镇管辖原小正镇和原梅坑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2个社区和20个村委会,总面积31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53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5人。梅坑镇政府驻梅坑圩。(3)撤销大席镇、石角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马头镇。调整后,马头镇管辖原大席、石角、马头3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3个社区和30个村委会,总面积530.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24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97人。马头镇政府驻马头圩。(4)保留沙田镇、遥田镇、回龙镇、黄礤镇,各镇行政区域和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5年12月31日合并乡镇后,新丰县下辖1个街道:丰城,6个镇:马头、梅坑、沙田、遥田、回龙、黄礤。
区域区分:丰城街道丰城街道办事处地处新丰县城城区,位于县境内中心偏东南方,东与马头镇相邻、西接梅坑镇、北靠黄礤镇、南与惠州市龙门县交界。共有4个社区居委会和25个村委会,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8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542人。街道办事处驻原丰城镇政府驻地。马头镇马头镇位于韶关市新丰县东北部,管辖原大席、石角、马头3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3个社区居委会和30个村委会,总面积53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4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97人。马头镇政府驻马头圩。梅坑镇梅坑镇位于新丰县城的西南部,东与丰城街道办相接,南与从化、龙门县交界,西与沙田镇和回龙镇相邻,北靠黄礤镇和翁源县的礤下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406,北纬2401,总面积为276平方公里,共有2个社区居委会和20个村委会,总面积3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3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5人。梅坑镇政府驻梅坑圩。沙田镇沙田镇位于新丰县西部,属山区镇,全镇总面积24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769人,其中农业人口20329人,总耕地面积20124亩。遥田镇遥田镇位于青云山脉西南端,属低山丘陵地带。全镇总面积214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308有人,其中农业人口29812人,总耕地面积21494亩。回龙镇回龙镇位于新丰县境内的西北部,东与梅坑镇相邻,东北与翁源县接壤,西北与英德市毗邻,南靠沙田、遥田两镇。全镇总面积161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回龙村,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黄礤镇黄礤镇位于新丰县境北部,东与马头镇、连平县为邻,南与丰城、梅坑两镇接壤,西、北与翁源县交界。全镇总面积244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4071,总人口18070人,其中农业人口17881人。
自然地理
新丰地形:境内山高岭峻,地势险要,山峰林立,山脉纵横交错。东部为九连山脉,西部为青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斜贯全境。地势为中北部较高,东西部稍低,形成一条条狭长的山谷地带和一个个小型盆地。境内丘陵、盆地广布,河谷平原狭小,有山地面积1698.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7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9平方公里,其他用地面积100.2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新丰山脉:境内有大小山峰110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65座。距县城北面8公里的云髻山,又名阿婆髻,海拔1438.8米,是县内最高峰。云髻山海拔1434米的云髻山,是珠三角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峰。云髻山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属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是广东省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之一。云髻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新丰县中部,距县城丰城镇约8km。地理位置在东经114°08',北纬24°07'。具体范围:东自海拔1204m峰,经大坳顶(海拔l180m)、云髻山顶、扁螺石(海拔927m)、海拔888m峰到海拔656m峰;南自蟾蜍石(海拔960m),经西坑上、下洞河汇合处至海拔656m峰;西自三坪;经吊钟石(海拔998m)、双尖(海拔1100m)、海拔1091.2峰、943m峰至蟾蜍石;北自三坪至海拔1180m峰。总面积2000多h㎡。保护区属中山地貌,超过1000m的山峰有lO多座,其中云髻山,又称亚婆髻,海拔1422m,不仅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高峰而且是新丰县最高峰。山地为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坡陡谷深。故新丰民间流传着"亚婆髻,离天三尺四,人过要低头,马过要离鞍,有人上得去,不当皇帝当神仙"的歌谣。正是山高坡陡的真实写照。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具有山地气候特征。云髻山北坡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7.7℃;极端最低-4.8℃,7月平均气温24.3℃;南坡年平均气温20.3℃,1月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4.5℃,7月平均气温27.6℃,比丰城镇低2--3℃,山顶气温比山下低约7.5℃。