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淮安市地图 >
盱眙县地图
盱眙县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始终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品位修编县城总体规划,不断强化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布局规划,突出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力度,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做到先规划再建设、无规划不建设,全县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镇村布局规划和城乡详规编制工作。2005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启动并全面完成全县镇村布局规划工作,涉及10个乡镇、224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11个场圃、2711个村民小组;为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按照西部旅游区、中部商贸区、东部工业区、北部政务新区的城市格局,全面启动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完成淮河北路、金源北路两地块2平方公里的详规编制,完成金源南路、金鹏大道4000多米的沿街街道空间设计,同时启动沙岗片、金源南路东侧、收费站周边、宣化街四块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总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沙岗片、收费站周遍地块详规在上海同济大学的编制下,已进入总体规划评审。县城区和各镇区详规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围绕“将县城区建设成中等城市”的目标,启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与省规划院、上海同济大学规划院签订了业务合同,编制工作全面开展,整个规划修编工作将于2006年底完成。新一轮规划将于2006年底完成。航拍240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建成区区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5万人左右。
建设成就:“十五”以来,通过不断加大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优化提升城市环境和城市品位,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城市,全县城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围绕“显山、露水、拓绿”,先后建成2.9平方公里的淮河风光带,将第一山公园由原来的12公顷扩大到200余公顷,新开辟1.8平方公里的都梁公园,新建了水陆兼备的占地3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园,整个县城被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截至2005年底,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4.95万人,人均道路面积达16.1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2.95平方米。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累计投入32亿元,相继新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疾控中心、文化馆、体育馆、图书馆、少年活动艺术中心,盱眙实验中学、盱眙县外国语学校等一大批城市公共设施,新建了山水广场、新世纪广场、商贸中心、东方商城、国贸中心等一大批三产服务项目,盱眙宾馆、金谷园饭店升级为三星级宾馆。按照四星级标准设计,投资1亿多元的香江国际大酒店也将投入运营,投资近2亿元的新泗州君悦大酒店工程已经投入使用。通过大力实施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小城镇建设、“三电”建设等,城镇面貌大大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大力开展生态盱眙创建活动,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大力开展平安盱眙、诚信盱眙创建,发展和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围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特别是2005年以来,五好家庭、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登上新台阶,以市场、街道、社区、集镇、绿地、公园和主次干道为重点,深入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城市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四化”工程,2005年再次被授予省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城市称号。一个安全有序、整洁靓丽、文明向上的盱眙正走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城市管理:近年来,盱眙按照“白天看净化、晚上看亮化、晴天看绿化、雨天看硬化”四化要求,不断强化城市管理,理顺城市管理关系,创新工作机制,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了“一大改善、二项强化、三项提高”,即大大改善美化了城市环境容貌,进一步强化了城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自身管理,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相关的设施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执法范围扩大,由县城区逐步实现了县乡全覆盖;城市管理职能配置更加科学,成立了县城市管理局、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行使市容环卫、公安、交通、环保、城市绿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专门成立了全县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督查工作办公室,形成了义务劳动制度、交办落实制度、突击整治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惩考核制度,建立了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盱眙楼市:圣地亚上海花园位于盱眙龙泉湖景区,北靠穆山公园,南面龙泉湖风景区。紧邻宁淮、宁宿徐高速公路,自驾至南京、淮安均不到一小时车程,已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项目占地718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分三期开发。一期共推出8栋低密度多层景观住宅,总计270套住房,户型设计简约实用,面积横跨69~116㎡,有两房、三房,以及二、三期即将推出的四房。

