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区地图
西塞山区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结构
冶金产业:西塞山区冶金产业集群有大、小企业近9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从业人数1.2万人,年实现工业产值近100亿元,占黄石工业总产值近四分之一。集群骨干企业为湖北新冶钢公司、赛福摩擦材料有限公司、从原冶钢集团分离出来为新冶钢服务、配套的企业中石机电公司、东方特种耐火材料公司、中宇粉末、鑫强工贸、新鑫钢渣等企业,以及利用冶钢人才、技术辐射形成的生茂特殊钢厂、中宏钢铁厂、西塞锻造企业集群、河口澄月地区锻造企业集群等近80多家小型锻造企业。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有汽车钢板弹簧公司、新冶钢公司460项目、及小型锻钢企业扩规改造项目。电力行业:西塞山区电力行业企业有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一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总装机容量660MW,于2004年投产,2006年实现产值14.8267亿元,实现利税2.99亿元。
机械行业:西塞山区机械产业集群有大、小企业8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骨干企业有湖北三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黄风风动机械有限公司,以及澄月石料山地区机械加工企业群。从业人数4300人,年实现工业产值8.5亿元。主导产品有大型数控锻压机床、各种类型风动马达、其它各类通用机械加工产品,以及即将投产的大型水泥机械产品、输送机械产品。
建材行业:西塞山区建材产业有大、小企业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骨干企业有华新黄石分公司、东大洋商品混凝土公司、华新混凝土公司、七星华誉混凝土公司,以及西塞、河口地区碎石厂。从业人数2400人,年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元。主导产品为水泥及成品水泥混凝土,以及碎石石料。
纺织、服装行业:西塞山区纺织服装产业有大、小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骨干企业有湖北美岛服装有限公司、华耀纺织公司、威尔斯公司、凯富棉纺织公司。从业人数4200人,年实现工业产值5.6亿元。主导产品为高档女式服装、精梳纱、各式服装。
医药、生化行业:西塞山区医药、生化产业大、小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骨干企业有兴华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振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黄石皂素有限责任公司。从业人数2100人,年实现工业产值5.5亿元。主导产品为激素原料药中间体、柠檬酸及柠檬酸盐、铬盐系列产品。
采掘行业:黄石市工矿集团公司为原黄石矿务局改制后成立的民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1800人,在区有袁仓、东井、胡家湾三个矿井,年产煤炭20万吨。
历史沿革
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至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始移浔阳。安帝义熙八年(412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南朝宋孝建元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唐哀帝天?二年(905年),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局南唐。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始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民国16年(1927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民国27年(1938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民国31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民国37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年l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8月21日,成立省辖黄石市。黄石港由黄石市管辖。1979年黄思湾区、陈家湾区、石灰窑区合并为石灰窑区,同年底西塞山公社划入,1994年底大冶市河口镇划入石灰窑区。2001年,根据国家民政部2001年10月12日《关于湖北省黄石市石灰窑区更名为西塞山区的批复》(民发[2001]30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1]272号和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黄政文[2001]78号文件精神,石灰窑区更名为西塞山区,12月16日正式挂牌。2000年,石灰窑区辖5个街道、1个镇、2个乡。总人口244035人。2004年底,西塞山区辖6个街道、1个镇。39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湖北地名网);40个社区、16个村委会,1608个居民小组、103个村民小组(黄石政府网)。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行政区划
综述:西塞山区辖6个街道、1个镇:澄月街道、陈家湾街道、八泉街道、临江街道、黄思湾街道、西塞街道、河口镇。西塞山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黄石市东部。东与阳新县湋源口镇交界;西与下陆区南湖乡为邻;南与大冶市四棵乡、汪仁镇相连;北与浠水、蕲春隔江相望;西北与黄石港区胜阳港接壤。面积112.4平方千米(含水域28.01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简册)。澄月街道:办事处驻牧羊湖。面积13.6平方千米,人口47180人(湖北地名网)/46364人(黄石政府网),辖11个社区、372个居民小组:李家坊、胡家湾、龚家巷、石料山、花园西路、牧羊湖、花园东路、枣子山、八卦嘴、环湖路、澄月岛。
陈家湾街道:办事处驻沿湖路。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44701人(湖北地名网)/44965人(黄石政府网),辖8个社区、366个居民小组:东风路、大智路、磁湖、十五冶、太子湾、陈家湾、月亮山、联合村。
八泉街道:办事处驻黄石大道。面积8.41平方千米,人口28939人(湖北地名网)/28277人(黄石政府网)。辖5个居委会(湖北地名网):新城、飞娥山、和平街、八泉、袁仓;辖6个社区、174个居民小组(黄石政府网):新城、飞娥山、和平街、八泉、袁仓、江北。
临江街道:办事处驻黄石大道。面积11.49平方千米,人口23649人(湖北地名网)/24205人(黄石政府网),辖6个社区、186个居民小组:中窑湾、源建里、飞云、冶钢村、桐厂、叶家塘。
黄思湾街:办事处驻黄厂街。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41111人(湖北地名网)/41092人(黄石政府网)。辖8个居委会(湖北地名网):新建区、黄厂街、东屏巷、曹家湾、桃园村、田家墩、袁海湾、马家嘴;辖9个社区、510个居民小组(黄石政府网):新建区、黄厂街、东屏巷、曹家湾、桃园村、田家墩、袁海湾、马家嘴、道士伏。
西塞街道:办事处驻道士伏。面积16.5平方千米,人口14012人(湖北地名网)/14009人(黄石政府网)。辖1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湖北地名网):白鹭;石磊山、大排山、道仕洑、凉山、新闸;辖5个村委会、38个村民小组(黄石政府网):石磊山、大排山、道仕洑、凉山、新闸。
河口镇:镇政府驻闸口。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1173人(湖北地名网)/21626人(黄石政府网),辖11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五湖、新港、闸口、龙泉、牯牛洲、下段、二港、章山、石龙头、龙山、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