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鹰潭市地图
鹰潭市相关地区地图:

鹰潭教育

鹰潭高校:1.鹰潭职业技术学院,2.鹰潭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校),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隶属于鹰潭市人民政府管辖,业务主管部门为鹰潭市教育局。学校占地面积1157亩,校园面积150亩,建筑面积5.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2人,专任教师139人,其中高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52人,本科学历在专任教师中达90%,现在校生4300人。学校开设有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模具加工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十多个专业。2005年,学校在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上都加大了投入,投资兴建了7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内部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建有一流的微机室、多媒体室、PLC操作室、数控车床实验室、自动车床实验室、语音室、电子电工室、财会模拟室等实验、实训设备。2005年学校实行了以专业技能为重点的考试制度改革,加强了教学质量督导力度,实行教考分离,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方法,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模式。
鹰潭一中:在2005年度鹰潭一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小市要有大作为”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努力“创一流、创特色、创名校”,学校各项工作在前几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年度学校获得“第十届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校长李木生荣膺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鹰潭一中在2005年高考中再创佳绩,学生钟原、邹兵建分别以667、651分夺得全市理科文科第一,其中邹兵建列全省文科第四名。全市理科前10名中,鹰潭一中占6名,全市文科前10名中,鹰潭一中占5名;600分以上共计42人,占全市600分以上人数的41%。居全市中学之首。一本录取人数216人,
贵溪一中:贵溪一中坐落在新兴铜都贵溪之信江南岸、三峰山下,创办于1945年,1980年被批准为省重点中学。学校现在占地面积120亩,规划用地311亩,现有校舍面积54000余平方米。贵溪一中的前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象山书院,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学校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教学班80个,教职工近300人。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学校”、“全省文明单位”、“全国园林绿化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4年、2005年高考共有八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大幅度攀升,2005年高考二本574人,遥遥领先于鹰潭市其他学校,2004年3月,贵溪一中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36所“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建设学校。2005年底,学校一期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四栋教学楼、一栋电教楼、一栋教师业务楼、一栋学生食堂都已完工投入使用,
余江一中:余江一中创建于1957年秋,原占地112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一座碧水依傍、荫浓花香的园林式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4600余名学生,230名教职工,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是国家教育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先后荣获“省电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并多次荣获省“文明单位”。余江一中历任领导以“团结、求实、创新、进取”为校训,以“服务兴校,爱心立人”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创建优质高中之路。近年来,向国家输送了6000余名优秀人才,其中有全市第一个少年大学生张军,有王德军、何莉、吴艺群、毛叶菲、张云帆等近三十名市文理科状元,有4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有近200人获硕士学位,50来人获博士学位。余江一中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在全省教育教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教学成绩远近闻名,高考成绩连年丰收。
鹰潭四中:在鹰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梅园新区有一所花园式学校,它位于市委、市政府大楼对面,占地4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实验综合楼建筑面积达7369.16平方米,教师宿舍建筑面积达8281.95平方米,走进造型新颖如彩虹一般的校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坐落绿树环抱之间的两幢崭新的教学大楼,教室内宽敞明亮、书声琅琅。往左是雄壮的7层综合大楼,右边是一池碧水,岩边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曲径通幽。象征探索、求和、奋发、向上的两尊雕塑点缀其间使校园熠熠生辉——它就是誉满鹰城、正在腾飞的鹰潭市第四中学。鹰潭四中创办于1987年5月,15年来,四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年上升。桃李芬芳遍神州,向大中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广大教师敬业爱校、乐于奉献,莘莘学子好学上进、求知欲旺盛,在全校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上进”的风尚。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委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四中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现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网络。学校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工住宅一应俱全。理、化、生实验室、健身房设施齐备。现有初中、高中36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12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果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8人。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一流的管理,使四中教学质量一路攀升。2001年、2002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继1999年、2000年、2001年之后,2002年高考再创佳绩,在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取得了高考录取率达93.5%的好成绩,不少自费生考取了本科院校、普高生考取了重点大学。同时,近三年,教师、学生在学科竞赛中频获大奖。其中,教师有全国一等奖4人,教师有全国二等奖8人、全国三等奖10人,省一等奖11人、省2等奖12人、省三等奖14人、全国优胜奖8人、全国三等奖16人,省一等奖6人、省2等奖2人、省三等奖4人。为更好地利用四中的教育资源,使四中可持续发展,学校于2001年秋季在高一新生中招收了一个“立志班”,学校为其提供优秀的师资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采取减免学杂费等手段,帮助那些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栋梁之才。2002年秋季在高一继续招收一个“立志班”。16岁,迈进花季的年龄。16岁的鹰潭四中像一位茁壮成长的少年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誉为“鹰潭市重点中学”、“鹰潭市德育示范学校”、“鹰潭市文明单位”、“省卫生庭院”、“省园林化单位”、“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传统体育学校”、“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四中前任校长陈明和被国际名人交流中心授为2001年“世界杰出人士”,并获2003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近举行了第11界运动会,大获收益!