人文历史

盱眙人文荟萃,英雄辈出。历史上盱眙籍比较杰出的人物有,古代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陈婴,起兵反秦,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怀王;三国时,官至司徒,受封东阳侯的政治家陈桥,佐魏文帝登基,稳定政权;唐朝时,以骁勇驰名的军事家刘金,破秦彦,败子儒,屡立战功;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率兵推翻元朝,当了明朝开国皇帝。近代,20世纪30年代初,任中共盱眙县委书记的李桂五,组织西高庙农民武装暴动,成立盱眙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中,爱国绅士王养吾,组织千名民练抗击日军;解放战争时,人民解放军炮兵英雄王工一,在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历代不少名人在盱眙留下足迹。春秋时,齐国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在盱眙经商时,留下了管鲍分金的传说;“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盱眙写了《早发淮口望盱眙》的诗篇,唐诗人常建任盱眙县尉时留有《晚泊盱眙》诗,韦应物、李绅、韩愈、白居易、温庭筠等名家也在盱眙留有诗文;北宋时,苏轼、黄庭坚、米芾曾到过盱眙留下墨宝,每山至今尚有苏轼、米芾的摩崖;南宋时,爱国诗人陆游曾到盱眙写有《盱眙军翠屏堂记》,杰出诗人杨万里在盱眙也留有多篇诗作;明代,燕王(后为明代祖)朱棣曾率“靖难师”到过盱眙;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也在盱眙留有诗篇。抗日战争期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等在盱眙指挥华东地区军民抗战。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等也来过盱眙。盱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盱眙是江苏省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1954年,中国科学院在鲍集镇下草湾引河东岸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将江苏的人类历史上溯到四、五万年之前。盱眙是江苏省古文化遗址较多的县之一。全县已经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有60多处。位于维桥乡南约5公里处的范家岗,系新石器时代遗址。此外,还有钻墩遗址(仇集镇)、六郎墩遗址(河桥镇)、龙墩口遗址(观音寺镇)、孙墩遗址(马坝镇)、刘岗遗址(兴隆乡)、项王城遗址(盱城镇)、古城岗遗址(王店乡)、东阳城遗址、明祖陵、古泗州城遗址(淮河镇)等。盱眙是苏北地下文物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盱眙陆续出土一批重要文物,金、铜器有:西周铜鼎,春秋吴国铜也,战国圆壶,秦始皇诏铜权,汉代博山炉,东汉神兽镜和铜灯等;木漆器有:西汉木刻星象图,汉代漆器等;陶、瓷、玉等器有:西汉茶黄釉双耳铺首瓿,西晋墓砖,唐代越窑青瓷海棠杯,宋代影青高足杯,元代磁州窗人物山水罐等。其中,1974年8月出土于东阳故城的西汉木刻星象图,据南京博物院考证,该图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一颗彗星记录大致吻合,从而断定其为彗星运行图。以前公认公元66年的耶鲁撒冷彗星图为世界之最早者,而盱眙东阳出土之图比它还早110年。该图被定名为“盱眙星象图”,属国家一级文物。还有,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穆店乡南窑的陈璋圆壶(又叫金银错铜壶),铭文在口沿上的,标明它的序数是第25个,名叫“重金络壶”;圈足上的,表明它是齐国的战利品。与美国宾州大学博物馆的陈璋方壶为姊妹壶。

物产资源

盱眙县物产资源极为丰富。生物资源:主要有狼、獾、狐、兔、黄鼬、草獐以及10目23科51种鸟类等野生动物,洪泽湖和淮河盛产龙虾、鳊、鳇、鲤、鲫、银、黄鳝等各种水生动物。中药材资源:主要有野生药用植物738个品种,药用动物42个品种,蜈蚣、灵芝、黄精、猫不草等珍稀名贵药材和丹参、山楂、桔梗、柴胡、白头翁等常规药材远销省内外。林木资源:现存树种计65科232种。新发现的树木有漆树、毛叶欧李、迎春花、野核桃、羽叶泡花树、湖北楂、毛木来、红脉钓樟、中华石楠等。铁山寺森林公园内还发现有栾树、无患子、重阳木、椴树等稀有树种。牧草资源:全县有4.4万公顷草山、草坡,牧草品种主要有禾本科黑麦草、牛尾草、羊茅、黄背茅、青香茅、白茅、荩草、狗尾草、鸡脚草等。矿产资源:境内蕴藏着凹凸棒粘土、玄武岩、石灰石、矿泉水、石油等多种矿产。凹凸棒石粘土已发现的矿床(点)有3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5处、矿点20多处;查明优质资源量为6700多万吨,预测有用粘土总资源量5亿多吨,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占全世界凹凸棒总量的二分之一,可应用于化工、建材、环保、轻工、医药、食品、农业等行业具有较广的开发前景。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县城南部丘陵地区,出露面积500平方公里,资源总量177亿吨;按其工业用途,可分别应用建筑石料、岩棉、水泥、铸石等。石灰岩资源主要分布于官滩镇古桑至古桑佛窝一带,面积78平方公里,储量约21.2亿吨,其中用作水泥原料的约1.07亿吨、用作建筑石料的约2680万吨。矿泉水主要分布县城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地区,面积1014平方公里。黄花塘泥沛和桂五“八四”库矿泉水通过部级鉴定,其中泥沛矿泉水埋深为80米-120米、“八四”库矿泉水埋深为54.9米,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Mg型水。石油已开采的有马坝油田,其探明储量约1000万吨。自1995年勘探开采以来,已在马坝施工53口油井。管镇、兴隆、铁佛、鲍集、淮河已探明有石油,2002年在管镇区域施工的4口油井,有3口已出油。

