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镇地图
杨庄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生产
杨庄镇工业生产后劲足,发展快。2002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95亿元,企业增加值3870万元,利税1000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600万元。2001年,杨庄镇规划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占地3800亩的经济园区。目前已全部实现了“四通一平”,入园企业50多家,年创产值5000万元。杨庄镇辖45个行政村,48808口人,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8公顷。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2元,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农村经营管理先进单位、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乡镇简介
杨庄镇地处泰山东麓,莱芜市西部平原,西与泰安市接壤,汶河、汇河交汇于此。面积58.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5026户,48808人,耕地面积3588公顷。杨庄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2元。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全文明镇、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尊师重教先进单位、人口普查先进单位、农村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等。
农副产品
杨庄农副产品加工园以省道0九公路为主线,双龙路为横轴,鲁中腌渍菜批发大市场为中心,南起泰莱铁路,北至江河,东到朱屈街,西至陈西村,辐射带动张里街、高家店、小埠头、西宅科、东李等7个村,总占地3.6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发展780亩,是一个集农副产品生产、储藏加工、流通于一体的专业化集约园区。
矿业资源
杨庄镇镇内铁矿石、白云母石、石英石、蛭石、石灰石储量丰富。其中,铁矿石为露天矿石带,铁矿石总储量5000万吨,矿山品位高,易开采。兴盛矿业有限公司年可生产铁精粉20万吨。产品销往莱芜、济南、青岛等钢铁厂。兴盛矿业公司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铁矿选厂、金矿选厂、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租赁、球团烧结和农业生态园的集团公司。临沂客商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东隆铁矿选厂,莱钢投资1000万元兴建的牛山铁矿选厂以及鑫源铁矿选厂等矿业企业都达到了年产10万吨铁精粉的生产规模,利用本地产铁精粉进行深加工的大型球团厂也达到5家。目前,全镇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矿石加工企业达到12家。该镇还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镇各类加工企业已达到130余家。
工业企业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27处,年创工业产值16460万元,实现利税524万元,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莱芜市风机厂、莱芜市兴华机械厂、莱芜年阀门厂、莱芜市东方摩托车汽缸厂、莱芜安王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是杨庄镇骨干企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8家。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带动战略,靠龙头企业拉动经济增长、培植、扶持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镇村企业上台阶、快发展。一是抓改革增活力。党委、政府始终把转变企业生产经济机制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借鉴外地经验,通过拍卖、转让、破产等改革方式,将集体企业转为民营,直接触及企业产权,改制率达到100%,真正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经营者持大股,使企业经营机制更趋合理,调动了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二是抓投入扩规模。拓宽筹资渠道,广纳民间资本,扩规模、、增总量。按照抓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关键产品的原则,根据产品市场定位,突出重点,强力扶持,保证骨干企业发展后劲。2002年全镇共铺开新上、技扩改项目16项,总投资3413万元,为企业扩规模、增效益、上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抓管理增效益。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学邯钢、海尔企业管理法,倒逼成本,大幅度压缩两项资金占用,企业管理达到严、细、实的要求,为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适应WTO规则奠定了基础。四是抓科技开发新产品。党委、政府从建设现代化企业,增强世贸组织形势下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出发,制定了《关于引进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企业先后与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引进培训科技人才近千人,开发新产品100多种,风机厂新开发的矿用风机、汽缸厂开发汽缸等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镇已有莱芜市风机厂、莱芜市阀门厂、莱芜市东方发展汽缸厂、莱芜市东井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同时莱芜市东井公司还获得ISO4000环保体系认证,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遵循“重视生态保护,发挥平地优势,体现地域特色”原则,1998年聘请山东省第一测绘院规划设计室专门制定了杨庄镇十年总体规划。规划确定杨庄镇以镇驻地、中心村、基层村为等级层次的三级结构。到2010年,将杨庄镇建设成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标准生活环境的现代化小城镇,,具体目标是:人口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8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6平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180升/日,人均生活用电量800千瓦/年,电话普及率40%以上,绿地率35%以上,大气环境质量、小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保部门规定标准。自98年以来,小城镇建设共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吸纳人口1.3万,并完成了全镇“四横、四纵、一环”的道路规划建设。镇驻地现建有办公楼,逐步形成功能明确、商贸发达、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园林型中心城镇。各村旧村改造、村庄规划步伐加快,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目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行政区划
杨庄、大埠头、小埠头、燕家庄、东李家庄、西李家庄、陈徐、西宅科、张里街、朱屈街、冷家庄、西杨庄;陈东、陈西、陈北(三村合称陈家楼);高家店、前郭庄、后郭庄、水西官庄、张家泉、巩家庄、刘家店、李家堂、镇武庙、谭家庄、侯家洼、罗家洼、司家岭、胡家宅、孟家官庄、太平官庄、凤凰官庄、梅家官庄、尹家庄、马村(原名马家庄)、营房、蔺家庄(蔺家庄、王家庄)、石家河、大桥沟、小桥沟、阎桥(阎桥、小阎桥)、雪岭、龙尾、上马家泉(上马家泉、马家庙)、下马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