年降水量1800mm左右,多集中在4-8月。地带性土地为红壤。但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分布的垂直变化明显,海拔600m以下为红壤,海拔600--1000m之间为黄壤。海拔1000m以上的山脊和山顶为山地灌丛草甸土。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楼梅科和杜英科等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新丰水文:县境内水系受山脉走向和断裂构造的影响,形成新丰格子状水系。整个水系以青云山脉为界,以东属东江水系,新丰江干流发源于云髻山麓;以西属北江水系,各条支流大致呈平行状向西北流入翁江,于英德城南汇入北江。全县有大小河流568条,总长293.2公里,其中集西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1条干流和8条支流。新丰江横贯新丰县七个镇,境内全长77、4公里,新丰县为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提供的积水量年径流量13.03亿立方米,占总流量的43/100,流域面积为1159平方公里。
新丰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3℃,无霜期为286-307天,年均降雨量1923毫米,年均日照1575小时;中部偏北属高寒山区,年均气温比县城低7-8℃,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和高山花卉。
新丰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新丰县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林,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统计,木本植物有79个科,186个属、476个种以上,其中,裸子植物有9个科、16个属、21个种以上;被子植物有70个科、170个属、455个种以上;草木植物以蕨菜、芒类、蔓生莠、竹类居多。还有花草、药用植物、地衣植物、稀有食用菌,以及人工载培农作物等。动物资源方面,因山地广阔,植被茂密、水源丰足,适宜各种动物繁衍。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金猫、穿山甲、鹿、猿、麝、猴、水獭、果狸、猫头鹰、山牛、莽蛇、娃娃鱼、画眉、杜鹃、鹞鹰、喜鹊、长尾凤、白鹤、燕子、啄木鸟、白鹇等。林业资源:新丰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为160933.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2.7%,是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示范区,是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森林面积145775.5公顷,森林覆盖率76.7%,活木蓄积量571.6万立方米。全县建有生态公益林41133.3公顷,松香基地34866.6公顷,竹子基地16333.3公顷,水果基地9000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2000公顷。矿产资源:新丰县矿产资源品种多含量高、储量大,种类有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地下矿泉、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等6类,26个品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300亿元。其中铁矿储量1200多万吨,平均品位53.2%,稀土矿储量20万吨,瓷土储量2000万吨。旅游资源:云髻山旅游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1438.8米,区内遍布奇峰怪石和天然岩洞,该旅游区是以绿色生态、山地体育为特色,集登高、探险、观光、旅游、休闲、渡假为一体的山地体育旅游区。雁塔旅游区内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雁塔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构造独特,对研究古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新丰森林温泉渡假区内的大岭温泉含10多种微量元素,对治疗各种皮肤病、关节炎及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疗效。还有九栋十八井景区、回龙燕子岩景区等。有交通大酒店、新丰迎宾馆三星级标准宾馆,可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土特产资源:新丰土特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皇上皇”汤料、香菇、木耳、灵芝、兰花、山茶叶、蜂蜜、反季节蔬菜、木屐产品等。其中新丰对“足之宝”保健木屐系列产品,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权,产品远销日本、南韩、泰国和港、澳、台等地区;“皇上皇”汤料,具有香醇、甘甜的独特香味;山茶叶长在云髻山上、茶叶嫩绿厚实,气味芬芳,甘香可口。水力资源:新丰是东江发源地之一,著名新丰江水库43%的水源来自新丰。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达13.1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2亿千瓦时。
岩头山:黄礤镇西面四公里有座山头,名叫岩头山,山下有条岩头河,岩头河上有座岩头桥,俗称“豆腐补桥”。这是一座石拱桥,三丈长,一丈宽,用红色岩石砌在。其独特之处乃桥面中央有块不同色的垫石,呈单一白玉方状。人们说,那不是石,是仙人放上去的一块豆腐。相传,在建造该桥时,每天凌晨,一个豆腐佬就给筑桥师傅送来一担豆腐。这里相隔民居较远,采买食品很不方便,豆腐佬却不管刮风下雨,日日如常送豆腐到工地。桥造了81天,豆腐佬也送了81担豆腐。
旅游信息