盱眙龙虾

简介:2009年12月18日,2009年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参事、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代表大会认定“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达41.3亿元。“盱眙龙虾”位居全国106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9位,成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09年12月20日,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最新公告,确认江苏省盱眙县“盱眙龙虾XUYILONGXIA及图”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宣告第一个龙虾“中国驰名商标”的诞生,注册人为江苏省盱眙龙虾协会。
盱眙龙虾连锁美食餐厅:盱眙龙虾连锁美食餐厅(以下简称“美食餐厅”)2009年3月5日正式筹建于江苏盱眙,是江苏盱眙龙虾股份有限公司斥巨资、由王南庆任董事长和著名特许经营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维华博士担任首席顾问并全程参与兴建的大型中式连锁餐厅。2010年3月,第一批十家店将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同时开业。作为江苏盱眙龙虾股份公司打通盱眙龙虾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美食餐厅承担着以终端餐饮消费拉动上游养殖,带动物流、调料、旅游等中间产业的重任。为此,美食餐厅从筹划之日起就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通过菜品组合、管理模式、现代服务、特许经营等一系列的自主创新,在为顾客创造绝妙用餐体验的同时,也真正起到盱眙龙虾产业火车头的拉动作用。经过严密的市场和消费者调查,美食餐厅确定了以盱眙龙虾和蒙式火锅为主要特色、糅合经典的淮扬菜、川菜和盱眙土菜等特色菜品的独特定位,以现代、时尚、绿色、环保的就餐环境,为广大消费者一年四季提供健康、营养的精品美味。通过前期艰苦的经典菜品自主创新,目前已有数十个菜品申请了国家级专利。为了迅速撬动庞大的龙虾消费市场,美食餐厅引进了国际上最流行的特许经营模式,快速在全国和甚至全世界等地布点,迅速引领全球已经迸发的龙虾消费热潮。同时,为了保证各地加盟店的盈利能力,美食餐厅总部制定了多种投资方案和加盟措施,并配合督导巡查、驻店派遣、全程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加盟店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历史沿革

