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石家庄市地图 > 辛集市地图 >
辛集镇地图
辛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老子与辛集麻花

一个白胡子老头,从孔集往东走,来到辛集。看见有一家炸麻花的,生意也不太好,他到了炸麻花的锅边,用手在油锅上罩了一下说:“你这油还没滚到劲,晚下一会儿,炸出来的麻花比这好吃,不信你试试看。”炸麻花的年轻人翻翻眼皮看看这个白胡子老头,说:“就按你说的办,错了,我可找你的麻烦。”,年轻人按这个白胡子老头说的办了,等油滚到劲了,面花全部靠在一起,白胡子老头说:“现在下麻花吧!”,麻花熟到一定程度,老头说:“用笊篱捞吧,放到我面前,我先尝尝。”,年轻人把炸好的麻花放到白胡子老头面前,让他品尝,老头尝罢对年轻人说:“你再尝尝”。年轻人也尝了尝,咦!奇怪,咋变味啦,又香又脆,后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一会儿,来了好多人,年轻人拿出刚炸出来的麻花免费让大家品尝,众人一吃,就是好吃,味道好极了。白胡子老头又说:“你这个油不要用完,每天都套着用,不能完全用新油炸,另外,你拿出笔墨纸来,我给你写四句话。”年轻人赶忙去拿出笔墨纸来,放在白胡子老头面前,他毫不客气,挥笔而就,写了四句话:碧油炸出嫩黄深,凡人吃了能成神。延年益寿似灵丹,孝子买回敬老人。下面写上:石八子,白胡子老头说:“我姓石,名八子,因为我弟兄八名,我是最小的一个,所以起名叫八子。”,白胡子老头说罢不见了。有的能人猜这白胡子老头不是别人,就是咱们天天天敬的李老君(老子,民间称老君爷和太上老君),“石”和“十”是同音,“十字”下面添上八子,不是李字是什么?,这个炸麻花的年轻人雇了几十个人给他帮忙,也供不上卖,各州县都来买,远的用车拉。他发了大财,也出了大名。他在辛集建一座庙宇,塑上老子像,天天敬老君,感谢李老君给他带来的财富。他又盖了一所学校,让后人念书,这个学校的名字叫“老聃学馆”。辛集的麻花咋恁好吃?就因为老子用手在油锅上罩一下,仙气钻到油里,炸出来的麻花能不好吃吗?

经济建设

历史上以全国皮毛集散地和加工中心著称。所产皮毛不仅畅销东北、新疆、西南各地区,且有出口。至19世纪40年代末,收集加工的皮货竟占全国皮货总量的70%。此外,辛集天平、水胶和线毯的生产也著名。有“直隶一集”之称。50年代以来建立化学、电力、纺织、石油加工、机械、建材、食品、服装、皮革、造币和工艺美术等工业部门,所产硫化碱、硫磺、硫酸钡、硝酸钡、碳酸钡及重革、轻革和白皮等畅销省内外。工业发展上,以辛集镇工业区和府东工业区为主要平台,民营企业摊点达到3000多家,形成了以皮毛、化工、仪表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农业生产构建了以畜禽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市场、奶牛养殖场为龙头,基地建设为延伸的龙型经济格局。城镇建设着眼向中等城市迈进的需要,累计投资8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亨盛小区等8个高标准居民住宅小区;投资2亿多元,相继建成了金皇冠大酒店等11个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

