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泰安市地图 > 新泰市地图 >
西张庄镇地图
西张庄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方特产

新泰密刺黄瓜是由新泰市西张庄镇孟村农民张连方、张凤明父子根据当地农家品种固有的优良性状,经过反复实践选择培育出的早熟、高产、抗病、耐低温的新品种。1955年,张凤明和其父亲在田间耕作时,偶然发现有比“一串铃”旺盛的新单株,根据经验判断,张凤明父子认为是“一串铃”和“大青把”的自然杂交种。而后张凤明用“大青把”作母本,“一串铃”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经过五年精心选育,一个理想的新品种——新泰密刺终于选育成功。该品种首先被长春市引种成功,故又名“长春密刺”。1985年5月,经山东省科委组织鉴定,确认“新泰密刺”是“长春密刺”的正宗。新泰密刺黄瓜株型匀称,茎粗节短,叶片较小,具有丰产性、早熟性、耐低温、高抗性、品质好等突出特点,幼瓜有棱有刺、刺瘤白色,果皮薄,果肉淡绿色,顶花带刺的嫩瓤肉不分离,脆嫩适口。既可生食凉拦,又能炒菜、做羹,从家庭便餐到高档宴席无不适宜。据化验测定,该黄瓜中含碳水化合物2%左右,蛋白质0.65%,脂肪0.3%,均高于一般品种;每百克黄瓜中含钙19毫克,含磷2毫克,含铁0.4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黄瓜性味甘寒,常食用有生津止渴,清热利水,降低血压,滑肠顺气等功效。新泰密刺黄瓜特别适宜于早春塑料大棚栽培。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定植。每亩5000株,亩产5000~10000千克,是国内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品种。该品种目前在新泰市年播种面积达15万亩,辐射带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20多个省市种植。总面积达120万亩,总收入60亿元。

招商引资

西张庄镇坚持以“开工促建设、以开工促大项、以开工促引进”,强化项目意识,落实专项责任,确保项目多引进、快开工、早投产、快见效。2008年以来,全镇共引进国内项目21个,合同引资额7358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4560万元。引进外资项目2个,合同引资额1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00万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总投资68800万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2个,过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过亿元的项目2个,目前有8个项目竣工投产,12个项目投资过半,年内24个项全部竣工投产。

科教文卫事业

一是科技工作。西张庄镇科协5年来向农民传授科学技术40多项,引进庄稼、果品、蔬菜等各种新品种40多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12处,举办各类培训班400余场次,80%以上的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其中取得农民技术员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180人。镇科协在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科普网络,制作了标准的科普宣传栏,配齐了村科普主任,使科技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二是教育工作。2005年全镇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95人,其中镇初级中学教师76人,小学教师119人。镇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人;中心小学1处,下设4处联小,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人。2000年以来,全镇共投入500万元,加强和改善了中小学建设,使镇初中小学的环境面貌和教学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顺利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5年镇初级中学中考上线140人,创近年来最好成绩。有5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泰安市规范化学校验收,成人教育培训中心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2001年被评为中华扫盲奖。05年9月被西张庄镇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泰安市教育强乡镇称号。三是卫生工作。西张庄镇现有镇卫生院一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人,现有床位20张。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增设发热门诊一处。2005年与新泰市人民医院合作,新上肝病、口腔和中医理疗专科,新增设备20台。现有村级卫生室30个,乡村医生83人。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100%,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文化事业。现有文化大院8处,每年在重大节日期间均举行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现有敬老院一处,于1986年筹建,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房间57间。2003年投资36万元扩建18间,扩建面积560平方米。04年投资5万元建门球场一处,新上健身器材一套,娱乐广场一处。院内现有管理人员8人,集中供养51人,集中供养率42.8%.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9568男20147女19421家庭户户数11614家庭户总人口(总)38991家庭户男19723家庭户女192680-14岁(总)87970-14岁男45450-14岁女425215-64岁(总)2802015-64岁男1430915-64岁女1371165岁及以上(总)275165岁及以上男129365岁及以上女145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8247

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依托聚集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农村新社区,引导农民向镇区转移,一期工程建设10幢多层住宅楼,现已竣工使用。始终把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依托祥云种业、富源丝绸、五环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全镇有机蔬菜面积1800亩,黄瓜育种面积4200亩,植桑面积3000亩。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实际问题抓起,突出抓好以路、水、电、医、学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三年来,投资1300万元新建公路48公里,实现村村通。投资1200万元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镇4万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实施了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5处中小学校全部被验收为泰安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居全市前列,获泰安市教育强镇称号。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科技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全镇上下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党建工作

镇党委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做好机关党员和农村党员的教育工作。规定机关干部每周五下午观看远程教育节目,每个村天天都要有人观看节目。二是大力开展党员责任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镇党委结合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实际,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各村党员的年龄、文化、能力素质以及家庭情况,并收集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到了需要党员发挥作用的支点,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确定了“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思路,设立了100个党员责任区。广大党员通过设岗定责和责任区,找到了发挥先锋作用的载体。三是推行了农村共产党员挂牌活动,每个党员大门口都挂上统一制作的“共产党员门牌”,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四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提高农村发展党员的质量。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注重从经济能人中培养党员发展对象,把一些年轻有为、有致富经验的能手逐步培养成党员,把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充实到班子中。镇党委按照“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从实际出发,向群众学习,与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全镇上下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一)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建设为民服务大厅,镇党委班子成员轮流在大厅值班,在为民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正在西韩村、前高村进行试点。(二)按照部署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按照真正给群众带来实惠,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主权利得到保障的要求和“五好五新”的标准,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2003年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以来,全镇累计完成投资900万元,整修道路46公里,涉及20个行政村。实施联村供水工程,投资340万元完成了沿柴汶河10个村的联村供水工程,5200户,1.5万人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合率达到100%。所有村80%以上的户通上了有线电视。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建立高标准的农村财务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农村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