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怀化市地图 >
溆浦县地图
溆浦县相关地区地图: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金、银、铜、铁、锰、锑、硅砂(全国之冠,储量达10亿至20亿吨)、瓷泥、煤炭(储量8000万吨)、石煤(上亿吨)、金刚石、石灰石(总储量超过50亿吨)。

风土人情

溆浦龙灯是春节的一大景观,晚上穿街窜户鞭炮声声犹如一条彩龙在畅游欢呼,溆浦龙灯用竹织成骨架,全身白纸裱糊,内燃白烛.相传起源于唐朝,是我国龙灯的原形,至今溆浦人仍然保留这种非常原始的龙灯。溆浦龙灯的表演非常热闹,一伙龙灯有牌灯、故事灯、蚌壳灯、船灯、车马灯等相配合,有非常粗野的艄公艄婆,涎水宝等人相伴,其后是狮子和阳戏班表演,热闹非凡。溆浦是屈原流放地,龙舟竞渡热闹非凡,溆浦以阴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的习俗,先源于东汉援平一溪蛮。溆浦龙舟竞渡在大河(沅水)和小河(溆水)。大河龙舟结集点在江口镇;小河在溆浦县城。大河龙舟是专供龙舟竞渡的船,船可载六十余人,兄渡时,原始粗犷,有很强的争斗性,而且有专供龙船停放的龙船亭,曾多次参加岳阳龙舟表演赛。小河龙舟、船小灵活,竞渡前需到溆水南岸屈原庙中紫祀,竞渡时两岸人声鼎沸,场面壮观,凯旋者,要杀猪宰牛庆祝。《湖南通志》:“龙舟竞渡最早始于武陵”。故溆浦是龙舟的发祥地。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溆浦的龙潭被歼灭。同年日本在芷江受降。至今仍有不少日本人于清明节前后来此纪念。

知名人士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土家族,湖南溆浦人。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1918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1919年她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四大后增补为中央局委员。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1923年领导上海丝厂和烟厂的女工罢工。1925年去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坚持斗争,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被反动派残酷杀害,年仅33岁。向警予同志纪念馆,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女战士、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溆浦县城城西前身是向警予故居管理所。1981年7月1日开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纪念馆。纪念馆由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向警予故居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一栋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1200多平方米。故居院内有“故居复原陈列”和“向警予同志手迹展览”,展出实物40多件和她学生时代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以及从事革命活动撰写的文稿、书信30余件;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在故居的东侧,展线长41米,陈列面积84平方米,展品中有向警予同志学生时代用过的书篮、梳妆盒、针筒、鞋刷,有在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撰写的文稿、书信手迹;在纪念碑广场,有座向警予同志塑像纪念碑,高9.4米,镶刻有蔡和森同志1928年7月在莫斯科撰写的《向警予同志传》全文。为纪念向警予烈士牺牲80周年,学习她的革命精神,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网上“向警予纪念馆”
向仲华:向仲华:(1911-1981),男,汉族,1911年8月生,湖南省溆浦县观音阁镇黎池湾村人,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将军衔。1927年初在中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1929年初马日事变后在长沙市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占长沙时出狱,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军团第8军军部秘书。1931年任红8军第4师政治部秘书长。1932年起任红3军团第4师11团党总支部书记。1933年6月起任红3军团第4师11团政治处主任,不久改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担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6年春科改部,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6年调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社长。1937年夏报社改称《新中华报》社仍任社长,并任军委红军历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初期仍任《新中华报》社社长兼任新华社社长,领导报社及时报道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事迹,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任编辑。1943年1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参与组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2月起任冀东纵队第13旅【第12旅】副政治委员。1946年9月起任冀察晋军区第2纵队【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2月起任冀察晋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第68军政治委员(军长文年生),6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兵团党委常委。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至11月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0年6月至11月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军委装甲兵党委常委,1950年11月至1957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装甲兵党委副书记。其间:1950年11月至1951年9月兼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装甲兵政治部主任;1954年5月至1957年11月兼任装甲兵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7年2月至196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装甲兵党委副书记。1965年6月至1972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1965年7月起)、副书记(1971年4月起)。1972年4月至1977年9月25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72年6月起)。1977年9月25日至1980年1月11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委员,1980年春节期间因肝病入院治疗,1980年1月11日至1981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其间:1977年11月起任广州军区党委书记,1980年4月起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三书记。在广州军区担任政治委员期间与司令员许世友将军,一起共同担任1979年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广西战区的最高总指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21日因患慢性重症肝炎医治无效,在广州病逝,终年70岁。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达,向达,(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着重于敦煌俗文学写卷和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完成力著《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翌年刊出《中西交通史》。1935年秋赴欧洲,访求中西交通史、敦煌写卷、汉籍及俗文学写卷等重要资料,1938年秋,携带数百万字资料返国。返国后,先在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不久转任昆明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1年,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西北史地考察团,向达代表北京大学于1942年春到达敦煌,考察了莫高窟(千佛洞)、万佛峡等。返重庆后,发表《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及其连带的几个问题》。1943年7月~1944年,向达作为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组长,再赴河西。他两到敦煌,除对敦煌地区诸石窟留下了重要记述外,写成多篇有关敦煌和西域考古方面的论文初稿,后来陆续发表。1949年后,向达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第二所副所长兼学部委员等职。1959年以后刊出了一系列中外交通史资料,并发表有关中西交通、南海交通、敦煌学方面论文多篇,出版了《蛮书校注》。

