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绍兴市地图 > 嵊州市地图 >
剡湖街道地图
剡湖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人文

老城区历史悠久,多名胜古迹和传说。1982至1985年,城隍山发掘了一批古墓葬群,有西汉、东汉、西晋土坑墓和砖室墓,并出土了一批陶瓷器皿和铜铁器鼎。相传昔有猎士陈惠度射鹿于此。鹿孕而生,即产,以舌舐其子,子干而母死。陈惠度悔弃弓矢,投惠安寺为僧,山因此名鹿胎山。老城区内旧有戴颙墓、戴仲若听鹂处、访戴亭、子猷桥、应天塔、罗星亭、星子峰亭、城隍山、唐代铁佛寺等古迹。2000年在原址上重建罗星亭。艇湖村西原有子猷桥。传为晋王子猷从山阴雪夜泛舟至剡访戴逵,舟至艇湖,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戴逵字安道)耶!”后世传为千古美谈。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即出于此。古建筑“双井”在西后街双井头弄,条石砌壁,井圈侧镌“嘉靖十八年”,现全貌尚在。另有剡坑、王十朋读书处等遗址。自建县治后即筑有城墙。因临溪历代常遭洪患,屡建屡毁。元时仅存五城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为御倭寇,知县吴三畏按故址临溪跨山筑城,高2丈,宽1丈余,周围1300多丈,条石垒砌,辟有四门,门上有城楼,外有瓮城。清代,城墙曾多次修建。民国初年,各城楼均已倒塌。民国24年(1935)增开“襟带门”。27年拆除沿山城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方便城内外交通,新开解放门。1959年拆除自东门经襟带门、北门至百道岭的城墙,移建于东门外自建设门(新辟)至老东桥头,作防洪墙,与东圃堤相接。现存老城墙自西后街西端经西门、化龙门、南门、解放门至建设门,全长1032米左右,中有间断,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文化广场南一段重修。传说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将了溪村改名为禹溪村,建有禹王庙,正殿3间尚完整,南壁存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禹王庙碑记。附近有了山(又名余粮山)、禹岭,产馒头形禹余粮石,传为禹治水所弃余食,可入药。艇湖山上有艇湖塔,为六角形砖塔,高七层,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建,天启七年(1627)圮,崇祯七年(1634)重建,2002年重修。与南十里的天章塔遥相对峙,剡溪如白练,镶嵌其间,颇为嵊城增色。城隍庙在城西北的鹿胎山麓,始建年代无考。在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记载,自元至正六年(1346)至清代,修葺11次。溪山第一楼为城隍庙门楼,清嘉庆九年(1804)增建,借宋朱熹游嵊登鹿胎山时赞语“溪山第一”为楼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砖雕、石雕、木雕极为精美,世称“三绝”。原存戏台(万年台)、仪门和溪山第一楼,为恢复城隍庙历史风貌,2001年重建大殿、后殿、僧房、厢房等。2002年大殿西新建了惠安寺。城隍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即有小歌班演出,早期不少越剧艺人在此唱红之后,名扬绍、甬、杭、沪等地。1955年,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等五十余人联合发起在城隍庙边筹建“越剧之家”。1986年又在越剧之家南侧动工兴建越剧博物馆,展出自越剧诞生以来的历史资料,成为全国首家戏剧博物馆。奕棋自古成风,高手辈出。马晓春1974年获得全国儿童围棋比赛第一名,进入国家队。1982年获得全国冠军。1983年2月获得第五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九段国手。同年,13岁的董可羽获全国少年围棋赛冠军。后两人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明周汝登(1547~1629)为王阳明再传弟子,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万历十五年(1587)在县城创办鹿山书院(现改建为鹿山公园),崇祯二年(1629)诏命为工部尚书。喻安性(1574~1654)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时葡萄牙人在澳门收买倭奴作乱,喻单骑入澳,晓以利害,使其慑服,后升任兵部尚书。现在新建的城隍庙中供奉为城隍菩萨。另有辛亥革命志士姚麟、尹锐志、尹维峻,地理学家丁谦、教育家喻传鉴、台湾“司法院”院长谢冠生、水利专家宋希尚。唐末裘甫起义,曾在县城建立政权,改元罗平,据有7县,震惊朝廷。宋时,仇道人响应方腊起义,曾攻占县城。清末,竺绍康、王金发等在县城组织大同学社,结党反清,后加入光复会。姚麟、冯筱村、陈志赓、尹锐志、尹维峻等先后成为骨干,发动县人参加辛亥革命,为光复杭州、南京立下战功。在“二次革命”中又首举浙江省讨袁义旗。大革命时期,县城已有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民国16年(1927)11月前,城内养老堂是党组织的联络点。26年9月,中共嵊县临时委员会成立后,县城成为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27至29年间,白莲堂路陈家台门为中共宁绍特委、绍属特委和嵊县中心县委领导机关驻地和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县城的组织,密切配合会稽山、四明山地区的武装斗争,直至嵊县解放。吴振民是大革命时期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海丰农民自卫军的创建人,16年在湖南汝城战斗中牺牲。任光是著名音乐家,为《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著名歌曲的作曲者,30年1月“皖南事变”中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