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宜宾市地图 >
宜宾县地图
宜宾县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2000年,宜宾县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928584人,其中:柏溪镇107835、喜捷镇34500、观音镇67933、横江镇27747、永兴镇33634、白花镇46792、柳嘉镇45683、泥溪镇36270、蕨溪镇46873、商州镇26293、高场镇38664、安边镇21384、双龙镇44163、李场镇35053、合什镇27901、古罗镇27752、孔滩镇45489、古柏乡22272、王场乡18060、双谊乡27359、隆兴乡23682、泥南乡17050、龙池乡10009、真溪乡20489、普安乡32930、复龙乡24177、凤仪乡18590。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交通概况

宜宾县境交通便捷,内昆铁路,内水高速公路和川云中路为主干线的铁路、公路,把宜宾县与川、滇二省边界地区联成网络,水路南连金沙江,西通岷江,东接万里长江,县城柏溪距宜宾机场20千米,形成现代化的“水、陆、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宜宾县境内有省道23千米,县道286.2千米,专用公路10千米,乡道438.3千米,村道公路3000余千米;全县有汽车客运站9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8个);全县通航水域310余千米,有渡口码头53个(其中渡口39个,码头14个)。在建大型公路项目有荣宜路(宜宾到荣县),乐宜高速(宜宾到乐山),红色旅游公路(赵一曼故居)。在建大型工程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

文化底蕴

今尚存的上千余座岩墓、著名的有黄伞汉代岩墓群、三十六臂山宋明岩墓群、北斗岩宋代岩墓群。同时与岩墓伴随,县地一直存在着铜鼓,即县地沿着从汉代建起的通往滇黔的“南夷道”这条古道把汉文化与铜鼓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留下了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痕迹。在民居建筑方面,宜宾县的建筑很有艺术特色。如集中、西建筑于一体的“朱家民居”。整个建筑占地2400m2,建筑面积1357m2,建筑依地势而置,主体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仿“洋楼”,面积660m2。主体楼后隔天井为厨房、杂物仓,右前方建一座6米见方的印子楼。居民内道路踏步整齐,花木繁多,尤以主楼前两株合抱的黄桷兰树为珍贵,花开时节,满镇飘香。另外有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分区明确、屋宇高低错落,造型丰富多姿的李场祥湾民居。群众文化活动日渐普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文艺创作、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常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和入选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大赛。如文学创作,有王建容的《梦酒与文化》、李晓虹的论文《科学与教育》、兰铁的美术专著《山水画教法》、《中国基础教法》、汪焘的诗歌《月亮》、李伯章、周大川的合著小说《大蜀三雄》、田丽分歌曲《美丽的梦酒厂》等。书法、美术方面有刘泰伟的国画《黄谷图》、《亲情》、陈华的《苗女》、梁盛华的《铁臂铜墙》等李代煊、张兴明的书法篆刻等等作品,摄影爱好者更是众多,县内也常举办一些各类文艺作品展。除此还有各种龙灯、牛灯、狮灯、船灯、扭秧歌,各种健身操运动以及化装游行表演最受广大群众喜爱,其中尤以观音的龙灯表演为上乘,它集舞蹈、杂技、体育于一身。宜宾县境内旅游名胜:石城山省级森林公园、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天堂沟崖墓群、赵一曼故居、八角寨。

经济概况

宜宾县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制度创新上,全县具有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户股份有限公司,占全市的50%。全县现有集团公司4户,其中省级集团2户,准备培育上市的惊雷科技、天工机械、万泰集团3户股份有限公司已参加了中国证监会举办的“拟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法规培训”。在技术创新上,改制工业企业普遍都进行了1—4次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换代升级。宜宾县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向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延伸。完成了236户国有工商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企业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并由经济领域向非经济领域拓展延伸,已成功地对县骨科医院改制试点,盘活了国有资产,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全县国有资产、转让费、国家股红利、租金共收回575万元,累计总收回4500万元。努力打破平均股,使股权向经营者、经营管理骨干、科技人才和优秀员工倾斜、流动,切实解决转制后出现的“二锅钣”现象。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啤酒(集团)宜宾有限公司、威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中建设集团公司、伊力紧固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在全国、全省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群体,正逐步成为宜宾县的骨干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支柱,惊雷、伊力等企业产品已跨越太平洋销往美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直接出口创汇的优势企业。油樟,全县油樟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全国天然油樟植物园”的美誉。其种植面积达17万亩,樟油产量达3000吨以上,占全国的70%。从樟油中提炼的“中国桉叶油”产量占世界1/3,畅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际贸易量的13%。

