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地图
雅安市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概况
本市高校主要有四川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学在校生5.37万人,中专和职中在校生794人。有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2个,综合性网站2个(北纬网和雅安人网)。雅安经济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7.06亿元。第一产业约占24.99%,第二产业约占50.36%,第三产业约占24.65%。工业产品主要有矿产(石棉、云母、煤等)、电力、化工产品、制革品、机械加工产品、建材等。农副产品有稻米、杂粮、药材、汉源花椒、蒙顶茶、笋干、生漆、雪梨等。成都至雅安140公里,国道108、318将景区与成都、东山、峨眉、贡嘎山、康定等连在一起,成都新南门、高升桥、城北客运中心等每日有班车经过蒙山到雅安。经成雅高速到蒙山仅一个小时车程。雅安至景区每日有数十班客车往返,有出租车运行。雅安2000年底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调整完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为22:46:32。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到位资金68.87亿元,增长16%。目前雅安主要发展旅游经济,每年到雅安旅游的人数超过60万人次,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据2007年《雅安日报》),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排全省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7:52.0:2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亿元,增长36%,增速排全省第3位;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85%,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10.9%。全面启动旅游重振工程,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第五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9.8亿元,分别增长13.7%、2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4%,“家电下乡”销售1.2亿元,新改建“万村千乡”农家店600家,新建“三农服务中心”426家。全市“三房”建设供地826.6亩,开工36.2万平方米,竣工30.6万平方米。年末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8.2%、28.8%。运输、餐饮、邮政、通讯、中介、物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今日雅安
雅安是四川西部重镇。雅安距成都120公里,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走进雅安,你会感到跨入了一块神奇的土地。雅安是大熊猫的故乡。走进雅安,你会对远古的生命产生由衷的敬畏。雅安是世界茶文化发祥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走进雅安,你会感受到生态绿色食品的韵味和魅力。雅安是国家水电基地。走进雅安,你会看到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雏形。雅安是西部生态乐园。走进雅安,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雅安是投资热土。走进雅安,你会真切感觉到这里是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古称雅州,现辖1区:雨城区,七县:名山、天全、芦山、宝兴、荥经、汉源、石棉七县,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雅安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属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雅安自古就是内地沟通西藏、云南和攀西地区的交通咽喉和商品集散地,物资贸易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有“民族走廊”之称。川藏、川滇国道和雅(安)乐(山)公路贯穿境内,形成了三千多公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现代化通讯手段使雅安和全国、世界的联系更加敏捷。雅安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藏达几十种,森林覆盖率达35%,水能蕴藏量达1180万千瓦,名特优新土特产久负盛名,在国内外市场都有相当影响。雅安是世界知名的大熊猫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大熊猫的存量和密度居世界之冠,新中国成立后,雅安地区先后向国家提供大熊猫120只,其中16只作为国礼,馈赠前苏联、美、英、法、日本、朝鲜、新西兰等国家。国家还在宝兴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其成为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白唇鹿等两百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雅安是新崛起的石材王国,境内多达6个县盛产天然花岗石、大理石,其总储量达40亿立方米之上,品种多、品质优,产量居全国第二,有红、白、黑、绿、灰五大系列的50多个品种,“中国红”花岗石、“蜀白玉”大理石在国内独一无二,雅安已成为全国主要石材出口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个。大多都在茶马古道上。荥经砂器烧制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多年前,荥经已有砂器生产。荥经砂器制作工艺至今依然沿袭春秋时期的工艺,这种相传几千年的原始工艺,使荥经砂器形成了红色、银灰色、黑色为主的单色砂器,且以砂锅、砂罐等生活器皿为主。
