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地图
宜川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特征
宜川地处渭北高原、黄河沿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川原相间,分为三个地貌区:黄河沿岸为薄层黄土覆盖的石质丘陵区;县川河以北为黄土破碎塬区;西南部为丘陵土石山区。地势由西向东缓倾,形成西南高、东低的簸箕状地形。境内山脉属横山山系,自北而南有云岩山、野雀山、虎头山、七郎山、凤翅山、蟒头山、茹岭山、盘古山和八郎山等九座大山,全县最高海拔1710米,最低海拔388米。属暖温带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区域性小气候明显,西南林区凉爽湿润,东部黄河沿岸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9.9℃、极端气温39.9℃、-22.4℃,无霜期167天,年均降水量571毫米,年日照2436小时。科技状况
建立科技示范乡镇2个,62个科技示范村,347个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点98个,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先后聘请李丙智、路树国、薛振声、刘来喜等省市专家来宜进行科技培训,平均每年培训300-500场次,培训人数达3万人左右,全面提高了产业化的科技水平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累计引进新品种90余种,推行新技术50余项,科技人员进行科技试验,示范60余项,建立科普示范点172个,现在作物良种覆盖率全县已达98%,优良品种普及。旅游风景
平日里“湍势吼千牛”的壶口瀑布,在“冷静”中呈现出别样风情:黄河水从两岸形状各异的冰凌、层层叠叠的冰块中飞流直下,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射出美丽的彩虹,瀑布下搭起美丽的冰桥,令人不禁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中段,陕西省宜川县龙王辿。地理位置为北纬36度8分10秒,东经110度26分40秒,海拔448.1米。以壶口瀑布为中心,北至马粪滩,南至小船窝,西至峡谷地域,东至人祖山,总面积100公里。东距吉县县城45公里,距尧都临汾市169公里;西距陕西宜川县城49公里;距革命圣地延安170公里;北距山西省省会太原387公里;南距陕西省省会西安449公里。粗犷、深厚、庄严、豪放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千姿百态,壮观无比的壶口瀑布则是黄河的代表。在这里,古今诗人和音乐家们奏出了一曲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从这里往南不远,是龙门上口——孟门。在那里有“孟门夜月”奇景和大禹治水的“镇河石牛”。游人先壶口、次孟门、后龙门,来一次“黄河三绝一线游”,领略大禹治水的遗迹,是非常有趣的。1991年,壶口瀑布被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壶口瀑布景区开发大有可为,景区内景点星罗棋布,有孟门月夜、镇河神牛、旱地行船、清代长城、明清码头、梳妆台、古炮台、克难坡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从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壶口瀑布漂流月,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吉县飞人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壶口景区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旅游热点。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制学校2所、民办完全中学1所、民办初中1所、县重点小学1所、中心小学9所、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117所、民办小学3所、儿童育智学校1所、幼儿园12所。全县在校学生21169人,其中,高中3528人,初中7906人,小学9735人,接受学前教育儿童1462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7641人,占全县总人口16.04%,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4285人。全县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1552人,专任教师1356人,其中:高中159人、初中386人、小学654人、幼儿园157人、儿童育智学校10人。另有乡(镇)农技校12所,村农技校214所。宜川中学是宜川县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其前身为明末成立的“丹山书院”,至清朝嘉庆年间复修更名为“瑞泉书院”,民国初年改为“宜川第一高级小学”。1941年11月正式成立了“宜川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秋设立完全中学。1978年3月确定为延安地区五所重点中学之一,2003年7月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2006年9月更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08年8月增设新校区。宜川中学占地面积65亩(其中校本部50亩,新校区1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85个教学班(校本部69个,新校区16个),在校学生5880名(校本部4764名,新校区1116名),有教职工320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2名,一级教师64名,有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36名,有二层次“三五”人才2名,三层次“三五”人才6名。近年来,学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和推进以校为本战略,取得管理改革的突出成效,屡次受到市教育局的关注和肯定,管理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且日益成为宜川中学谋求长远发展和竞争实力提升的根本。一种追求内涵、着眼长远的本土化教育智慧和价值取向,凝结成独特的宜中精神。校本管理改革凸现质量提升。近年来,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教学质量仍得到连年攀升:高考连续三年六项指标排名蝉联全市各县区第一,高考成绩连年突破,各项指标屡创新高,教学质量频传捷报,学校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吸引了周边县区广大学生前来就读,学校因而蜚声黄土地,声名远播。科学的管理举措,和谐的读书环境,优质的教学质量,赋予学校生机勃勃、人才辈出、桃李芬芳、文风昌盛的灿烂发展景象。学校办学实力逐年提升,管理特色日益凸现,形成以落后经济承载知名教育品牌的“宜中教育现象”,为学校持续发展和战略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黄河之滨铸就一道风格独特的高中教育风景线。2007年9月,孙明贤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了表彰奖励大会。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国防生源基地”、“延安市文明校园”、“延安市卫生先进学校”、“延安市绿色学校”、“延安市高考质量优胜学校”等荣誉称号。宜川特产
宜川苹果:起步于1984年,主产于丹州镇、秋林镇、牛家佃乡、交里乡、云岩镇、新市河乡、阁楼镇等乡镇。全县从事苹果生产的农户达19779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四项”关键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宜川苹果、质量、效益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截止2004年底,栽植面积已达到20.07万亩,其中红富士14.8513万亩;秦冠3.1577万亩,嘎拉3466.9亩,新红星3926.8亩,挂果总面积8万亩。5万亩绿色基地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2004年苹果总产量72431吨,产值达7560万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700多元。由于宜川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拨高,所产苹果个大、色艳、质脆、味浓、无污染、耐贮藏,在省市果品评优会上先后有14个品种38次获奖,其中红富士苹果先后获中国第二届杨凌博览会后稷金像奖、2001年省优质水果奖等多个奖项。97年宜川被陕西省列为27个基地县之一。宜川花椒:主产于集义、寿峰和鹿川等地。2004年底全县花椒面积达6.5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产量53.3吨,产值586万元。近年来,不断加快花椒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引进“狮子头”、“凤椒”等名优品种,大力推广“一肥、二水、三防、四剪”技术,使花椒质量明显提高,宜川花椒以其“色泽红艳、香味浓郁”而闻名省内外,畅销全国各地。
宜川壶口梨:主产于壶口乡和高柏乡。截止2004年底壶口梨面积达2.47万亩,年产量5000吨。壶口梨具有表面光洁,质脆味浓、糖度高、皮薄肉细,果点小、色泽金黄、耐贮运等优生,曾获中国第二届杨凌博览会后稷金像奖,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水果奖。
宜川核桃:主产于集义和寿峰两乡镇。截止2004年底,核桃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150吨,产值165万元,宜川核桃皮薄、出仁率高,含油高,深受客商青睐。
宜川柿子:主产于寿峰乡、集义镇和秋林镇。全县共有柿子919.5亩,其中挂果面积1705亩,年产量257吨,宜川柿子以其个大、色艳、含糖高而声名远扬,宜川柿饼更是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