鹰潭实验中学:(原南昌铁路局鹰潭中学)建校于1959年,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畔,位于环城东路67号,交通便利,市区1路、2路公交车分别从学校西大门、南大门经过。学校环境优雅,为江西省园林单位、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鹰潭市文明单位。2004年3月31日根据鹰潭市政府和南昌铁路局达成的协议,鹰潭铁路中学划正式移交鹰潭市政府管理,并更名为鹰潭市实验中学。学校占地58亩,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现有教学大楼三栋,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各一栋。学校配备有近200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拥有300米田径运动场,是鹰潭市区占地规模、教学条件均属上乘的学校之一。鹰潭市实验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编制数155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2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一级教师58人。在漫长的46年办学历程中,鹰潭市实验中学坚持培养“四有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前列。学校拥有一批业务素质精良的骨干教师,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著书立说成为学科带头人,有的辅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奖。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强调人性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为有效解决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困难,积极开展贫困助学活动,在校内设立贫困助学基金,两年来,共免除该校贫困生学杂等费用近10万元,并把募集到的1万余元资金陆续分批发放至贫困生手中,基本解决了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难题。2005年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学术论文达86篇,70余名同学在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吕韵同学获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沈漪老师连续参加高考英语阅卷工作,充分展示了实验中学雄厚的办学实力。2005年中、高考成绩优异,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德立校、育人为本。进一步抓好“文明班级考核评比”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和幸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鹰潭市首届音乐节暨第四届全市歌手大奖赛中,学校选送的刘姗的《红土香》荣获本届艺术节冠军,程天佑的《今晚无人入睡》荣获亚军。近两年来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善教学环境,建立了实验中学校园网站,加大了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硬件的投入,并开通了电子图书馆。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学校被评出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和江西省绿化环保学校。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常年法律顾问,梅园派出所在我校设立了警务室,并在警务室设立了民警提言,派出所安排民警到警务室值班,学校聘用专职的保安住学校值班,制定并完善了学校进出登记、询查制度,并加强校内巡视的力度,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为学校良好的治安秩序起到了保障作用。2005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绿色环保学校、鹰潭市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奥科学校:贵溪奥科现代外语学校是鹰潭市规模最大、教学与生活设施最齐全、最先进的民办学校,在校师生达3500余人。学校已晋升为鹰潭市重点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重点加强建设学校。奥科学校于1999年底实行股份制改造,由企业子弟学校转为面向社会的股份制民办学校。改制后,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努力抢占时代制高点,提出了“创一流名校,育世纪英才”的奋斗目标,迅速将学校做大做强。五年来,学校共筹集资金320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教学与师生生活条件。如今该校占地已达560亩,有五栋教学大楼、一栋8层的科技大楼、四栋宿舍大楼、两栋用膳大楼,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达3?82万平方米,而且建起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闭路电教系统,兴建了投影仪电教室、4个多媒体电教室、5个生化物理实验室、6个微机室、5个语音室、2个舞蹈练习房、大型阅览室、藏书达6万余册的图书馆,以及音乐室、画室、钢琴房、电子琴房、电子备课室、天文台、电视广播台、校报编辑部,还修建了标准的足球场、5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与羽毛球场,对校园进行了绿化与美化。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可容纳100个教学班、5000名以上学生就读的能力。为了创一流名校,奥科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培养“名师工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一方面从高等师范院校吸收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优秀中、高级教师来校任教,以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增强教学力量。学校已聘请了美籍教师来校教英语,还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中、高级骨干教师来校任教。近几年,省重点中学余江一中、贵溪一中的6名主科中教高级教师慕名来到奥科学校任教。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奥科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5年中考,奥科学校初三学生王海军荣获鹰潭市中考状元。高考成绩显著,共有3人过600分,其中黄俊同学名列贵溪市理科第七。小升初考试也继续保持领先,综合评估全市第二。奥科学校始终以培育人才为已任,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鹰潭九龙中专:鹰潭九龙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2002年,校园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绿化,校舍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中专学校。学校以培养“有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劳动者为目标,实行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形式,校企联办,校校合作,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在校生规模由2002年的247人发展到2005年2055人,为社会培训学员4000多人,生源区域扩展到七省40多个县(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技术专业由创办时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电子技术2个发展为计算机基础、应用电子技术、机械与模具制造、旅游与酒店管理、电脑文秘、电脑财会、机电一体化、广告设计、物业管理等九个。专业实验室共18个,教学用电脑420台,安装了配套的网络设备、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了广播电视站、信息网站。有标准的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和多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学校现有设施设备能满足3000多学生学习、生活和运动的需要。由于学校一贯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管理规范高效,教育教学成绩和就业推荐成绩获得了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办学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5年度,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应用技能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西省示范性中专学校”,省综治委评选为“安全文明校园”学校,省七厅委评选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正稳步、快速提高。

