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地图
兴隆镇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概况
全镇共有学校17间(含私立学校4间),其中遍区完小3间。其中兴隆镇大芦完小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水涯子属六年制小学,这两间学校,这两间学校,覆盖面大、生源较较广,但地处偏远,条件落后。
概况
①镇名:兴隆镇。②区位:是襄阳市和枣阳市的“东大门”,地处枣阳市东南18公里处,东与随州石伏接壤,西连枣阳城区。③交通: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和316国道。④人口:5.8万余人。⑤特产:优质桃、西瓜。
城镇建设
兴隆镇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元筹资、标准建设”的原则,在镇政府驻地开发建设兴隆街和利禹路,建成兴隆商贸中心,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有60多幢别具风格的经商住宿小楼,供电、供水、排污、通讯等配套设施健全完备,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程度高,可容500多个经商摊位,形成了5个专业市场,在利禹路形成农资超市群,在兴隆街形成日用百货超市群,有固定个体工商业户350多户,是集经商、购物、食宿、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商品集散地。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用活民间资金,聚集社会力量,续建、扩建兴隆、郭集、李寨、田口、季寨、纸坊、兴隆农贸、丰田蔬菜八大市场,全镇各类市场可容从业人员16000人,年交易额在2.5亿元以上。兴隆农贸市场由个体大户杨瑞海筹资1000万元建成,总面积1.8万平方米,建有风格特异的商业房屋70余间,可容商业摊点300多个,集蔬菜批发与小商品流通于一体,成为小城镇的繁荣一角,其中的农贸综合大楼完成投入70万元,集古典与现代风格于一体,庄重而典雅,成为一大亮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其纽带和带动作用,发展规范壮大郎家的孵化、孟家的绳经、唐庙的薰枣、田口的牛羊肉、任寨的玉米心收购、纸坊的扫帚苗收购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8000万元,年创利税300多万元。
资源分布
全镇耕地为59.1平方米园地为1.08平方米,林地为57.07平方米,牧草地11.14平方米,南北长15.1千米,东西宽18.6千米,周长为89.5千米,最高海拔为1334米,最低海拔为750米,地形地貌分坝地、丘陵、峡谷三大类。其中坝地29.35%、丘陵占61.5%,峡谷占9.65。森林覆盖率达46.7%,地下矿产资源石墨矿(氢质酸钙石灰石,黔北四大储量之一)、高岭土、天然煤等;有罗猴溪洞群、白花山洞群和云贵山茶园;有彭溪沟、白花山、东华溪等八大水库。
环境条件
(1)交通便捷畅通。九德公路贯穿南北,兴哈公路西接102国道,全镇已经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通讯设施先进。全镇20个村共安装了2000余门程控电话,可以供国内外电话的直接通讯。移动、联通公司均在该镇设立了通讯塔,手机通讯信号良好。(3)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现有劳动力16122名,其中男劳动力9172名,女劳动力6950名。剩余劳动力达6000名左右,70%为初、高中毕业生。这为兴办企业,搞好各种经营生产提供了保证。(4)电力资源充沛。全镇设有供变电站一座,电力总容量1950伏安,尚有1800伏安待开发利用。
下辖村庄
全镇辖20个行政村,168个社,10219户,40513人,其中农业人口39794人,共有汉、满、回、朝、蒙五个民族,全镇现有化工、商贸、饮食、建材、机械加工等各类企业百余家,年产值达2.7亿元。全镇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19所小学、2所初级中学,全部达到了“普九”标准。
自然资源
兴隆镇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气候,形成了雄、奇、险、秀的兴隆山水。有绝世奇观——天坑地缝,鬼斧神工的旱夔门,雄奇险峻的迷宫河、桃源河、九盘河、石笋河景区,硝坑天坑群,如诗如画的茅草坝高山天然草场等。兴隆镇森林资源覆盖率达75%,有大片原始森林,常见的树种有松、杉、杨、柏等,较名贵的有银杏、雪松等;有十分丰富的天麻、贝母、党参等名贵中药材和猕猴桃、蜂蜜、魔芋等保健食品,开发前景很大。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石膏、硫铁矿为主;镇内河流分布较广,流量稳,落差大,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兴隆镇是土家族和汉族杂居的地方,汉文化和土家文化相互交融,独具特色。有土家服饰、山歌、摆手舞、舞狮子、跑飞龙、祭神灵等民族文化活动。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素,深受土家人民所喜爱。在土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土家男女老少要唱摆手歌,跳摆手舞,祭祀祖先,迎接新年。兴隆镇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狠抓旅游开发,突出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承(协)办了一系列市、县级大型活动:2003年8月,“高空王子——阿迪力极限之旅(探险天坑)”,海内外知名,轰动一时;2003年11月,“欢乐英雄飞跃新三峡”热气球漂移活动,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主持,使活动气氛空前高涨;2004年10月,“嘉鹏铁骑跨越天下第一坑”。还承办了市级赛事“天坑地缝杯首届老年人门球锦标赛”、“全市宏声杯首届中青年门球锦标赛”等活动,并依托旅游开发狠抓小城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三年被县委、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一等奖,被重庆市列为103个百强镇之列;被重庆市评为“重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命名为“优秀绿化小城镇”、“卫生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