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镇地图
新圩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372男11548女10824家庭户户数5609家庭户总人口(总)22210家庭户男11413家庭户女107970-14岁(总)54220-14岁男28830-14岁女253915-64岁(总)1497615-64岁男789115-64岁女708565岁及以上(总)197465岁及以上男77465岁及以上女120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077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1428男11321女10107家庭户户数6072家庭户总人口(总)21233家庭户男11222家庭户女100110-14岁(总)54900-14岁男30530-14岁女243715-64岁(总)1466115-64岁男763715-64岁女702465岁及以上(总)127765岁及以上男63165岁及以上女64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397
下辖村
,历麻村山咀村新圩村格木村大沙洲村中垌村官车村塘北村大同村上咀村河东村
发展情况
近年来,新圩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和兴宁“三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37亿元,同比去年增13.9%;镇级财政收入322.8万元,比增27.4%;人均收入5834元,比增4.58%;民营工艺企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达3.72亿元,比增26.4%。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广梅汕铁路、225省道、梅华公路、兴松公路、新畲公路,纵横贯穿全镇,正在兴建的兴畲高速公路途经该镇,并在工艺工业园设有兴宁境内唯一的出入口。
各村小学简介
民新小学:民新小学创办于1968年,是由原民新村杨阁小学和黎陂寨分校合并而成,校址位于新圩镇民新村村址附近。学校初办时校舍为廖氏祖祠,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有教室6个,住房2间,学生约80人。新中国成立后,杨阁小学更名为民新小学。学校曾于1973年办附中班(初中、高中各1班),至1978年停办。
大村小学:大村小学前身是迪兴学堂,创办于1912年,当年选在防乱所建的土楼阁作课堂,学生装有10多人。以授“四书”、“家礼”等为教学内容。1952年至1958年是步东、民新、茶星、大村等四村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
步东小学:步东小学原为马步小学,创办于1940年。曾改名为郭添乡第四堡国民学校。解放后,又名为步东小学。是一所生源较大的山区完小。步东小学位于步东村址对面,新畲公路旁。从2004年下学期起,经过学校的布局调整,学生来源比较分散,有步东村、曹田村、寨塘村的鸡公塘和山猪窝、茶星村的东角上,大村西等地区。覆盖人口达3500多人。
双头小学:双头小学创办于1941年冬,位于新圩镇北部山区双头村,服务范围是双头自然村,服务人口2350人。创办初期,校舍面积750平方米,砖瓦结构,学生80多人。
观丰小学:观丰小学原名“官峰小学”,创办于1934年,坐落于新圩镇官峰村。创办时为私塾,有教师2人,学生近20人,校址设寨塘村窝子,后迁至官峰村上月池,设备简陋,只有两间瓦房。1950年迁至现址,是完小,开设过初中班。1967年更名为观丰小学。1978年4月,新圩公社分出观丰公社,该校改为观丰公社第一小学。刘焕松任校长,朱启章任副校长。1983年11月,撤社复区,观丰公社并入新圩区,学校复名为观丰小学。
崇正小学:崇正小学创办于1919年,校址在崇上大水坑楼下屋,学校创办初期只有1个教室,2个教师房,全校学生40人。1948年,村中仁人志士将校舍迁至上下排(与坭陂黄垌交界),校名一直沿用至今。初建校舍属砖瓦结构,共有教室3个,教师房4个,学生约80多人。1986年香港同胞彭金泉、彭琪龙等带头捐资扩建学校,建有教室9个,教师房11个,使校园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扩建费达2万多元。
石崖小学:石崖小学创办于1951年2月,地处石崖村荷树下。创办初期校舍约300平方米,学生150人,教师6人。
蓝布小学:蓝布小学位于新圩镇蓝布村公路边,离圩镇3公里,覆盖人口约4000人。学校原名“益群小学”,创办于1935年。1947年更名为“般石乡中心小学”,解放后改为蓝布小学。办学初期,学校只办3—6年级,教师4人,学生约100人。校舍呈“门”状,没有校门。1947年在地方乡贤的支持下,扩建2间教室,办成一所完全小学,面积相当于现在的四分之一。
虎洞小学:虎洞小学原名川上学校,创办于1925年,创始人刘天得。位于新圩镇东南面的虎洞村。解放后更名为虎洞小学,校址不变。学校范围是虎洞村,服务人口3000多。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2632男6617女6015家庭户户数3166家庭户总人口(总)12302家庭户男6353家庭户女59490-14岁(总)28670-14岁男14650-14岁女140215-64岁(总)890115-64岁男479115-64岁女411065岁及以上(总)86465岁及以上男36165岁及以上女50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200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0796男21441女19355家庭户户数10750家庭户总人口(总)40400家庭户男21176家庭户女192240-14岁(总)113040-14岁男59830-14岁女532115-64岁(总)2682315-64岁男1421015-64岁女1261365岁及以上(总)266965岁及以上男124865岁及以上女142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5022、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新圩镇位于惠阳区西南部,地处深圳、东莞、惠州交界处,是惠州的南大门。全镇有11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10多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2万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42.34亿元,财政税收收入6142万元,农业产值6125万元,农村人平均收入3033元。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08万亩,耕地保护面积万亩,素以低山、矮丘、坡地的地理环境而著称。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12.51亿元,财政税收收入7130万元。