盱眙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名曰都梁。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台,音怡),后为“盱眙”。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置郡县,盱眙置县。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盱眙县先属泅水郡,后属东海郡。楚汉之际(前208~前202年),盱眙属西楚东阳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王,以号召天下,仍称楚怀王(后尊为楚义帝),建都于盱眙。九月迁都彭城(今徐州市境)。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在广陵置荆国,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废荆国,置吴国,盱眙先后属荆、吴两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废吴国,盱眙改属沛郡。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盱眙属之,为临淮都尉治所。新王莽时期(9~23年),盱眙改名“武匡”。东汉,光武帝年间(25~57年),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从东海郡划出临淮郡故地置下邳国,盱眙先后属东海郡和下邳国。三国时(220—265年),盱眙入魏国,属徐州下邳郡,后期,盱眙为弃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以下邳郡的淮南地区置临淮郡;永宁元年(301年),临淮郡更名为临淮国,盱眙均为属县,且是临淮郡治所。永嘉年间(307—312年),石勒起兵攻晋,盱眙曾为石氏短暂占据,仍属临淮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盱眙从临淮郡分出,以县置郡,属徐州。此时无盱眙县建置,盱眙郡辖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加徐州曰南徐州,盱眙仍为属郡,郡辖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元嘉八年(431年)割江淮之间的地区为南兖州,盱眙郡改属南兖州。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南兖州从广陵移治盱眙。元嘉三十年(453年),废南兖州,后复置,州治仍迁至广陵。宋末,盱眙郡增辖信都、睢陵两县。齐,复置盱眙县,属南兖州盱眙郡。郡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长乐五县。建元四年(482年),北兖州州治由淮阴迁至盱眙,盱眙郡改属北兖州。梁,盱眙郡初属北兖州,后属淮州。武帝末(549年),淮南地区为东魏占领,于县治置盱眙郡,属淮州,郡辖盱眙、阳城、直渎三县”。后入北齐,盱眙郡仍属淮州,郡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四县。陈,太建五年(573年)八月,盱眙入于陈,九月改属谯州,盱眙郡仍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四县。太建七年(575年),盱眙郡改属南兖州。后在盱眙郡治置北谯州,不久裁撤。太建十一年(579年),盱眙郡入于周,改属扬州,郡仍辖考城、盱眙、直渎、阳城四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盱眙郡,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并入盱眙县,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县治置西楚州,辖盱眙一县。武德八年(625年)废西楚州,盱眙改属楚州。光宅元年(684年),改属泗州临淮郡,隶河南道。五代时,盱眙入于吴。大和三年(931年),吴国升盱眙县为招信军。后入南唐,盱眙属楚州。周显德中(954~959年之间),盱眙入于周。宋,日:盱眙初属楚州。乾德元年(963年),改属泅州。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县升为军,隶淮南东路。次年九月废军为县,属濠州。绍兴二年(1132年)复属泗州。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升天长县为天长军,盱眙为其属县。五月废天长军,复升盱眙县为军,隶淮南东路,盱眙军辖天长、招信两县。乾道初(1165~1168年),盱眙入于金,仍为盱眙军。金宣宗南渡(1214年)后,盱眙军改为镇淮府,不久弃去,盱眙归末。宝庆三年门227年),盱眙再次入于金。绍定五年(1232年),金将以盱眙降宋,宋诏改盱抬军为招信军?辖天长、招信两县,隶属于淮南东路。元,盱眙初为招信军治。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抚司事,辖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次年,在盱眙县。治立招信路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临淮府。至元十七年¨280年),五河县划归泗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招信县,其地并入盱眙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废临淮府,盱眙县归属泗州。明,盱眙为县,属泗州。泗州,洪武元年(1368年)属临濠府,次年直属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凤阳府。清,盱眙初属凤阳府泗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沉没水中,泗州州治移置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隶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仍为属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虹县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县(今泗县)。民国,盱眙开始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6月,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17年(1928年),再次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932年)5月,安徽省分区设首席县长,盱眙属第七区。同年10月,改首席县长区为行政督察区,盱眙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10月,盱眙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4月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两种政权并存,隶属各不相同。国民党政权盱眙开始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7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第四行政督察区,盱眙属之。民国30年(1941年)初,盱眙改属新设立的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1944年),裁撤第九行政督察区,盱眙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一直至民国37年(1948年)12月盱眙解放。共产党政权盱眙隶属皖东津浦路东各界人民抗敌委员会(简称津浦路东八县联防办事处,后改名为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民国32年(1943年)2月,盱眙、嘉山两县合并为盱嘉县,隶属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专员公署。次年10月,盱(眙)嘉(山)分治。民国34年(1945年)10月,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改名为华中苏皖边区第三行政专员公署,盱眙归属未变。民国35年(1946年)7月,新四军淮南主力北撤山东,盱眙为游击区。民国36年(1947年)6月,复建人民政权,成立泗(南)盱<眙)边防办事处,11月又成立盱嘉办事处,盱眙县政府(三个名称,一个机构),先后隶属于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和江淮第一行政区。民国37年(1948年)?月,盱眙、嘉山、来安、六合四县合并,成立盱嘉来六县政府。12月,盱眙全境解放,成立盱眙县政府(民主政府),仍隶属江淮第一行政区。民国38年(1949年)4月,江淮第一行政区改名为皖北第一行政区,盱眙归属未变。6月,盱眙改属皖北滁县专区。建国后,盱眙初属皖北滁县专区。后皖南、皖北合并为安徽省,盱眙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2年底江苏省成立,为加强洪泽湖管理,盱眙于1955年划归江苏省,属淮阴专区。1966年,改属新设置的六合专区(现六合区)。1971年六合专区撤销,盱眙又属淮阴地区。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盱眙县属淮阴市。2001年三淮一体,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盱眙隶属于淮安市。

行政区划

盱眙县辖14个镇、5个乡:盱城镇、马坝镇、官滩镇、旧铺镇、桂五镇、管镇镇、河桥镇、鲍集镇、黄花塘镇、明祖陵镇、铁佛镇、淮河镇、仇集镇、观音寺镇、维桥乡、穆店乡、王店乡、古桑乡、兴隆乡;江苏省三河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