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沈阳市地图 > 新民市地图 >
兴隆镇地图
兴隆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气候

兴隆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4.9℃,全年无霜期277~281天,年降雨量1090~1100毫米,土壤类型以黄壤、水稻土、石灰土等土壤为主,盛产粮、油、烟、茶、蔬、林、果、牧、鱼、药材等。

兴隆中学

兴隆中学始建于1953年9月,当时的“凹”形校舍占地2100平方米,1990年拆除旧校舍后,新建了使用面积为327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995年修建了一栋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商服房,1996年又把教学楼增添了1500平方米,1997年兴建了4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2003年兴建了8024平方米的科技楼和女生宿舍楼。1996年学校停办初中班,发展成为高级中学。1999年教学班由每学年4个班增到每学年8个班。教职工相对稳定在140人左右,其中一线教师130人左右,学历达标65%,高级教师2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为了组建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县政府制定了择优招聘教师的政策,1986年以后招聘教师和外调教师30余人。
兴隆二中:兴隆二中是一所县直属的初级规范化学校,始建于1968年,2005年原兴隆三中、兴隆育才中学并入兴隆二中,生源增加,师资优化,班子重组,同时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兴隆二中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和活力。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幽雅,校园占地面积2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0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景园四部分,学校设施齐全,条件优越,设有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教师多媒体课堂、卫生室、图书室、会议室,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幽雅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1789人,174名教职工,教师队伍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8人,中级教师职称68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各类骨干教师4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02年以来,学校着眼于探索新世纪学校发展,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拓创新工作作风,办学思路上突出“一个价值观”、发挥“三个优势”、搭建“三个舞台”。2003年学校启动实施1315育人工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争创“育人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三个一流。学校被评为国家英语教学实验基地、省冰上活动基点校、国家级心理教育试点校,多次获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交流先进集体、市科研先进集体,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兴隆镇原系达尔罕罕王旗游牧之所,清朝时有汉人不断迁入,因境内有兴隆屯,故名为兴隆乡。1947年解放后属双辽县第七区人民政府,1958年属服先人民公社。1967年为兴隆人民公社。

地理位置

兴隆镇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11公里,S204省道穿镇而过,具有湄潭县城后花园之称。东靠余庆、凤冈两县,南与抄乐接壤,西与黄家坝毗邻,北与湄江、天城两乡镇相依。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2亩。辖8村70个村民组,8050余户,3.47万人。

人口现状

辖32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8924户,4.72万人,其中回族4.32万人,占总人口的92%;农业人口4.43万人,占总人口的94%;城镇人口1276人;农村从业人员2.34万人,占总人口的49%,镇域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17.1‰。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41个党支部,有党员1051名,其中农村党员795名。

资源分布

全镇耕地为59.1平方米园地为1.08平方米,林地为57.07平方米,牧草地11.14平方米,南北长15.1千米,东西宽18.6千米,周长为89.5千米,最高海拔为1334米,最低海拔为750米,地形地貌分坝地、丘陵、峡谷三大类。其中坝地29.35%、丘陵占61.5%,峡谷占9.65。森林覆盖率达46.7%,地下矿产资源石墨矿(氢质酸钙石灰石,黔北四大储量之一)、高岭土、天然煤等;有罗猴溪洞群、白花山洞群和云贵山茶园;有彭溪沟、白花山、东华溪等八大水库。

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兴隆镇位于湖北省西部,襄阳市东部,是枣阳市的“东大门”,地处枣阳市东南18公里处,政府驻地位置(东经112.9072°,北纬32.047°),东与随州石伏接壤,西连枣阳城区。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和316国道穿境而过,镇版图面积187平方公里。
二、地形:兴隆镇位于南襄盆地东部边缘,属于汉江流域,背靠桐柏山区,南接大洪山脉,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
三、气候:兴隆镇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四、河流: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的限制,全镇没有大江大河,河流短小,流程短,流量受季节变化,没有较大的洪涝灾害。河流补给以降水和水库调节为主,316国道以北分布3大水库-东郊水库、西河水库和华阳河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