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乡地图
杨桥乡相关地区地图:
区划沿革
杨桥乡又称杨家桥。其名始于明代隆庆四年(1507),当时有资善里甸心村杨姓富翁在弥良河上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故以姓氏取名“杨家桥”,又称“杨桥”。设农村集贸市场称杨桥街。杨桥乡在明清时期先后设中和里、弥良里、资善里。民国年间,先后设杨桥区、资善乡、凤鸣乡、复兴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初设复兴乡、凤鸣乡,7月改设杨桥区(一区)辖1镇10乡。1958年4月撤区建乡(镇),杨桥区辖杨桥、布能、龙街和嵩阳镇,10月改乡镇建制为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设杨桥区,下辖12个小乡。1987年12月撤区建乡,改称杨桥乡至今。人文地理
杨桥乡文化渊源流长,境内有回、苗等少数民族,上禾建有明末清初的凤溪寺,月家回族清真寺,矣铎天化宫等宗教活动场所。嵩明是花灯的发源和流行地区之一,杨桥又是嵩明花灯的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农村花灯演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乡12个村委会都有戏班和灯班,花灯演唱队、舞龙队、舞狮队共22个,业余演员400多人。遇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各地赶庙会时,许多表演队踊跃参加。每逢星期二杨桥街天,在杨桥花灯一条街上,广大花灯爱好者有的拉二胡、有的操三旋,自发即兴演唱,动情起舞,观者人头攒动,常会造成市场交通阻滞。云南省歌舞团名艺人黄宏、袁留安,省高校音乐教授傅晓等曾向杨桥民间老艺人访录、学唱花灯调,《优生优育好》、《争当文明个体户》等40余个花灯剧目参加过省、市、县调研,其中35个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在省市刊物发表的花灯剧目14个。电视新闻——《杨桥有条花灯街》曾在中央7套《农业新闻》栏目中播放。农业科技
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继续抓好与湖南省常德卷烟厂烤烟科技合作项目,努力打造杨桥烤烟品牌形象,全乡烤烟种植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乡种植烤烟10000亩,收购中上等烟1265吨,收购总值1497万元,平均单价11.43元,完成农特税329万元,完成出口储备烤烟150.5吨。以龙街“2814渔场”、肉牛、肉鸭、白鹤肉兔养殖小区为依托,按照“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推动全乡畜牧、渔业稳步发展。龙街成立了绿色养殖协会、渔业协会,投资90万元,建成占地20亩的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肉牛1500头。全乡渔业养殖面积4740亩,产量1500多吨,渔产品获得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申请注册了“龙渔多”商标,为渔业养殖创立了龙头品牌。龙街村委会还在河北所村小组建立养鸭小区,年存栏52800只,产鸭蛋380吨。白鹤村委会建有占地11亩,容纳11000个笼位的养兔小区,年出栏肉兔80000多只。特色产业
1、水果:杨桥水果主要集中在矣铎、月家、大坡、黑营盘等村委会,水果面积近万亩,年产量4000吨,主要品种有桃、梨、李子、大树杨梅等,年产值700多万元。2、林果:主要在矣铎、月家、大坡等村委会,面积近千亩,年产量100吨,主要品种有核桃、板栗等。
3、蔬菜:全乡蔬菜种植面积6445亩,产量17766吨。蔬菜大棚301个,面积755亩。
4、肉兔养殖:在白鹤村委会成立了肉兔养殖协会,建有容纳11000个笼位的养兔小区,年出栏肉兔80000万多只。
5、渔业养殖:以龙街“2814渔场”为龙头,全乡渔业养殖户达1200多户,养殖面积4740亩,产量1500多吨,龙街渔产品获得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申请注册了“龙渔多”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