历史沿革

宜宾前身名叫“僰道”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方改称为“宜宾”。但是,“宜宾”一名却早在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早已有之。其来由乃是:隋末,曾析南安县(今乐山前身)部分地域在今宜宾县蕨溪镇宣化坝置存阝马阝县作为郡治设于今宜宾三江口城区的犍为郡辖地;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少数民族“慕义来宾”(或说唐王朝少数民族“以义宾服”)之意,改存阝马阝为义宾;至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代第二皇帝赵匡义(亦叫“光义”)上台,“义宾”之“义”“犯讳”,于是按《孟子》“义者宜也”句意,把义宾改为“宜宾”。不过,此一“宜宾”是指设县城于今宜宾县蕨溪宣化坝的宜宾,不是指今三江口旧城所在。但是,毕竟“宜宾”一名已有出现。至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宜宾县降为宜宾镇压进入僰道县,又经过43年,至宁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道县方改称为宜宾县。然而,这时的宜宾县城却仍不在今三江口旧城区,而是在今江北旧州坝。至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宜宾县城又迁至登高山(今三江口旧城东)。直到元代至元十四年(1276年)方把宜宾县城复迁回今三江口城区。今三江口宜宾旧城区叫做“宜宾”,从此时开始。总之,“宜宾”之名出现至今已1026年。今三江口宜宾城被称为“宜宾”则仅有726年。其间,有300年时间,“宜宾城”设于蕨溪宣化坝(共138年)、旧州坝(共153年)、登高山(共9年)。尽管如此,因为“宜宾”承传于僰道,僰道城即今宜宾旧城所在,且从隋至今年内,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及民国时期专员公署大多数时间均设治于今宜宾城区(含三江口旧城、旧州城、登高山城地域),因而习称宜宾为“具有二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郡,准确无误。宜宾置县时间有两说:一说认为“秦曰赞道”,“道”相当于县级政权,置县当自秦始;一说认为:西汉置焚道县。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赞道县改名宜宾县沿袭至今。其始,县治所在焚道城(今宜宾市城区)。但在唐会昌二年(842年)曾迁岷江北岸旧州坝(今宜宾市安阜街道办事处辖境);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又迁治登高山(今宜宾市城区隔江东岸白沙湾街道办事处境内)。复于南宋德祜元年(1274年)迁回焚道城原址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6月析置宜宾市后,县治所于同年10月迁喜捷镇,1952年8月复迁回宜宾市城区。1965年7月再迁柏溪镇至今。现隶属于宜宾市。1997年,宜宾县面积3030.1平方千米,人口96.2万,辖17个镇、10个乡:柏溪镇、喜捷镇、观音镇、横江镇、永兴镇、白花镇、柳嘉镇、泥溪镇、蕨溪镇、商州镇、高场镇、安边镇、双龙镇、李场镇、合什镇、古罗镇、孔滩镇、古柏乡、王场乡、双谊乡、隆兴乡、泥南乡、龙池乡、真溪乡、普安乡、复龙乡、凤仪乡。县政府驻柏溪镇。2003年1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42号批复)同意宜宾县真溪乡更名为新发乡;将宜宾县真溪乡和高场镇的蒋坝、石盘2个村成建制划归屏山县管辖,乡政府驻新农。2004年,宜宾县辖18个镇(柏溪、横江、喜捷、观音、永兴、白花、孔滩、柳嘉、泥溪、蕨溪、商州、高场、安边、双龙、李场、合什、古罗、复龙)、8个乡(古柏、王场、双谊、隆兴、泥南、龙池、普安、凤仪)。

地理地貌

宜宾县境内南北长、东西窄,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海拔270—1418米。地貌多样,以丘陵为主,约占面积的73%以上。石城山森林公园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海拔860—1115米,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2.7—14℃,最热月均温23.1—25.8℃,最冷月均温1.2—2.5℃。现有植物87科,327种。石城山“状如覆斗,环列如城”,四周悬崖百丈,平静的流水蜿蜒从130多米高的悬岩上汇成“川”瀑飞流直下,水落处银花四放、绿的山、红的石、清的水、天地仿佛都成了红绿的世界。高高的山峰状若雄狮昂首,登临俯瞰,关河如带。极目远眺,四面群山环伏如拜,百里田园村舍尽收眼底。特别是登上万松楼凭栏远望,万亩林海可谓“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石城山万亩林海郁郁苍苍、层峦叠嶂、绿涛翻涌、横无际涯。漫步其间,清新的空气,使您赏心悦目。一排排笔址如箭的杉木披刀挂羽,似兵戎临阵;一袭翠绿素装的柳杉林,婀娜多资,微风吹过,枝叶婆娑,万种风情。宜宾县境属长江流域,金沙江、岷江两大干流过境有分支中小河(溪)357条,总长1582公里,呈树枝状河网,密度0.52公里/平方公里。岷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