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怀化市地图 > 溆浦县地图 >
水东镇地图
水东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水东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南32km,北纬30°47′,东经118°57′。水阳江东岸。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交界处。西与宣州市杨林乡隔江相望,其北部力宣州市孙埠镇衔接,镇域内多山和丘陵,地形复杂,高低落差大。东部、北部为低山区,高程在300~600(黄海高程)之间,中部和南部为丘陵区,高程在200以上,四部水阳江沿岸地段地势低平,高程在30~50左右。
(一)气候气象:水东镇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日阳长,温差大;无霜期长,属季风气候显著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常年主导风同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42.30℃,极端最低气温一12℃,年平均降水量1500mm,年蒸发量1550mm,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年。
(二)水文地质:镇城内有水阳江、朝阳河、武山河、兵山河等主要河流。其中水阳江沿镇域西部边缘而过(水阳江河道中心线即为镇域界线)。朝阳河、武山河、兵山河均属季节性河流,暴雨后流量大,山势猛,烘汛期沿河部分地带为淹没区,呈典型的,ij区河流特征,最终汇入水阳江。水阳江起源于宁国市域〕11区,水流量大,季节性通航。因上游为山区,烘汛期间沿江部分地带皆受洪恩,在小镇域西剖沿江地段也受洪患威胁。镇域内地质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变质岩;各系地层较齐全,属地震六度烈度区,对城镇建设影响不大,但在山区村镇建设需避开滑坡崩塌地段,以免造成危害。

名胜古迹

水东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苏轼题诗描绘的虔州八景,水东就有两景,即马祖岩和尘外亭。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景观发生了变化,知县张照乘便在宋代八景的基础上重新评定了赣州八,水东占了两景,即天竺睛岚和马崖禅影。1997年赣州市政府组织专家重新评定宋城八景,水东仍占而两景,即马崖禅影和榕风窑韵。明代右丞相、赣州知府汪广洋在赣州为官时曾写下赞美水东风景秀丽的诗篇《赣城水东》:“烟江水花净,风潭云树齐。倒藤悬宿鸟,绝壁挂晴霓。岑岭步忘返,空冥思欲迷。尘缨如可浣,予亦赋幽栖”。水东名胜古迹遍布全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为了保护好境内的文保单位,市文化局和当时的水东乡政府1992年联合下文成立水东乡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黄圣茂,有业余文保员12人。
七鲤镇古瓷窑遗址:座落在七里、沿垇两村境内,323国道南侧,贡水北岸,因窑址集中于七里镇而得名。始烧于唐代,宋代最为兴盛,是宋代江南四大窑场之一,宋代外销瓷产地之一,元代开始衰落。现遗址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出土瓷器主要为民间日用品,有青釉、影青釉、白釉、褐黑釉瓷,器形多碗盏、杯、碟、壶、钵、罐、枕、瓶等,并有狮、蟾蜍等形象精美的高档瓷,器表有刻花、划花和模印的连、菊、鸟、云、山、水、乳丁刻等纹饰。七鲤窑的青白釉瓷器可与同时代景德镇的同类产品相媲美,各类瓷器曾出口到欧洲、日本、韩国等地。七鲤窑的装烧工艺在唐末五代时采用垫柱支钉叠烧,宋代以后,则采用垫饼匣钵装烧,窑型以龙窑为主。1986年曾在张家岭清理出两座并列的宋代龙窑,各长30多米。该遗址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马祖岩:位于马祖岩村第10村民小组,沿垇村第11村民小组境内,离市区3公里,岩巅为佛日峰,海拔264米。据清同治《赣县去》记载:“马祖岩在城东六里许,昔马祖曾欲栖于此,故名”。马祖,唐代著名僧人,本姓马,名道一,或称马祖道一。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住南昌附近的钟陵开元寺传法,被称为“洪州宗”,贡水东岸的马祖岩即以马祖为名,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马祖岩古木参天,离闹市而入山林,似脱“红尘”而入“仙境”,居云端而观人间。宋代,马祖岩已是赣州著名的游览胜地,当时,山上建有尘外、云端、驹岩、一憩、吸江5亭供游人休息和观赏。苏轼、李朴、廖刚、文天祥等人均登岩观赏,并留下诗篇。明代万历(1573~1619)初,僧人悟学与其徒本慧在佛日峰建马祖岩真如寺,当时香火旺盛。清后期,香火逐渐冷落,民国时期仅存寺一座。建国后,香火清淡。1966年,马祖岩附近的几个生产队将寺拆毁。寺庙前峭壁上有一洞穴,穴内原有宋代以来的题刻6品,现仍保存元、明、清题刻4品。1988年12月,赣州市人民政府将马祖岩题刻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渤公祠:李渤公祠是李老山村的李氏先民为纪念其祖先李渤而兴建的宗祠,位于李老山村的西北角,始建于唐代,迄今已1100多年。李渤(773~831),字浚之,河南洛阳人,唐贞元年间(785~804),在庐山白鹿洞隐居,号白鹿先生。长庆年间(821~824)来赣州任刺史。在任期间,为赣州百姓免除赋米2万石,废冗役1600人,移税钱200万,深受赣州老百姓的爱戴。后任信州、江州刺史等。李渤为人孤操刚直,精通诗文书画。李渤次子李默随父亲来到赣州,非常喜爱赣州的山水风光,因家虔州水木洞(今李老山村)为虔人,从此在赣州定居,迄今已49代、1100多年。赣江之滨的水木“山水奇胜,大姓李氏,世居其先,以仁者之道,表示其乡,乡人尊敬之,尊称其山为老山”,说明李氏在此处定居久远,影响巨大。李渤公祠自唐代建立后,历代不断维修,香火不断,现该建筑物墙上仍保存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的铭文砖。1995年冬,李老山村的李姓村民又自筹资金对李渤公祠进行维修。李渤公祠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是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唯有中间的正厅部分高出数10公分,祠堂进深9.25米,宽11.20米。门前右边一株,左边两株古樟将祠堂覆盖。三株古樟的树龄均在500年以上,祠堂四周绿树成荫。李渤公祠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桥:位于沿垇村竹山自然村,为赣县桃源通住贡江小溪河上的一座条石单孔拱桥,原名白塔桥。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邑人郭世传、郭绍宗建。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王庸立桥碑。南宋咸淳十年(1274),邑人池梦鲤中恩科状元,为庆祝池梦鲤中状元而将此桥改名为状元桥。明正德十三年(1518),郭仁重修并立碑亭。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因洪水荡击,桥被冲坏。乾隆三十六年(1771),贡生袁家祺倡建,袁家德作白塔桥记。乾隆四十二年(1777),袁家保在桥头建茶亭。嘉庆十七年(1812),知县邱安校又组织邑人重修。状元桥长22.6米,宽4.9米,用红石砌成。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行政区划

