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黄山市地图 >
休宁县地图
休宁县相关地区地图:

状元故里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休宁人物有名儒朱升、戴震(今属屯溪区)、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状元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产物。在这种制度下,状元是社会各阶层推崇备至的“偶像”,考取状元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据最新调查资料显示,从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明文废止科举,这将近1300年间,历代政权(包括农民起义政权)约开科考试750余次,录取状元800多位(不包括武状元),有案可查的状元为649位。其中,从宋嘉定十年(1217年)到清光绪六年(1880年),休宁籍状元有19位,比例居全国之首(表列如下)。人名籍贯考取年代任职备注吴潜县城宋嘉定十年寄籍宁国任亨泰古楼下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翰林院修撰寄籍襄阳沈坤县城明嘉靖二十年寄籍太和戴有祺瑶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翰林院修撰寄籍金山卫汪绎县城西门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翰林院修撰寄籍常熟汪应铨梅林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翰林院修撰,赞善寄籍常熟金德瑛瓯山清乾隆元年(1736年)都察院左都御使寄籍仁和毕沅闵口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湖广总督寄籍镇洋黄轩五城古林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川川东道按察使吴锡龄大斐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翰林院修撰戴衢亨隆阜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体仁阁大学士寄籍大庾汪如洋县城西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翰林院修撰寄籍秀水王以衔洽阳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礼部侍郎寄籍归安吴信中长丰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翰林院修撰寄籍吴县戴兰芬休宁清道光二年(1822年)翰林院修撰休宁人,天长籍汪呜相休宁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翰林院修撰寄籍彭泽黄思永五城清光绪六年寄籍江宁程若川汊口宋知滁州武科,曾使金黄赓五城龙湾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武科这19位状元,虽多寄籍外地,但他们的根在休宁。据此说休宁是全国第一状元县,应是无可辩驳的。那么,一个面积不过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十七八万的山区小县,何以接二连三地出了这么多的状元呢?这是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休宁,其自身历史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于休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休宁虽僻处安徽南陲,但并不十分闭塞。它介于浙赣两省之间、抱于黄山白岳之中,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等水系的发源地,在古徽州拥有地理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水陆两线构织的交通网,连通了山外的世界,方便了商旅往来,活跃了休宁市场,繁荣了休宁城乡。境内“川平山开,洲渚隐现”,“烟风晴露,落日溪光”,“其民雅驯,其俗简易,游宦东南者皆以徽为乐土,尤在于休宁”。第二,在于休宁对教育的重视。休宁既近程朱阙里篁墩,又与朱熹桑梓之邦婺源为邻,深受程朱理学濡染,素来敦人伦、重教育。从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欧阳旦颁布的《教民条约》,到清朝雍正年间的《茗洲吴氏家典》,都可以见出休宁官府和士绅平民对教育的热衷程度。“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第三,在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达。徽墨、徽纸、徽笔、徽砚等制作业的兴盛,为徽州学人吟诗赋词、舞文弄墨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相对,著书、刻书、藏书之风盛行。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末,有书目可查的休宁人著述多达670余种,其中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作者有56人。徽州在宋元时期就是全国重要的刻书中心,在徽州众多的刻坊、刻书家中,休宁有汪廷讷环翠堂、胡正言十竹斋、程大宪滋荪馆等名家名坊。徽州历史上多藏书名家,休宁藏书家则领徽州风气之先。南唐查文徽,宋代宋松年,元代陈栎、赵方,明代朱升、程敏政,清代“汪氏三子”汪文桂、汪森、汪文柏等,无不是家藏万卷的藏书家。如此便利的学习条件和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激发休宁学子的学习兴致、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四,在于称雄中国商界300年之久的徽商的作用。明代开始,“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是大多数徽商奉行的准则。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赢得封建政权的庇护,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朝廷和官府捐银报效,另一方面把商业利润的一部分投资教育,培养子弟和同族学子通过科举进入封建政府的各级政权。与此同时,商人雄厚的财力和浪迹天涯的流动性,又为他们的子弟延请名师、四方游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创造了有利条件。诚如胡适先生所言:“这种离家外出、历尽艰苦、冒险经商的传统,也有其文化上的意义。由于长住大城市,我们徽州人在文化上和教育上每能得一个时代的风气之先……因此在中古以后,有些徽州学者,他们之所以能在中国学术界占据较高位置,都不是偶然的。”,第五,在于徽州宗族社会强大的合力。徽州大姓多为同宗同源派生,为了强化宗族的凝聚力,除了通过修谱、墓祭、建祠等途径维系宗族的群体认同,还十分注重对族内的贫寒之家的救济抚恤。这种宗族的合力,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将兴办族学、资助族中贫困子弟读书、奖掖科举及第等条文写入家规族法。如此便为族中子弟科举成名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对族中子弟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推动力。19位休宁籍状元中,汪氏占4位,吴、黄、戴三姓各占3位,程、金、王、毕、任、沈六姓各占1位。上述姓氏,尤其是吴、汪、程、黄、戴、金等姓,都是休宁乃至徽州的名门望族,不仅富甲一方,而且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19位状元不过是他们当中的拔尖人物而已。江山代有人才出。虽然状元随着其所依附的封建科举制度走进了历史,但在孕育了19位状元的休宁,至今仍以其独特的文化乳汁哺育着新的人才茁壮成长。新中国的70多位皖籍院士中,休宁籍的就占有6位,他们分别是汪耕、汪堃仁、江菊渊、汪燮卿、洪德元、许根俊等。在徽文化日益被世界关注的今天,“第一状元县”对于休宁来说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珍惜,正筹谋通过出版专题著作、建立专题博物馆、开设专题旅游项目等,借文化之笔写县域经济文章,将这笔精神财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福状元故里。

