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厦门市地图 > 同安区地图 >
新民镇地图
新民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发展

总投资120余万元的7公里尚新公路,投资62.4万元建设的中心至新光、朝阳至银丰通村公路,现已交付使用,投资26万元新民至香坪6公里通村公路已基本完工。随着“三茅”公路的开工建设,打开新民镇的交通状况,带动经济发展,基本形成内通各村,外连尚嵇、三合、乌江、苟江的交通网络,新民作为南部镇乡交通死角将成为历史。石笋沟电站扩建工程完工并投产,装机4000千瓦,并积极引进企业,改建渔泉洞梯级水电站,创建特矿企业等。全镇企业总产值达582万元。

区域概况

镇政府驻新民,人口1.76万人,面积151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新民、革命营子、胜利、北三家子、西卜营子、五家子、上排山楼、生木营子、白塔沟、头等营子、扎兰营子、平安地、卡拉房子。新民镇位于阜蒙县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医巫闾山余脉横贯镇南部。东与大板乡、国华乡邻,南与北宁市相连,西与东梁镇接壤,北于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乡毗邻。总面积15100公顷。有耕地面积3267公顷。全镇有11个行政村,103居民组,5158户,总人口17853人,其中农业人口17008人,非农业人口845人。新民镇交通十分便利,工大线公路贯穿南北,并与排山楼金矿相接;三条村级公路与阜新市外环公路相连;东(东梁)新(新民)线东接工大线,西接阜锦高速公路,新义线铁路;2004年共投资360万元新修新(新民)新(小新立屯)线油路,与工大线和义县相连。形成了市、县、镇、村公路组成的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我镇油路已联通8个村、油路网络已基本形成。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的牧草资源使新民镇畜牧业发展日益加快。几年来形成了发展畜牧业--肥田--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良性循环路子。现在,我镇已有奶牛小区2个、肉羊小区2个,肉鸡小区1个,奶牛300头,黄牛5000头,羊3.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正逐渐提升。2004年,我镇实施“黄改奶”和“肉羊改良”两项富民工程。“黄改奶”工程已在我镇全面铺开,“肉羊改良”工程以三个村为试点,现都已投入生产。2003年,新民镇GDP达6612万元,财政收入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招商引资960万元。全镇有各类企业289个,从业人员1256人。2004年,镇党委提出的经济奋斗目标是:实现“138工程”即:财政收入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国内生产总值8000万元。今年,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截止现在,已输出3260人。年底可实现输出3500人。新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快,高楼林立,街路整洁,表现出地方特色。通讯条件良好,移动、联通、铁通覆盖全镇,因定电话装机达3000门。闭路信号接通5个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民镇自然资源丰富,有黄金、铁、硅、千枚岩、花岗岩、石灰石等十几种矿藏。全国最大的排山楼金矿就座落在该镇。有大玄真宫主碑、辽西古长城遗址、风洞等各处旅游景点,与九仙峰、海棠山等景区辉映,形成了古现代交融的人文景观。

基本情况

新民镇位于乌江河畔,地处县城西南,距县城南白37公里,东与三合、乌江接壤,白连苟江,南与开阳、息烽两县隔河相望。镇内东西绵延21.5公里,南北相距20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城镇面积1206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5%,山地面积占95%,田9394.57亩,土12309.5亩,坡度25°以下的耕地9682亩,人均耕地1.06亩。全镇人口20680人,其中农业人口19830人,全年人口出生180人,死亡121人,政策生育率为8.93‰,人口自然增长率2.93‰。2003年,新民镇原辖13个村一个居147个村民组,即新民居、新民村、惠民村、香坪村、岩门村、沿河村、朝阳村、沿江村、银丰村、中心村、星光村、合心村、保丰村、五龙村。2004年撤办并村并组后,镇辖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67个村民组。2004年12月全面完成了村(居)第六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同时投入30余万元对惠民村、新民居、朝阳村、龙丰村四个村(居)的办公楼进行了新建,现已投入使用。镇平均海拔929.8米,最高海拔达1500米,平均气温14.7℃,年降雨量1043mm。镇内河流属乌江水系,乌江河绕镇1/3地界,全镇有水流的河长60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镇内有小二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1座,山塘水库43个,乌江河流渡口3个,构皮滩电站建成后大塘口将成为主要的渡口和码头之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2516男26384女26132家庭户户数11987家庭户总人口(总)44164家庭户男22347家庭户女218170-14岁(总)96290-14岁男53760-14岁女425315-64岁(总)3977215-64岁男1974315-64岁女2002965岁及以上(总)311565岁及以上男126565岁及以上女185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770