[2008年代码]360702101:~001水东居委会~002下沙窝居委会~003菜园坝居委会~004七里居委会~200沿垇村~201七里村~202水东村~203马祖岩村~204红星村~205正兴村村~206虎岗村

历史沿革

以境内地片水东得名。解放前夕为赣县水东乡及七鲤乡一部分。1950年5月划属赣州市,设置水东乡、七鲤乡,属郊区。1951年10月属第六区,12月属郊区。1952年4月撤销区建置后,分设水东、虎岗、沿垇、七鲤4乡;1953年8月属第三区;1956年1月改为水东办事处,仍辖水东、虎岗、沿垇、七鲤四乡;同年6月,撤办事处,隶属农林水利局;1957年5月4乡并为水东、七鲤2乡,属郊区;1958年10月属章贡乡;同年11月成立跃进公社,与章贡乡政社合一。1959年10月改名水东公社(又名水东乡,1966年撤消乡名称)。1968年11月,水东、水西、白云、南桥公社设立郊区公社。1972年11月撤郊区公社,恢复水东公社。1984年4月改为水东乡。1993年改水东镇。1997年,面积24.8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李老山、莲蓬、虎岗、水东、马祖岩、红星、沿塅、七里8个行政村及水东、菜园坝、七里、下沙窝、赣州第二木材厂、赣州电机厂、赣南农药厂、赣南造船厂、江西齿轮箱总厂、赣州贮木场、赣南化工厂、赣州铝厂12个居委会,镇政府驻岗上。

历史沿革

水东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据记载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唐朝初期境内长番岭(今名茶花岭)已形成村落,后过现址。中心镇位于水阳江东岸,江水从镇西流过,与水西村(个杨林乡西戴村)隔河相望,故名“水东”。水丰镇原为三个自然村:孟家滩、沈家巷、关家村,随着岁月流逝;不断发展,三村连成一体;形成集镇,解放前水东镇按原三村设水淳、心、学区三集中心镇位于宣、宁、广、郎二市二公交界处,水阳江畔,交通便利,是周围上特产品集散地,各种l产汇集水东,以水路运往南京,上海等地,市场繁荣;商品云集,曾有‘叫。南京”之称。明、清时期庙宇庵堂甚多,香火旺盛;1870年,法国、西班牙等国传教士相继来此传教;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大主教堂。解放后,水东镇成立农委会,设胜利、民主、自由三村;一五二年三村井镇后改名为胜利街、自由街,一九五八年成立压英公社(后更名为水乐公社),一九六一年建区划社,原水乐大公社划为武山、杨林、水东三个公社,一九六五年将水车公社所辖的水东镇大队划出,为县辖水东镇,一九六九年撤区时,武山公社、水东镇又并于水东公社,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至一九八四年九月,水东镇再次划为县辖镇,一九八四年九月经地、县两次批准撤乡(水东公社)留镇建为区级镇至今。

社会经济状况

宣城市是安徽省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好的地区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在省内都位居前列。而水东镇靠近物产丰富的皖南山区和地区中心城市宣州市,交通便利,历史卜即是著名商被;是宣州市乃至宣城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城镇之一。根据宣城地区城镇体系规划资料,在宣城市62个城镇中,其城镇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宣州市、宁国币、远县、郎溪、广德、绩溪县城之后,位记其他建制镇前列。历史上,除传统农业以外,商贸是水乐经济的特征,是阎边乡镇土特产品(柴、木、竹、纸、炭)的集散地,在此通过水陆路运往芜湖、南京。八十年代以前,镇区老街即由“服装一条街”;说明传统上水东人的商品经济意识就比较强烈。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崛起,形成了贸、工、农一体的新的经济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