行政区划和人口

休宁县人民政府驻海阳镇。辖9个镇:海阳镇、齐云山镇、万安镇、五城镇、东临溪镇、蓝田镇、溪口镇、流口镇、汪村镇,12个乡: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渭桥乡、板桥乡、陈霞乡、鹤城乡、源芳乡、榆村乡、龙田乡、璜尖乡、白际乡。2000年,休宁县辖9个镇、24个乡(现撤并至1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42260人。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齐云山。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站在山上,眺望远方,那一望无垠的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俯视山下,是一幅天然的“八卦图”,还不时被飞云流烟淹没,如幕如障,峰峦朦胧,若浮若沉,美不胜收。齐云山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珠泉碧潭,天桥石柱,方山幽洞,奇峰丹崖之美景将她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许多佳句墨宝,尚存众多的摩崖碑刻。1993年齐云山登山索道开通后,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揽胜。休宁县还有被誉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休宁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生长。早在南宋时,休宁就有“徽杉仓库”之称。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约1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约4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作为驰名中外的“屯绿”主产地和国家绿茶产品出口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取得显著成效,分别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有机茶园颁证面积和绿茶、眉茶的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松萝山”等新开发的名优茶。近年来,农业生产上着重打生态牌,发挥资源优势,抓好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有黄汽电公司、迎客松啤酒公司等一批支柱企业。浙江汇鑫集团、马来西亚泰柯集团、上海尧舜科技城、圣星竹业等企业来休宁县落户。按照生态、文化、工贸特色的整体定位,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初步实现了“让县城大起来、道路畅起来、城市亮起来、环境美起来”的目标,新城建设展现新姿。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数字休宁”,实施信息化强县战略。县政府网站已跻身全国县级政府网站前十名,还荣获“2004全国电子政务应用综合奖”、“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领导

中共休宁县委书记:陆群,休宁县县长:金涛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综合:全县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4亿元,增长27.5%,税收比重达7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4亿元,增长30.4%;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47亿元和8.46亿元,增长21.1%和34.1%。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兑现了各项工业激励政策,落实了“一企一策”扶持措施,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1亿元,增长28.3%,新增规上企业7户,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0.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实现税收0.86亿元,增长39.4%。工业技改力度加大,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增长88.5%。
工业:2008年工业发展迅速,昌辉集团黄汽电公司通过技改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年产值超1.6亿元,入库税收突破1000万元大关;“年产10万吨啤酒扩建工程”、“油茶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取得新成效;“英赛特电子”、“徽石建材”等一批新上工业项目取得新进展;“新安源有机茶”、“徽山食用油”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县新城区完成投资3.43亿元,增长77%。已建和在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万宁板块路网基本形成,尧舜板块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入园企业14户。
农业:农业经济平稳发展。以“抓百村促千村”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四茶一竹一叶一花”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看好,全年实现茶叶产值1.8亿元,增长27%,其中名优茶产值占67%;菊花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值1.1亿元,有机黄山菊花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扩张,新增荣山茶厂、强英鸭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家;成功承办了'2007中国黄山有机茶暨名特农产品交易会,新安源公司向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体育健儿捐赠了价值150万元的有机茶;茶干产业迅速壮大,全县茶干规模生产企业已发展到9家,“龙湾茶干”被人民大会堂指定为宴会茶点。黄山佳龙公司与黄山旅游集团成功合作,五城茶干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基础设施和旅游业:多渠道培训农民工,全县输出劳动力5.8万人,劳务收入4.5亿元。加快推进以15个市级示范村、41个县级示范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3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黄村被国家综改办确定为全国4个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之一。旅游经济全面提升。出台了《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决定》,着力打造以“福山福水福人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品牌。旅游景区开发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岭南三溪景区建成开放,成为休宁旅游一大新亮点,并与夹溪河漂流共同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黄村、右龙、阳干等农家乐旅游持续升温,盐铺民俗文化园建设初具规模,学而酒店(一期)建成开业,凤湖烟柳度假酒店土建工程全面竣工。我县跻身“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并荣获“全国十佳”最具原生态的旅游大县。全年接待游客115.8万人次,增长30.8%,旅游总收入5.4亿元,增长58.8%。商贸流通持续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亿元,增长16.3%;完成外贸进出口1563.7万美元,增长35.4%。全面完成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年试点任务,全县新建、改建日用品和农资连锁农家店241个,以试点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社会福利事业:全县发放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共2540万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扎实有效,全县减少贫困人口1700人;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健全。新增就业岗位19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0万元,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员分别达9089人、14745人、8910人、10300人、4600人。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县启动21项民生工程建设,整合投入资金1.02亿元。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未参加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开,参合农民数20.93万人,参合率达88.3%。
招商引资和对外交往:2008年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72个,到位资金14.8亿元,增长32.5%,引进外资1143.6万美元,总投资4.1亿元的德青源华东生态农业项目落户我县,成为我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农业引资项目。对外交流日益扩大,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举办了《皇家密档与休宁状元》展,开创了该馆与县级政府合作的先河。瑞典瓦拉市民间艺术团、安徽省杂技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演出团相继来休演出,成功举办了中部六省曲艺大赛、状元文化活动周等活动。黄村与美国塞勒姆市结为姊妹社区,并完成“进士第”维修工程