南路边茶制作工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唐宋时就开始传承,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和标准。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初制、成品茶加工三个部分。目前,一些工艺被完整保留下来,进行了改良完善。但很多手工操作的工具和用具正在消失、变异,能操作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少。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山茶品种较多,各种茶的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随时代发展而嬗变,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蒙山茶传统制作的主要器具包括:柴火灶,以草木薪作为燃料;烘(炒)锅,以铁锅最适宜;树枝,用于在热锅中翻炒青叶(新鲜的茶叶);背篼、篾簸,制茶基本工具;白蜡,用于润滑锅;木炭,烘干成品;草纸、麻绳,用于包装成品。
绿林派武术:(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绿林派武术起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冷兵器时代末期——清朝光绪年间的四川青城赵公山。距今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初以农民起义形式创派,融合中国传统武术南北二派之长,受中国侠文化思想影响甚大,又涵盖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思想特点,集技击、养生、修身、演练于一体。传统风格浓郁独特,尤以南派手法见长,在四川武术界享有“绿林小手”的盛名。由于形成背景及历史渊源,绿林派武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较强的总结性。历代高手辈出,影响甚广。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边城
摊开中国地图,在西南部的四川、西藏等地,可以看到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地理名词。雅安、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工布江达、拉萨……如果可以用一条线将这些地理名词连接起来,那么这连线,就是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茶的入藏,据说应该从文成公主算起。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给松赞干布,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一行从长安出发,一路跋涉进入青海,翻过日月山,走到青海湖边。这时随行汉人中好些人都出现头昏脑胀、四肢乏力,感觉不适的症状,随行医生把脉之后,也找不到准确原因。文成公主立即吩咐贴身随从,从随身贡品中取出蒙山茶来,从日月山下的倒淌河里取来净水,煮开之后拌上藏族奶酪缓缓喝下。稍事休息之后,不适感觉全无。随行大惊,问文成公主何也?文成公主说:“你我自离了长安,踏上高原,一路少吃蔬菜水果,吃的多为青稞糌粑、牛羊肉和奶酪。饮食的变化和干燥寒冷气候是引起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并告诉随从茶能消食、解腻,随行无不佩服公主的聪明和智慧。“汉家饭饱肚、藏家茶饱肚”。在一千多年间,虽然朝代更迭,但是茶马古道却从来没有断过背夫马帮。藏族同胞需要大量的茶作基本的生活用品,而在内地,藏区的马匹以及药材兽皮也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在北方边患严重的宋、明时期,由于对战马的需要,茶马贸易更是提到了国防高度。可以想见,在那样一个交通条件相当落后的时代,每年有数百万公斤的茶叶通过这茶马古道运入藏地,作为这古道的入口,作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雅安应该是怎样的车来车往,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穿藏服的藏人,穿马褂的汉人,还有来自各个地方,有着不同口音,不同语言的人,来到这川藏交界的边城,都是为一样东西——茶。旅游景点
旅游地有汉高颐阙、白马泉、碧峰峡、蒙山风景区、唐代摩崖造像、严道古城遗址、富林文化遗址、安顺场渡口、田湾河、汉樊敏碑阙、飞仙关、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板桥风景区、上里古镇、周公山温泉、宝兴邓池沟熊猫故乡等。另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雅安发现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大熊猫。蒙顶山是世界人工茶叶种植的发源地,是世界茶文化圣山。部分景点介绍:蒙顶山: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交通信息,名山县至景区除有汽车外,还有"摩的"往返,交通十分便捷。成都新南门、城北客运中心等每日有班车经过蒙顶山到雅安,经成雅高速路到蒙顶山仅1小时车程,特产:蒙山茶:甘露、黄牙、石花、毛峰、碧潭飘雪。
碧峰峡:碧峰峡位于雅安市北8公里,景区为两条峡谷,左峡长7公里,右峡长6公里,呈“V”字形,宽30-70米,海拔700-1971米,峡壁相对高度100-200米。植被、峡景和瀑布是碧峰峡景区的鲜明特色。峡内林木葱郁,苍翠欲滴,峰峦叠嶂,崖壑峥嵘。交通信息,成都到碧峰峡的路线:1、可到成都新南门旅游客运站乘坐“成都——碧峰峡”的旅游专线车直达。2、可到成都石羊高速公路客运上乘坐“成都——雅安”的班车抵达雅安后再坐三轮或出租车至上里乘车点周转至碧峰峡。外地游客到碧峰峡的路线:外地游客可通过当地班车抵达雅安后再由上里乘车点周转至碧峰峡。