云髻山旅游区,儒林第,九栋十八井大宅院,西连山佛寺,雁塔,鲁古河,燕子岩附云髻山景区介绍:云髻山旅游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1438.8米,是珠江三角洲最高峰。她既有南方山水的钟灵毓秀,又有北国山岳的雄伟峻拔。二00六年荣获“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区”称号,“2006年度最受欢迎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大型读者票选活动中,云髻山旅游区今天又被评为“最佳自驾游目的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云髻山,以雄伟原始的山和神圣洁净的水,令天下游客悠然陶醉,如入梦乡。云髻山奇峰林立、怪石纷呈。狮子峰雄伟峻拔,玉女峰洒脱秀美,酒壶耳峰惟妙惟肖,五指山直插云霄……满山异姿纷呈的象形山石,似人、似兽,或仰或立、或蹲或倚,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雄师回眸,憨象施礼,金龟朝圣,猿人石,子母象等,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而最为独特神奇的天狗望月,则横空出世,俯瞰万象,令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云髻山是新丰江的源头,滚滚东流的新丰江水蓄于新丰江水库,润泽下游的惠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地万千民众。区内新丰江源头三叠瀑布,落差128米,洁净的源头水从天而降,落在岩石上跳跃的窜泉飞珠,好似阿婆的云发,终日飘洒,奔飘而下,蔚为壮观;岩之景的剑龙瀑,水顺狭窄的沟槽倾斜而下,如连天接地的一束银线,堪称奇景;诗情画意的蕉风雨韵,飘洒飞扬的青龙瀑布、窜越飞天的飞龙瀑布等瀑布群,可谓三步一景,五步一观,异姿纷呈。云髻山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春赏山花,春天是彩色的海洋,满山盛放着一簇簇没有名字的山花、野花,五彩缤纷,斑斓多姿,展示着大自然生命的绽放与延续;夏弄清风,夏天是郁郁葱葱的天地,阵阵山风吹过,夹着飞瀑,给人清凉爽快的感觉;秋观红叶,秋天是火红的日子,金红的枫叶成行成片,大山以最朴实的方式,用火一样地热情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冬踏冰雪,冬天是玉色的世界,冰花、冰串、冰天雪地,晶莹剔透,白雪皑皑。云髻山的森林、云海、湖水、温泉又是一大特色。这里的林海无边,植被茂密,有寄生树、石上竹、禾雀花等奇观,可谓争怪斗异,千姿百态;这里的云海翻腾,如棉絮,如地毯,人在其中,心旷神怡,犹如飘入仙境;在海拔八百米处的鸳鸯湖,宛如镶嵌在山中的璀璨明珠;这里的温泉,水色清透,含氟、钾、钠等多种微量元素,有良好的疗养和保健作用。
文物考古
濂溪祠:濂溪祠坐落于丰城镇解放街北边,本县周姓祖祠,为纪念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字濂溪)而建。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该词原有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382平方米。正中设一石大门,石狮子置于石门前的两侧,设有六角状石檐柱,并刻有各式花纹的图案;屋檐至前墙上有拱形花板,门正中悬木刻直立牌匾,上书“濂溪祠”3个金黄色大字,四周并雕花饰,分外壮观。大门内小厅后设木屏风,两侧各有住房1间,屏风后中间有一天井,摆设盆栽花卉,天井西侧有通道连接中堂,并有东西厢房。中堂为大厅,硬山顶,四柱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梁坊、瓜柱、驼墩雕有精致的花纹图案,整个梁面装饰美观。厅两侧各有住房一间,中厅后部两木柱问设木屏风,上置花格雕窗。后堂为硬山顶,是安放周氏牌位处,建筑比中堂面积小些,牌位台前砌有香案,厅两侧各有住房。该祠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与雁塔同龄。可惜前堂在20世纪60年代被拆建,改作城郊供销社收购门市部,今仅保存中、后两进建筑。所有梁架上木雕花板等毁于“文化大革命”。1984年列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新丰革命烈士纪念碑:新丰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丰城镇新建路后山岗上,建于197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面向正南,与贵人峰相望,后靠君子峰,呈梯柱形,砖石砌筑5石灰批荡,高20.6米,正面浮塑行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红色大字,上端饰以水泥砌塑的五角红星,稻穗、齿轮图案围绕,庄严肃穆。1986年,县委、县政府在碑后建烈士墓,并在碑前平台正中立碑记。全文如下:魏魏阿婆,沉睡千古;滚滚丰江,负载万重。公元一九三九年,春雷动,大地复苏,共产党新丰支部之建立,犹如星火燎原,战旗展,人民踊跃;革命武装之出现,恰似猛虎添翼。抗日寇,前仆后继;歼蒋顽,英勇争先。足迹遍及八县,浴血奋战百余仗,战功卓著,声威显赫;千余倭寇败北,两千蒋顽伤亡,缴获枪支三千有余,活俘蒋军少将两名,生擒五个蒋伪县长。十年奋斗,艰苦卓绝。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三日,“阿婆”笑,丰水歌,新丰人民赢得解放。山清水秀,碧血染就,二百七十余名人民优秀儿女为民族之独立解放而捐躯,壮哉!革命烈士,虽死犹生,烈哉!革命先躯,英风长在,丰功伟绩,与天地共存,革命精神,同日月齐光。当此政通人和,奋发振兴之秋,新丰人民立此英碑,惟愿世世代代继先烈之遗志,倡文明之新风,拼搏于现代;扬先烈伟绩,创未竟之大业,腾飞于将来,慰先烈之忠魂眠九泉而长含笑,让浩然之正气充天地而传万代!
龙隍庙:龙隍庙座落于梅坑镇梅东村暗径,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1939年,被日军烧毁,1943年乡民集资重修。为二进院落式布局,砖石砌筑,面积170平方米。正面设三门出入,正门额刻“龙隍庙”石匾,两旁配有石雕图案,门旁有“施雨行云恩孚庶物,参天赞地德佑生民”的对联。正殿神像及物体毁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民众捐资重修,目前完好。
镇江楼:镇江楼位于丰城镇龙围村口,置梅坑河与诸家镇河之间的合水坝河边。又名胡屋楼,由胡焕章创建,其旨在防御盗贼抢劫人口财物,报警时便于村民避居其中。建于清道光年间。楼座北向南,占地面积157平方米,高16.5米,墙厚0.67米。平面呈长方形,硬山墙通顶,外墙青砖经过精心水磨加工,呈显墙面砖缝清晰流畅,山墙顶部砌有约3米高锅耳状风火山墙,显得更为威严、壮观。该楼设一石门出入,门额上有石条打制的浮雕“镇江楼”三字。内分五层木板楼,从底至顶各层置有木楼梯相互通往。楼内每层周围装有葫芦形或长方形的小窗通风透光,又便于往外瞄望,射击抗贼。在楼顶正中的瓦面上另建有瞭望楼,为全楼的耳目和指挥中心。其建筑风格、结构独特,虽因年久失修,“文化大革命”时又破坏甚重,楼内各层楼板已被拆毁,再也无法攀登,今外观还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