经济状况

一、综合:“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9.6:24.8:35.6调整到2010年的22.5:36.6:40.9。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企业达33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8家,从业人员2.3万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1亿元,年均增长23.5%,实现利税总额1.4亿元。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1家,共实施工业项目52个,完成工业投入45亿元,其中技改项目38个,总投资35亿元,年均增长35%。并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加快节能减排的实施意见,加快淘汰铁合金、电解锰、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实现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5%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8%,工业占GDP比重为24.1%,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2007年城镇化率25.7%,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市场物价呈较快上涨趋势。2007年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幅度较大。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6.2%,居住类上涨8.7%。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我县紧紧围绕“十一五”节能降耗的主要目标,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成了节能降耗年度目标。2007年,全县单位GDP能耗0.81吨标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3.3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8.9%。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全年发生生产事故76次,比上年下降6%;造成死亡28人,下降15%;重伤74人,增加32%;直接经济损失287.8万元,比上年增长42%。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数1.56次,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58人。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1000公顷,增长0.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2060公顷,增长0.07%。油料种植面积15570公顷,减少4.7%。棉花种植面积730公顷,减少2.7%。蔬菜种植面积8860公顷,增长4.7%。粮食总产量38.44万吨,增长6.2%,其中稻谷产量29.12万吨,增长2.36%。全年出栏肉猪76.87万头,增长3.49%;出笼家禽771.86万羽,增长9.4%;水产品产量7247万吨,增长16%。农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县粮食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25.8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油料占总产值的比重为2.1%,上升0.1个百分点;棉花所占比重为0.89%,上升0.9百分点;蔬菜所占比重为22.62%,上升7.07个百分点。全县生猪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25.35%,下降0.32个百分点;家禽所占比重为6.25%,上升0.39个百分点。现代林业示范县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纯林产值达1.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07年,我县加大水利投入资金,增加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我县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工作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学生学杂费免除率春、秋两季均达到100%。完成了上级下达的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逐步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共有60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参合率达8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始解决,2007年解决了2.48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1.23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完成增加值10.22亿元,增长24.0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36亿元,下降6.6%;重工业增加值10.46亿元,增长31.2%。骨干企业明显增加。一批新建企业建成投产,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全县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3家,这些重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六种主要产品产量五增一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32.85万吨,增长9.59%;聚乙烯醇4.11万吨,增长7.61%;水泥66.34万吨,增长7.09%;发电量25447万千瓦时,下降1.66%;铁合金4.47万吨,增长20.4%;人造板4.2万立方米,增长2.83倍。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10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73亿元,增长82.7%;实现利税1.78亿元,增长64.9%;亏损面为10.2%,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采矿业分别比上年新增利润3662万元、268万元,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减少611万元。建筑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6家,完成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8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5.95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持续高位增长。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近几年来的持续高增长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70亿元,比上年增57%。技术改造投资7.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倍,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4%。房地产市场持续旺盛。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158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倍。施工面积20。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倍;竣工面积2.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倍;商品房实现销售5.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2%;商品房销售额74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倍。
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增长1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1%。分地域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8.75亿元,县以下零售额7.76亿元,分别增长22.24%和15.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81亿元,增长18.34%;住宿餐饮业2.6亿元,增长21.69%;其他行业0.06亿元,增长15.89%。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0.39亿元,下降38.6%,占贸易业的比重为2.3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外贸进出口总额再上新台阶。2007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850万美元,其中出口750万美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引进内资项目32个,合同资金15.54亿元,到位资金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9.0%。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入境旅游者4万人次,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170万元,增11%。