区域概况

新民镇位于同安城郊西南侧,北邻祥平,南临集美,东边西柯,西接莲花、凤南。镇域面积51.2平方公里,下辖乌涂、梧侣、后宅、四口圳、湖安、禾山、西塘7个社区及柑岭、湖甘、溪林、洋厝埔、西山、蔡宅6个行政村。人口30939人,外来人口近4万人。已建立40个党(总)支部,其中非公企业党支部23个,共有党员999人。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交通四通八达,福厦铁路、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同集公路、同莲路穿镇而过。镇区东、南以平原为主,西、北则多为丘陵山地,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分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部份。最高峰是大西山,海拔高度324米。新民镇人文自然景观多,是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境内大西山、小西山、石佛山、康山以及虎头山等青山如屏,绿水环抱。尤其是大西山的白云岩、石佛山的慈云岩香火鼎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善男信女,或进香朝觐或登山览胜。为了切实开发利用大西山的自然景观,已在大西山建设上山路径,而且还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好的休闲环境,成为同安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同安区的城市公园。几年来,新民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作为发展定位,主动对接厦门市区总体规划布局,主动承接岛内产业转移升级,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再加上镇地域广大,宜于规划和开发,容纳性强,几个工业园区已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可喜的成效,吸引着内、外资企业“奔赴”新民,增资比重和落地速度都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呈现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如虹气势、强劲态势与良好的趋势。已有8个村(居)涉及开发区建设,现有同安工业集中区、厦门食品轻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区以及华诚工业片区,基本形成以食品、电子、皮革、纺织为主导的大型工业综合产业区。工业经济比重大,2006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8亿元,财政总收入为413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0元。新民镇政府充分利用同安工业集中区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培植增收亮点;增强壮大劳务输出产业,至2006年,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人2388人次,转移3946人。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和农村城镇化水平,夯实增收基础;努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开辟增收渠道;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镇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有针对性地采用政策宣传、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扶持等方式推进农村工作,基本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扎实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新民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初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联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传统农民向专业农民和现代市民转变,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社会事业

现有中、小学11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2个学区,12所小学,在校学生4959人,教职工320人,民办幼儿园7所,在园儿童610余名;有中心医院2个,拥有住院床位50张,村级卫生所28个,个体诊所18个。目前,移动电话实现了全镇无盲区,有线电话通达22个村,自来水管网覆盖率100%,电力、道路建设消灭了空白区,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基本趋于完善健全。

农业经济

200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157.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3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798万元,工业产值582万元。(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镇种植水稻9400亩,产量480万公斤;油菜种植6000亩,产值90万元;玉米种植8000亩,产值448万元;辣椒种植5000亩,创产值400万元,其中创税9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4个百分点,超县下任务12.5万元。创建畜牧小区6个,外二元母猪养殖小区2个,引进外二元母猪176头,种公猪2头。2004年有养殖大户130余户,其中养猪50头以上的大户4户,20头以上的大户3户,建猪人工授精点3个,牛品药点1个。畜牧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二)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全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今年实现财力283.993万元,财政收入219.5435万元,占县下任务的116.1%,其中农业税收转移支付13.4万元,专项补助指标51.05万元,地税107.68万元。一年来,财政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稳步增长,获全县财政工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