当地特产

黄山名茶:琅源松萝产于万安镇福寺村松萝山,是我国最早的名茶之一,也是炒青的始祖,品质独特,闻名全国。白岳黄芽产于“白岳”齐云山,茶色黄隐翠,白毫显露,一叶包一芽,汤色清澈明亮,咽后生津止渴,名州炒青“屯绿”中的极品,产于流口镇名州村,有“头泡清,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还醇”的美誉。金台毛峰产于郑湾乡千金台村,芽叶肥硕,香高清鲜。新安源银毫近年新开发的品种,如针状,味浓厚,冲泡后汤中白毫显露。
箬叶:主产于各个乡镇的高山区,是休宁县主打的几个出口绿色农产品。
蓝田花猪:蓝田花猪是全国推广的19个猪种之一,产自休宁蓝田镇。蓝田花猪特点有三:一是瘦肉多,肥肉少;二是吃不择食,饲养成本低,出肉率高;三是产仔率高,大约有10-14头。休宁县兰花火腿厂以蓝田花猪为原料,腌的火腿,色香味俱全,畅销国内外。
五城茶干:主产于休宁县五城镇及下属的龙湾、双龙二村。乾隆皇帝南下江南时亲自品尝,称赞道“江南一绝”。自此五城被誉为中国茶干之乡。
五城米酒:原产地主要是五城及附近的几个乡镇,采用古法酿酒技术,保存了原浆酒的精华,是酒中的上品。目前五城米酒已申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相信在不久之后五城米酒将走出大山。贡菊,又名徽菊,与杭菊、滁菊和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贡菊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经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等功效。该县主要产于兰田、南塘一带。
竹器:休宁县盛产翠竹,历史悠久。目前该县张王楼制造厂竹雕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各国。竹制工艺品与竹编、竹雕、竹拼三大系列。竹编工艺形成于唐,发展于明清,产品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图案新颖,大多融实用与观赏于一体,传统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农礼品,现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竹编画和竹编动物等工艺品;竹雕为徽州传统“四雕”之一,主要产品有深浅浮雕笔筒等摆件,竹雕楹联,屏风和竹根雕人物等;竹拼系列是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的新型工艺品,有平面人物挂件、立体人物挂件和抽象装饰件等。

方言

休宁话,属徽语休黟片。徽州方言大致可分为休宁话、歙县话、黟县话、祁门话和绩溪话、婺源话这六个次方言。徽语是古代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徽州方言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土著方言,也是安徽省最难懂的土语群。明嘉靖四十五年《徽州府志》云:“六邑之语不能相通”。已故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徽州方言的几个问题》(民国23年《世界日报》“国语周刊”152期)一文中说:“在我已经研究的几种方言里,徽州话可算是够复杂的了。”他还说“在我没到徽州以前,我总觉得各县各乡的差别不过是声调的高低罢了,但是实际的现象,非但县与县之间是截然两个方言,就是一个县里各乡的音也有时候非分成两个系统不可。”这些史料都证明了徽州方言的复杂性。休宁方言可分为5片:海阳片(北乡片)分布在海阳、岩前、蓝田、渠口、万安、屯溪区梅林等乡镇,海阳话有19个声母,30个韵母和6个声调;
临溪片(东乡片)分布在原临溪区(东临溪、白际等乡镇)和市区屯溪区大部;
五城片(南乡片)分布在五城、月潭、山斗等乡镇;
溪口片(西乡片)分布在溪口、冰潭、江潭等乡镇;
流口片(西南片)分布在原流口区流口、汪村等乡镇和冯村乡大部。
注:其他方言,黟县话属徽语休黟片,分布在休宁县北部原儒村乡。婺源北乡话属徽语休黟片,分布在与婺源县相邻的花桥、板桥等乡和冯村乡部分村落;婺源东北乡话属徽语休黟片,齐云山上的大部分居民(如原渠口乡渠口村委会)使用。淳安话-遂安话属徽语严州片新安江水库移民使用。船上话属徽语严州片,类似浙江江山话。生活在新安江流域的“九姓渔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