七、交通和邮电: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07亿吨公里,增长4%;旅客周转量5.77亿人公里,增长3%。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742万元,增长7.24%;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1084部,拥有移动电话1136部,宽带网上户接近1万户,达9713户。
八、金融和保险: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15亿元,比年初增加6.75亿元,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3亿元,比年初增加2.22亿元,增长17.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53亿元,比年初增加0.69亿元。工业贷款余额2.07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保险业快速发展。2007年各项保费收入8.71亿元,增长35.5%。其中:寿险0.61亿元,增长17.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科技部门成功举办了“第28届怀化电力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青少年爱科技的兴趣;真诚邀请、精心组织中科院院士姚守拙率团来溆进行科普考察活动,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听讲;积极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发放科普资料10多万份,现场解答农民科技咨询1000多人次。全年新发展县、乡级科技示范户35户,省级科技示范户4户。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县有普通中学59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小学324所、公办幼儿园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81329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2446人、初中生22637人、小学生4624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475人。1所挂牌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全面启动“名师工程”、“学历提升工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2007年我县拥有中小学专任教师631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20人、中学一级教师1239人、小学高级教师1899人。
湖南溆浦县洪水致800多考生转移考点:2010年6月8日上午,怀化市溆浦县突降大雨,到中午时分,楚才中学考点因地势较低被洪水围困,15:00将要举行的外语科目考试难以按时进行。经请示省教育考试院,启动应急预案,外语科考试延迟于16:30开始,按正常的考试程序实施,考试安全顺利进行。上午11时30分,地处溆水河畔的楚才中学考点被洪水围困,洪水淹至一楼考场处,整个考点成为一座孤楼,考生不得不在洪水中度过上午的考试。溆浦县教育局立即将情况逐级上报后,省高考巡视组、怀化市政府和教育局负责同志立即赶往溆浦县坐镇指挥。省教育考试院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研究,迅速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并要求确保涉考人员人身安全,确保考试安全顺利进行。楚才中学考点设27个考室,共安排考生810人。从洪水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溆浦县副县长陈正平带领电力、林业、公安、城市管理执法、交警、人武部400多名党员干部在考点外守候,考试一结束,干部、干警们就甘当人梯,将学生一个一个地背出考点,县人武部还组织4个应急小分队,用救生艇转移困在楼上的学生,将楚才中学考点的考生全部安全转移。根据应急预案,在地势较高的溆浦县二中启用23个备用考室,在卢峰镇中学启用4个备用考室。12:30起,教育、公安等部门开始组织考生和考务人员乘冲锋舟转移到备用考场。据怀化市教育考试院介绍,此次启用的备用考室全部装备有视频监控系统、身份证识别仪、无线通讯屏蔽系统等设备,与标准考室配置相同。16:20,所有考生和考务人员安全转移到备用考场。考生接受安检后进入考室,在确保试卷安全保密的情况下,外语科考试延迟于16:30开始。考试结束后,溆浦县有关部门为考生和考务人员提供了盒饭和饮用水。此次考生转移过程中,考生积极配合,心态平和,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现象,没有一名考生因灾影响考试。潇湘晨报记者胡力丰通讯员沈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7年,我县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积极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得到加强。现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综合医院2家,中医院1家。全县拥有主任及副主任医师56人,主治医师246人,加强了农村村级卫生组织建设,拥有农村卫生员820人。体育事业有新成果。全年成功举办5次县级运动会,18次中小学田径赛,7200人参加了比赛。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据测算,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24‰,死亡率3.4‰,自然增长率6.84‰。200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75.53万人。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化纤,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生产等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环保事业呈现可喜变化。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03%;重复用水率为85.71%;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2.22%;SO2排放达标率为91.92%.全年财政共投入环保资金1013万元,比上年增长53.95%。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4455元,增长15.5%。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48人,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2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110户。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资金100%按规定拨付发放到位。年内改扩建1所乡镇敬老院。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5元,比上年增加139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6282元,增加1130元;经营净收入147元,减少70元;财产性收入52元,减少43元;转移性收入2688元,增加469元。八大消费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8%,衣着支出增长16%,居住支出下降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0%,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下降0.3%。恩格尔系数为45.66%。农民收入增速加快。据国家调查队抽样调查,200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98元,增长12.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06元,增长23.2%;家庭经营收入1912元,增长8.4%。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24元,比上年增长31.8%,八大类消费中:吃、住、用、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类支出大幅增加,与上年比增速超20%;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类支出有所下降;穿类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7台,洗衣机8台,电冰箱14台,摩托车4台,移动电话61台,分别比上年有所增加。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7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40平方米,达42.36平方米。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采矿、聚乙烯醇、家禽、水产品、木材、朱红桔、脐橙、鸡蛋枣、脆蜜桃、龙潭李、腰带柿、金银花、菊花、杜仲、厚朴、天麻。

