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唐山市地图 > 迁西县地图 >
兴城镇地图
兴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

基本概况:兴城镇(XingchengZhen)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南部,滦河南岸。大秦铁路和丰(润)董(家口)、(古)冶兴(城)、三(屯营)抚(宁)公路纵横过境。境内有国家重点工程大黑汀水库、引滦入津隧洞、引栾入唐渠道及南观电站、白龙山电站。有照燕洲、沙岭子滦河古文化遗址。西庄村为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指挥中心和策源地。建有魏春波烈士纪念馆。
行政代码:130227100:~200东河南寨村~201西河南寨村~202田家店村~203兴一村~204兴二村~205兴三村~206兴四村~207兴五村~208兴六村~209照燕洲村~210城西峪村~211新立庄村~212沙岭子村~213新河山村~214新阳峪村~215大黑汀村~216小黑汀村~217白堡店村~218钓水院村~219夹河村~220田庄村~221北海村~222褚庄村~223救驾岭村~224杨庄村~225南张庄村~226仁字峪村~227海河村~228余丰岭村~229台头村~230北观村~231红石峪村~232南赵庄村~233下寺村~234东岭村~235西岭村~236西庄村~237南观村~238南庄村~239毛庄村~240南王庄村~241才庄村~242陈庄村~243前铺村~244后铺村
历史沿革:1953年建兴城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建兴城公社,1984年改镇。1995年南观乡、夹河乡并入。1997年,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兴城一村、兴城二村、兴城三村、兴城四村、兴城五村、兴城六村、大黑汀、小黑汀、白堡店、沙岭子、新立庄、东河南寨、西河南寨、田家店、照燕洲、城西峪、新河山、新杨峪、夹河、田庄、褚庄、余丰岭、救贺岭、张庄子、北海、钓水院、海河、杨庄、台头、仁字峪、红石峪、陈庄子、前铺、后铺、西岭、东岭、南赵庄、南观、北观、南庄、南王庄、西庄、才庄、毛庄、下寺45个行政村。2002年,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7.61万,辖8个社区(山庄里、清泉里、水源里、秀峰里、国兴里、泰和里、民康里、丰苑里)、4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兴城二村。
自然资源:兴城镇,滦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名兴城乡,始建于1953年6月,1984年3月机构改革后称兴城镇,现辖45个行政村,总面积131平方公里,居民14000户,4.6万人,耕地面积5.1万亩,林地面积6.2万亩。该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三抚、京承、津秦等公路干线均穿镇而过,距京沈高速公路仅有50公里,高速重载的大秦铁路横贯全镇,火车站(客、货)距城关仅2公里。滦河、沙河主流流经全镇,水利资源丰富,电力设施齐全。城内有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迁西商贸城、建材城、凤凰商城、蔬菜批发、物资交易等六大市场,广场两处、公园一处、二星级宾馆一处,超市和大型商厦十家,保龄球馆一处,健身房两家,大小歌舞厅二十余家。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镇投资,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投资环境300佳乡镇之一。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形成个体私营经济和林果业两大支柱产业。现有个体工商户7585户,私营企业98家;板栗生产基地3个,高标准示范园2处,全镇共有板栗150万株,年产18万公斤,核桃20万株,年产12万公斤。到2003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亿元,纯收入3.9亿元,国民生产总值6.95亿元,财政收入2230万元,人均纯3728元。该镇兴海湖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拟投资500万美元,在湖西岸5公里范围内,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建设度假别墅、沿路亭阁、水陆码头、饮水思源教育纪念馆,改建农家小院,购置水上娱乐设施等。该区山上林木茂盛,果木品种繁多,依水形成沟、湾、岛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兴海湖库区容量3亿立方米,适宜开发观光、采摘、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客商。北京辅仁伟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加拿大喜多网络投资集团投资1.6亿元的兴海湖开发项目、姜永龙投资2000万元的制药股份公司建设项目,刘子春投资2000万元建设儿童娱乐城项目、刘振宏等投资1000万元的建材市场、泉鑫建筑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张海投资1000万元的综合养殖和食品基地建设项目以及白堡店村投资1000万元的食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等大额投资项目正在谋划和建设之中。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城镇

概述:兴城镇是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县衙,民国县政府设于此。民国26年(1937年)至民国38年5月,曾是广东省第六(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解放后,县,市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委,办,局等办事机构均设于兴城镇。
街道建设:考兴城街道建设,明代以城内为主,清代由于水路交通及工商各业的发展,逐渐向城西及沿河一带发展。民国以后公路家庭渐形发达,城西北兴田路一带顿成繁盛区域。民国时期城内有:南街,北街,司前街,大新街,老街,草鞋行及中山路;城西有西门街,万盛街,朱紫街,新丰街,镇江街,河唇街,盐铺街,水巷街,兴化街,华兴街,高兴街,石光街,金带街,高铺街,上华街;城西北有兴田路,宝华路,高华路;河西有河背街,豆腐街,神光路。1949年城区面积增至1.07平方公里。解放后,城区逐渐扩大,至1985年城区面积为3.3平方公里,比1949年增加2.23平方公里。
历史发展:兴城镇向以商业繁荣著称。早在明末清初已成为潮盐转销地。此后,“兴宁小南京”的美誉逐渐传开。抗日战争期间为粤东重镇。解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19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内外贸易活跃,成为粤东一大商品集散地。明代,县城有8街2巷:县前街,新街,大街,南新街,直街,东街,西街,后街,东巷,西巷。清代,城内有府馆前,南街,北街,东街,县前直街(司前街),新街,西街,后街,草鞋行;城西有关澜门大街,万盛街,镇江街,兴化街等11条街;沿河西岸,明代原为牧马场,清代改建为豆腐街。此外,城内外还有9里13巷,即大巷里,梯云里,雪洞里,崇文里,兴平里,兴仁里,井巷里,居仁里和时辰牌巷,汪屋巷,管屋巷,学前黄屋巷,庙背巷,陈屋巷,罗祠门巷,衙背巷,义仓巷,猪子巷(后建为朱紫街),花子巷(后改为华兴街),许屋巷。王屋巷。民国18年(1929年)以前,兴城由县政府直接管理。民国20年开始设立附城镇公所,负责管理城镇行政和社会治安。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附城区人民民主政府。1950年10月,改称城镇人民政府。1957年更名为城镇人民委员会。1959年6月,成立城镇人民公社。1980年2月复称城镇人民政府。1985年全镇设办事处9个,其中街道办事处4个,农村办事处5个,1999年全部改为街道办事处。解放后,镇办工农业各种比较快。1985年乡镇企业有棉织一厂,针织厂,制线厂,纸箱厂,机电厂,水泥制品厂,化工厂,阀门厂,被服二厂,家具厂,电珠厂,农机一厂,福利厂,停车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