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地图
兴隆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条件
兴隆镇地处葫芦河谷平原,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沟壑区,西部为河谷川道区,好水河、什字河在境内与葫芦河交汇,流径全镇。海拔高度在1700-2000米之间。属东南部中温带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区,具有水热条件好、干旱频率小、水浇地面积大等特点。据县气象部门统计,镇域全年平均气温为65℃,极端最低气温为-2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92℃,冻土时间5个多月最大冻土深度106cm;极端最高气温32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178℃。年平均日照时数2322.3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22.36千卡/平方厘米年,无霜期146天,平均降水量485mm,且集中于夏末秋初,平均蒸发量1482.3mm。自然资源
兴隆镇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气候,形成了雄、奇、险、秀的兴隆山水。有绝世奇观——天坑地缝,鬼斧神工的旱夔门,雄奇险峻的迷宫河、桃源河、九盘河、石笋河景区,硝坑天坑群,如诗如画的茅草坝高山天然草场等。兴隆镇森林资源覆盖率达75%,有大片原始森林,常见的树种有松、杉、杨、柏等,较名贵的有银杏、雪松等;有十分丰富的天麻、贝母、党参等名贵中药材和猕猴桃、蜂蜜、魔芋等保健食品,开发前景很大。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石膏、硫铁矿为主;镇内河流分布较广,流量稳,落差大,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兴隆镇是土家族和汉族杂居的地方,汉文化和土家文化相互交融,独具特色。有土家服饰、山歌、摆手舞、舞狮子、跑飞龙、祭神灵等民族文化活动。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素,深受土家人民所喜爱。在土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土家男女老少要唱摆手歌,跳摆手舞,祭祀祖先,迎接新年。兴隆镇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狠抓旅游开发,突出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承(协)办了一系列市、县级大型活动:2003年8月,“高空王子——阿迪力极限之旅(探险天坑)”,海内外知名,轰动一时;2003年11月,“欢乐英雄飞跃新三峡”热气球漂移活动,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主持,使活动气氛空前高涨;2004年10月,“嘉鹏铁骑跨越天下第一坑”。还承办了市级赛事“天坑地缝杯首届老年人门球锦标赛”、“全市宏声杯首届中青年门球锦标赛”等活动,并依托旅游开发狠抓小城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三年被县委、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一等奖,被重庆市列为103个百强镇之列;被重庆市评为“重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命名为“优秀绿化小城镇”、“卫生小城镇”。镇情概况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兴隆镇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13826人。镇政府驻大有屯。基本情况
兴隆镇位于吉林省九台市北18公里处,北距德惠22公里,东邻绵延奔腾的饮马河,西距102国道15公里,地处东经125°30′,北纬44°32′,幅员面积187.65平方公里,属九台市的中等城镇。曾用名
辽阳县兴隆镇原名首山乡。兴隆中学
兴隆中学始建于1953年9月,当时的“凹”形校舍占地2100平方米,1990年拆除旧校舍后,新建了使用面积为327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995年修建了一栋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商服房,1996年又把教学楼增添了1500平方米,1997年兴建了4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2003年兴建了8024平方米的科技楼和女生宿舍楼。1996年学校停办初中班,发展成为高级中学。1999年教学班由每学年4个班增到每学年8个班。教职工相对稳定在140人左右,其中一线教师130人左右,学历达标65%,高级教师2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为了组建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县政府制定了择优招聘教师的政策,1986年以后招聘教师和外调教师30余人。兴隆二中:兴隆二中是一所县直属的初级规范化学校,始建于1968年,2005年原兴隆三中、兴隆育才中学并入兴隆二中,生源增加,师资优化,班子重组,同时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兴隆二中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和活力。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幽雅,校园占地面积2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0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景园四部分,学校设施齐全,条件优越,设有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教师多媒体课堂、卫生室、图书室、会议室,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幽雅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1789人,174名教职工,教师队伍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8人,中级教师职称68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各类骨干教师4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02年以来,学校着眼于探索新世纪学校发展,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拓创新工作作风,办学思路上突出“一个价值观”、发挥“三个优势”、搭建“三个舞台”。2003年学校启动实施1315育人工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争创“育人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三个一流。学校被评为国家英语教学实验基地、省冰上活动基点校、国家级心理教育试点校,多次获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交流先进集体、市科研先进集体,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