溆浦县情

溆浦县,位于湘西与湘中结合部。溆浦县境内高山耸峙,中间中溪河形成的河谷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无霜期280天,年降水量1,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湿和,物产充裕,矿藏丰富,是投资开发的一块沃土。境内湘黔铁路贯通东西,长80公里,设有10个车站,从溆浦起程,北到北京,南至广州,东抵上海,西通西南各省。公路颁布密集,320国道,省道纵横全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湖南四大河流之一的沅水流经县域24公里,设有5,000吨级的江口码头,上通湘黔,下达洞庭,直入长江。已开通了2.5万门程控电话,建立了各种寻呼台,开通了移动电话,并建立了电脑网站,可办理国内国外一切电报通讯业务。能源供应充沛,华中大电网10万伏和3.5万伏两组“双回路”线横贯东西十个乡镇200公里,县属小电网3.5万伏线路纵横全境,1万伏线路已送至各乡村,1994年被定为第一批农村电气化建设达标县。溆浦物华天宝,特产资源极其丰富,水果品种370种,年产量在35.2万吨以上,尤以朱红桔、脐橙、鸡蛋枣、脆蜜桃、龙潭李、腰带柿饮誉全国,被誉为“全国水果之乡”,特别是十乡百里十万亩枣果基地享有成名,枣果年产量达5万吨,有着“南方枣乡”的美称。此外,中药材面积4.5万亩,年产量达2,000吨,主要产品有金银花、菊花、杜仲、厚朴、天麻等30个品类,成为远近闻名的“药乡”。境内河流密布,水量充沛,有大小河流240条,总流程2,194公里,其中溆水全长143公里,许多落差极大的飞瀑流泉和急流险滩,孕育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水能蕴藏总量达53万千瓦,开发这些水能,单位投入为全国水电最低标准,水能作功为全国最大。溆浦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锰、锑、硅、砂、瓷泥等37种,潜在价值达300亿元,其中青界球状瓷泥质量极佳,是怀化“四珍”之一,列入“国宝”,特别是硅砂最大质优为全国之冠,储量达10亿吨,被国家定为重要优质硅砂基地。全县煤炭储量有8,000万吨,石煤上亿吨,为湘西的重要能源基地。水果加工:全县目前已形成以罐头产品为龙头的109家水果加工企业,但年加工能力只有1.2万吨,还不到水果年产量的十分之一。而近几年来,水果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已建成的这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大多数停留在简单加工层次上,档次低、精品少、规模小,亟待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目前,溆浦周边县以及怀化市还没有一家成规模、上水平的水果加工企业,因此,在溆浦投资水果加工业,效益将十分可观。水电开发:全县已建成刘家坪、芹江等各类电站44座,装机5.6万千瓦,年发电量2亿度左右,但还不到开发总量的六分之一。溆浦的水能开发由于地理环境独特、水位落差大,溪河流域均可实行梯级开发,而且绝大多数建站区不需移民,水能作功大。矿业:全县有锑、锰、钒等矿产品加工企业18家,硅砂、原煤等采掘企业46家。年产精锑0.66万吨、煤50万吨、硅砂18万吨、工业硅0.5万吨……,这些矿业开发与丰富的磁道资源相比,恰似沧海一粟。不仅矿业的开采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矿业精深加工上大有潜力可挖。现有矿产企业,急需引进新技术和资金,进行改造,提高加工水平和扩大生产规模。,小城镇建设及旅游开发:随着溆浦改革开放的深入,省道1802、1840和国道320线都有望要扩建改造,特别是湘黔铁路复线建设为溆浦小城建设带来良机,随着溆浦火车站搬迁升级及配套的小区城镇开发,将会有35个项目需要建设,需资金投入10亿元;城区公园,思蒙、银珍电站、小江等一些旅游区的开发,也都有着十分诱人的效益。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秉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唯求其活”的原则,热情欢迎海内外客商来溆浦投资。为了改善全县的投资环境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文件,在立项、土地使用、电力供应、费用收取、工商登记、权益保障等方面为投资者作出了明显的优惠,确保客商企业在溆浦有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