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镇地图
秀水镇相关地区地图:
6.13暴雨
因遭受“6.13”暴雨连续袭击,乐昌市秀水镇一天然悬湖湖水暴涨,潜在的灾害危及周边三个自然村。该湖位于秀水镇东边排芳塘村委会水浸坪,四面环山,成锅状地形。每到下雨时,东边排村四周的雨水都汇聚于此湖,小雨小涨,暴雨暴涨。因该湖没有出水口,水满则溢,殃及王家排、石背和铜锣窟三个自然村150户790多口人的生命安全。尤其是溢水口下方140米处的王家排村小组,受到悬湖的严重威胁。1961年湖水漫顶后,洪水喷涌而出,挟带沙石狂奔而下,冲毁了王家排村的房屋和农田。这种潜在的自然灾害长期威胁着悬湖周边的三个自然村。这也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心头之痛。在采取根治灾害的措施之前,只能派出专人对悬湖水位进行长期监控,配备铜锣一只作报警之用,以便及时疏散村民。“6.13”暴雨期间,该地降雨量达107.2毫米,湖水暴涨9米多,湖水达数十万立方米,水面距溢水口仅2米多,险情一触即发。13日下午,当地党委、政府紧急疏散悬湖周边三个村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段。通道绿化工程
上年村通硬化路完成以后,该镇对绿化工程就已着手安排,特别是年初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该镇专门召开了通道绿化工程动员会,任务层层分解,适时令、早动手。现已完成通道绿化106公里,总投资185万元,占任务的106%,其中阳石线通道绿化6公里,栽植国槐5200株,垂柳4700株;西城武景点绿化工程设计绿化面积100亩,已栽植桧柏300株,侧柏2000株,红叶小扒1000株,小叶黄叶1200株;全镇各村完成通道绿化100公里。完成投资151.2万元。发展规划
2009年该镇总的目标是:镇工农业总产值达93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以上;加大山地综合开发力度,全镇林果面积达到8500亩;招商引资增长5%以上;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全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递增8%;农村扶贫开发、农房改造、以及沼气工程建设工作按上级要求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向“一类”镇冲刺;完成部分未通公路自然村公路;文教卫生进一步巩固,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争取再建1间希望小学;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98%;加强重大疫病控制能力;做好石漠化治理工作,以广东省小流域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确保生产用水方便和生活用水安全;加强边界睦邻友好关系,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09年,该镇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政府引导、农民主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目标,按优粮、调菜、兴果烟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继续抓好“一个果、一片烟、一只鸡、一头猪”的发展模式。一是新增规模1000亩左右的水果。二是发挥东边排“黄烟长廊”的优势,完成2009年种植黄烟1300亩的任务。三是按照市林业局《石漠化治理实施方案》发展种植2000亩金银花,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大力发展山地鸡、三元杂交猪的养殖,发展梅花猪养殖,实现年底出栏山地鸡7万多只、出栏三元杂交猪10000头,使梅花猪成为秀水的特色猪种。2、充分发挥秀源果菜流通合作社的作用。秀源果菜流通合作社要真正起到社团组织的作用,使广大农户感觉到有一个属于自己真正的家。农业办要和秀源果菜流通合作社密切联手,加强服务。一是技术服务,做好技术辅导工作,计划2009年举办黄烟、水果种植与管理技术等培训班12期以上;二是做好资金扶持;三是搭建好销售平台,解决群众销售之忧。要跟踪好“秀源”系列品牌的商标注册,并加快“秀源”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步伐,特别要扶持引导好已投产加工生产花生油、花生豆腐的秀水镇秀源食品有限公司。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发展:1、抓好未通公路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力争在2009年底完成2条通自然村公路的开通,硬化好3条以上通自然村公路,新建6个候车亭,方便群众出行。2、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抓好农村引水安全建设工作,以广东省小流域治理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按照“十一.五”规划设计,完成4个自然村的饮用水安全工程改造,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广东省小流域治理在我镇作为试点,08年已完成了项目的勘测设计,我镇要抓住机遇,配合好小流域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流域治理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3、抓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上级有关扶贫政策,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沼气池,继续抓好消山铜锣坪新村、大竹山下冲新村沼气池的配套建设。4、加快农村农房改造步伐,计划完成160户农房改造。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通过国土所、扶贫办等部门,争取上级扶持资金,09年完成160户,逐步解决农村住房难和危房改造问题。5、以“生态发展区”定位为目标,配合做好石漠化治理工作,继续抓好林业工作,要配合石漠化治理工作,抓好10个村委会的石漠化治理试点工作。按照乐昌市林业局制定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继续做好“1.24”冰雪灾被毁林木的造林工作。做好护林防火、封山育工作,切实扩大绿化面积。争取把消山和中排2个村委会申报列为广东省生态村创建达标单位。09年,按省、市石漠化治理工作要求完成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任务外,引进老板在秀水、西河、大竹山、大罗岭、何家冲5个村委会种植桉树8500亩,在芳塘和大竹山种植金银花1500亩,总面积达到10000亩。
三、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继续抓好三个水泥厂和水电站等民营企业的设备更新工作;要想方设法引进外资与秀水镇秀源果菜流通合作社开发生产“秀源”系列产品,把“秀源”商标打出去;完成09年25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力争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2009年,我们要继续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条例》,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积极开展创“双无”镇工作,实行《村民自治》,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合同制工作,搞好优质服务活动,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树形象,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向“一类”镇冲刺。(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包户责任制度和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度;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好创“双无”镇工作,抓好重心下移工作。(二)加强计生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抓好镇、村一级的档案管理,做到“三个一致”:工作手册、电脑、服务证相一致,搞好计生基层卡册工作。(三)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并且强化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实行合同制管理,推进优质服务。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四)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五)加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村委会、村民小组计生专干的工作水平。(六)开展好2009年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提高计生率,完成“四术”库存95%以上,“三查”到位率98%以上,计划生育率92%以上。
五、大力推进“劳动力”双转移工程的实施,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双转移”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重大战略决策。我镇要抓住双转移的机遇,加快本地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要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联合团委、妇联、农技站、劳管站等部门加大投入,扩大培训面,坚持定单培训,注重培训实效,提高培训就业率,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六、积极发展科教文化卫生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坚持教育优先,科技兴镇方针,努力办好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确保每个适龄儿童不因贫困而辍学。充分发挥秀水思源助学联合会的作用,在全镇范围内掀起遵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设施,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实现九年一贯制教育体制教学。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投资105万元新建中心小学住宿楼和厕所;投资55万元改造中学运动场。发挥好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和公共卫生网络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重大卫生事故和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2009年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与率9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98%以上。继续做好民政优抚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为孤寡老人、五保户、困难户排忧解难,保证优抚金、低保金和救济金的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的活动。
七、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一是要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法律知识,召开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向农民进行法制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用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要加大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一时难于解决的信访问题,要想方设法,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解释教育工作,绝不回避或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防止激化矛盾。还要做好边界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努力搞好睦邻友好关系;三是要加快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进一步加强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执法部门的综合执法力度。加强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切实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