产业发展

农业经济迅猛发展。辛集镇地貌以平原为主,局部丘陵,是沂蒙山区的优质蔬菜、稻米、花生之乡。农业以蔬菜、粮油、林果、桑蚕、养殖业为主,大棚蔬菜生产是支柱产业。到目前,全镇蔬菜面积已发展到2.6万亩,40余个品种。其中冬暖式大棚菜1.8万亩,蔬菜年总产量12万吨,是沂南县最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稻种植面积2万亩,花生0.9万亩,林果1.8万亩,桑园0.25万亩。年生猪栏1.7万头,牛1.2万头,家禽150万只。苗家曲村“苗蛋”远近闻名,古代为朝廷贡品,现以着手开发,畅销全国各大超市;古迹信量桥为重点保护文物。素有“人间仙草”之称的名贵中药材--灵芝现已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产量居全省首位,注册的“蒙山”灵芝已畅销国内外。辛集镇是黄瓜生产重镇,黄瓜种植面积18000亩,年产各类蔬菜1亿公斤,大棚蔬菜12000亩,露地蔬菜6000亩。镇内建有年成交量1.5亿斤的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2处。该镇位于县城以东8公里处,全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5.7万,投资1380余万元的沂南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于该镇,苗家曲村的“苗蛋”远近闻名,古为朝廷贡品,李店子村注册的“蒙山灵芝”畅销国内外。该镇地处沂河东岸冲积平原。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以小城镇建设和工贸园区为载体,狠抓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全镇工商业户已发展到800余处,年完成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320万元,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60余家。其中,塑料颗粒加工、建筑材料预制、皮革加工、肉类食品加工、蔬菜批发配送、竹木材批发、农副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集“农、工、贸”、“产、销、加”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体。沂南县辛集镇在发展民营企业工作中,喜新不厌旧,在积极抓好新上企业的同时,不忘对老企业的嫁接改造,使新老企业携手并进,使镇里的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镇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营机制,加大对畜禽产品加工的招商力度,使一大批蔬菜脱水、食品加工、肉鸡加工等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镇里在抓好众诚鸭业、宏福食品、子正玩具、鑫源鞋厂等10余个新上项目的同时,对原有停产企业进行改制重组、改变企业运行机制,先后对镇内的绿源食品、东方食品等三处老企业进行嫁接和升级改造,引导老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在产品深加工和二次开发等环节上下工夫,使老企业实现了质与量的同步扩张,企业效益同比增长了30%以上,使这些老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全镇4处重新启动的老企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工业发展

辛集镇地处河北辛集市区,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6万多人,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根据河北省委办公厅冀办发[2001]13号文件《关于鼓励和支持重点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省定重点镇要“认真搞好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严格控制分散建厂。镇域内新建乡镇企业原则上要在镇内工业小区兴建,镇区外现有乡镇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工业小区集中”。因此,为鼓励和规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振兴辛集经济,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辛集镇工业小区”。辛集镇工业小区位于辛集市安定大街东段路南,距皮革商业城东侧5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土地潜在升值机率较高,为创业发家的黄金宝地。小区规划占地3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50亩,该项目已列入二OO二年辛集市办重点项目。工业小区实行“集中职能的封闭式管理”,水、电、暖、道路、通讯配置齐全,进区企业可享受到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镇情概况

辛集镇是河北省辛集市府所在地,中国著名皮毛集散地。曾为“河北省第一大镇”。位于河北平原中部,石德铁路线上。面积51.79平方千米,人口60656人。辖顺城街、市政街、商场街、安定街、牌坊街、裕民街、育才街、佃士营、锚营、复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徐家庄、西范庄、抬头、六郎、撒马营、西良马、东良马、支家方碑、温家方碑、赵庄、杨家方碑、冯家方碑、孤马营、西石庄、东石庄、裴辛庄、陈马庄、林子里、胡合营、留双营、月耳营、都大营、旧垒头。

沿革

1946年10月解放。1949年建政为辛集区(鹿邑县第六区),1956年改辛集乡,1958年成立辛集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辛集区,1965年恢复公社,1983年废公社为辛集乡,1990年撤乡设镇。1997年,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夏庄、皇楼、大丁、东吴、朱楼、大陈、大尚、董楼、苗庄、杨寨、辛集、孔集、许楼、田集、孟寨、杨楼、许瓦、八性营、李寨、邹楼、蒋楼、李堂23个行政村。2005年11月16日,孔集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管辖。

特色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初,辛集镇于庄、辛集、魏庄等村开始从事鱼粉饲料加工,自1988年开始成立饲料加工厂,鱼子鱼粉源源不断地涌向全国市场。镇村两级及时地把鱼子鱼粉作为富民强镇的一个特色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对鱼子鱼粉产业的扶植力度,确定了以市场建设为支撑、建立产业发展基地、壮大龙头企业的方针,科学规划,统一安排,统一管理,从土地利用,税收、信贷等多方面对进入市场的经营者给予政策倾斜和利益优惠,调动从业户进场入市的积极性,陆续建立了于庄、辛集、赵家、长裕四个专业鱼子鱼粉市场。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负责安排场地、调度车辆、协商价格、调解纠纷、代征税费以及治安保卫等。并多方筹集资金,搞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营环境。辛集村的中国北方鱼子鱼粉市场东临辛黄路、北接辛霞路,距镇政府驻地不足1里。在四大市场的发展竞争中取得龙头市场的地位,占地80亩,经销户800户,货物存储量达4万吨。自1997--2003年累计投资300万元用于改善设施和外部环境,对有实力业户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其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四大市场总占地260亩,市场营销户1420余户,从业人员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