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08万亩,耕地保护面积万亩,素以低山、矮丘、坡地的地理环境而著称。境内资源丰富,特别是山地资源非常富足,加上地域优势,极宜发展工业。海拔10035米高的白云嶂,是惠阳区最高峰,山上松林覆盖,四季常青,有山羊、野猪、穿山甲、果子狸等数十种国家保护动物,山下是该镇采取与外商合作方式开发的盘古庙,是惠阳区风景胜地之一。地下资源有铜矿、钨矿、锡矿等矿产资源,水资源存量达10万立方,还有取之不尽的石灰石。“工业富镇”是新圩镇发展战略之一。该镇发挥地域上的优势,积极转变利用外资的思路,做到外引、内联相结合,引资、引技相结合,不断拓展引资方式,在继续实行节会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的基础上,重点实行以形成和延长产业链以及产业基地的产业招商,先后建成了新星、约场、高布龙三大工业组团,其中新星工业组团目前已引进7个工业项目,利用土地面积为10万多平方米。目前,全镇外向型企业达350多家,主要有成衣、织带、玩具、电子、洋伞、磁带、鞋类、皮具、塑胶五金等50多个行业,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等世界各地。今年以来,该镇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重点工作来抓,制定落实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呈现出平稳的发展势头。2005年该镇新发展私营企业66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50户。商检等办事机构的设立,加上服务优质、治安稳定等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外商陆续前来新圩投资。在抓好工业的同时,新圩人民紧紧抓住农业基础,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目前止,全镇已种下各种水果10194亩,年产水果377.3吨,办起了较大型的蔬菜基地3个,红虫养殖场1个,均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圩镇交通便利,惠(州)深(圳)。惠(州)惠(淡)公路和惠深高速公路横贯全镇,惠深高速公路新圩花边岭开发区设有大型的立交口。从新圩至盐田港及与香港通航的惠州港只需20分钟车程,距陈江火车站仅有20公里。新圩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日前,全镇已建有两座11万伏变电站,现正筹建第三个11万伏变电站。两个供水总量为3万吨的水厂,现正筹建日供水量7万立方的饮水工程。通讯邮政发达,电话、数据通信网、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同时,完善了一批综合性的服务设施。影剧院、卡拉OK歌厅、中、西餐厅、旅业等各种生活设施。全镇十一个村委会中。村村都有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各种大小车辆行走畅通无阻。新圩镇市场设施完善,新圩、塘吓、约场三大市场各具特色,市场面积达13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整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稳定,治安良好。新圩镇受到广东省、惠州、惠阳区的多次嘉奖,被省授予的荣誉有:绿化造林先进单位、老区建设先进单位、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惠州、惠阳区授予的荣誉有:热情支持国防建设先进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党委、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发展私营企业先进单位、外经工作先进镇、惠州市先进集体、惠阳区劳动模范。我镇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镇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惠(州)深(圳)公路,惠(州)淡(水)公路和惠深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全镇各村村道基本实现硬底化,是惠州市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交车的乡镇。供电供水充足,有3座11万伏变电站,有2个日供水总量为3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现正兴建日供水量7万立方米引水工程。通信邮政发达,电话网、数据通信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文化休闲娱乐体育设施配套齐全,全镇共有大型酒店8家,正逐步成为惠州市南部消费娱乐中心。新圩镇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近年来,大力抓好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至今,我镇已发展“三高”农业基地22个,面积12490亩,其中,蔬菜基地3个,共2100亩;三鸟场2个;养猪场3个;红虫场3个;优质果基地9个,共8390亩;高产优质粮基地3个,共2000亩。3、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新圩镇:新圩镇位于县西北部,是金秀县、荔浦县交界地。321国道二级公路贯穿全镇南北,北通桂林、南达梧州。全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委员会,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360多人。新圩镇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已初具规模。新圩镇盛产优质稻米,生产的“七桂粘”优质米在区内外市场享有声誉。境内屯巴山白毛茶,在广西区茶叶评比中荣获名茶称号。石灰石开采全县最多。重晶矿蕴藏丰富,土特产有桑蚕、松脂、大肉姜、柿子、椪柑、脐橙、甲鱼、山猪、果蔗等。全镇桑蚕种植面积达4500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全镇有15000多亩柿子园,年产柿子8000万公斤以上,部分鲜果加工成柿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全镇3000亩椪柑。镇办企业有7个,私营企业13个,个体企业820个。镇骨干企业:新圩水泥厂,年产优质“南雁牌”水泥13万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速丰林基地20000亩,旅游资源明胜古迹有:新圩村“月亮桥”,四联村“出水龙洞”“汉代古墓群”和“屯巴天然牧场”等。镇办企业还有红砖一厂、二厂、屯巴茶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