黄龙湖-红豆相思谷:黄龙湖位于陇西河中游,紧邻碧峰峡,雅上公路沿湖蜿蜒。此地古有黄龙庙,20世纪70年代水库建成,黄龙老街被淹于湖底。黄龙湖周围山峦起伏,湖呈带状,蜿蜒长约3公里,水面20万平方米。湖岸杉林茂密、松柏挺立、翠竹青青,少许农舍掩映其间,雨过天晴时,远山云雾缭绕,湖面薄雾中轻舟荡洋,犹如仙境。从黄龙湖东侧进入山谷,沿途山峰对峙,竹木葱郁、流水潺潺,蒙顶山峰峦尽收眼底,在山谷较平坦的地方,农田茶园和农舍掩映在树木竹林间,置身其中,恍如世外桃源。红豆相思谷位于雨城区北部碧峰峡镇后盐村境内,在省级风景名胜区蒙顶山北麓,距雨城市区约15公里。景区山清水秀、竹木葱郁,溪水潺潺,环境幽静。有千佛岩摩崖造像、千年红豆树等主要景点。是休闲度假和探奇的好地方。千佛岩摩崖造像又名千佛岩,位于后盐村北,在黄龙湖东约6公里的山岗岩壁上,从公路边隔溪水北望,山岗约百米高的岩壁处,千佛岩掩映于树丛中。千佛岩,创于唐,镌于明嘉靖壬寅(1542年)至庚申(1560年),分布于长30米,宽3.5米,总面积为105平方米的岩壁上。共13龛,369尊佛像。龛顶以拱形为主,间以屋形、帷形。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发式呈螺旋状,面部丰满慈祥,或双手合十,或一手上举,或袒胸露臂,或赤足盘腿,堪称摩崖造像珍品。千年红豆树距千佛岩约1公里,从公路边向右侧山坡望去,远远可见树林中冒出一颗大树,象一把绿色的大伞撑在茂林之上,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千年红豆树。树高约31米,胸径2.6米,冠幅直径约30米,树龄已一千四百多年,至今兀然挺立,生长茂盛,甚为罕见。此树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专家鉴定,系新发现的树种,命名为“雅安红豆”。亦被当地群众称为“仙树”,传说能测祸福、卜吉凶。此树所结红豆,颗粒饱满、硕大纯红,传说是爱情永恒的象征,故后盐所在山谷,被喻为红豆相思谷。
革命老区:红军长征从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从宝兴县硗碛三次翻越夹金山,在名山县进行了百丈关大战,在雨城区、芦山县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毛泽东同志的警卫员胡长宝在荥经三合乡水子地为保卫毛泽东同志光荣牺牲。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了全国十佳英雄少年赖宁等英雄人物。目前,已有6个区县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亲笔为石棉县安顺场红军纪念馆题写馆名。
红军翻越夹金山: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月顺利过宝兴县城,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进军。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000多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当地群众摇着头对红军说:“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他们把雪山称为“山神”,说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触怒了“山神”,不是被冰雪埋没,就是被风暴卷走,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6月的骄阳,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却把白雪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太阳当头,山风却冷得刺骨。12日拂晓英勇的红军战士喝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不畏高山严寒,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经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等地,向山顶爬。战士们爬上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创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样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对红军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当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1935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从小金县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红四方面军中的部分战士三次翻越夹金山,创造了历史奇迹。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抒发了红军翻越夹金山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为纪念红军的壮举,位于夹金山下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已建成了夹金山公园,公园内,一座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高耸入云,熠熠生辉。夹金山上,昔日荆棘丛生的小道已被宽敞的公路所取代。这里,已经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和领略大自然雄奇壮美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