鹰潭名片

是中国瓷器窑火最早燃起的地方!,是《水浒》108将孕育诞生的地方!,是中国天师道一脉相承63代不衰,被世人称为“南张北孔”的地方!,是祖先留下千古之谜悬棺崖墓至今尚待破解奥秘的地方!,是“不是漓江、胜似漓江”被中国道教称为洞天福地的地方!,是全世界最早消灭血吸虫病、令伟人吟唱的地方!,是中国第一颗以企业家名字命名的星星——张果喜星升起的地方!,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鹰厦铁路起点的地方!,是“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湖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的地方!,是邓小平慧眼识中的“是个好口子”的地方!,是被称作“中国新铜都”的地方!,是由一个乡村小镇连跳三级升格为省辖市的地方!,这就是鹰潭,是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地方!
城市位置:江西东北部,信江中下游,浙赣、鹰厦、皖赣三条铁路交汇,302,206国道与沪瑞、东九高速公路呈“#”型纵横穿过全境
城市性质:中国道都、道教第十五洞天、三十二福地,新型铜都
道教历史:1914年
铜都历史:27年
省辖市历史:26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水岩崖墓群、嗣汉天师府
人口:108万
土地面积:3556.7平方公里
城区面积:48.4平方公里
辖县(市)区: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龙虎山风景区
风景名胜: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龙虎山
友好市(区):福建省厦门市、三明市,辽宁省丹东市,上海市杨浦区,鹰潭,作为新兴的旅游胜地,向人们展示出博大深邃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寻找到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为人们提供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极好环境。华夏道都、魅力鹰潭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自然资源

土地现有工业用地存量5000亩矿产主要矿种有银、铝、锌、铀、稀土、石膏、瓷土、硅质原料。矿泉水、花岗岩和建筑用砂岩等,冷水银铅锌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床,罗塘石膏矿区石膏储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硅质原料为我市潜在优势矿石。农业鹰潭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82.5万亩,其中旱地7.8万亩,水田74.7万亩。近年来,鹰潭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水稻、三元杂交猪、南方早熟梨、花生、笋竹、葛根、天师板栗、蔬菜、茶叶、绿化苗木、花卉。林业全市林地面积299.8万亩,活立木蓄面积675万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积36.6万亩,毛竹立竹5050万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11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15万亩、名特优经济林基地17.8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年商品材采伐限额6万立方米,毛竹采伐限额满足要求。旅游鹰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市区南郊16公里处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华夏道都”。它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保护宫观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众多品牌于一身,被世人称为“洞天福地、人间仙境”。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1.22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为6.29亿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0.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22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为10.6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亿立方米。

鹰潭交通

鹰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和济广高速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维系八方情感。鹰潭已建成铁路和公路的“双枢纽”。鹰潭站是南昌铁路局唯一一个集,客、货、编组为一体的特等站。特等站是中国铁路车站中最高等级的车站。全国拥有此殊荣的特等站如下:牡丹江站(客、货、编组);山海关站(客、货、编组);丰台站(客、货、编组)、石家庄站(客、货、编组)大同站(客、货、编组);兰州西站(客、货、编组)。
最新动态:1、江西鹰潭与广东汕头之间将拟建铁路(简称“鹰汕铁路”)。目前,该铁路已列入铁道部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铁路总长约780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内约550公里,广东省境内约230公里,拟按国铁Ⅰ级标准建设改造,双线电气化,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该线北起阜阳,向南经六安、安庆跨长江,过东至后进入江西景德镇,利用皖赣铁路至鹰潭,经金溪、南城、南丰、广昌、宁都、瑞金、会昌、寻乌至广东梅州与广梅汕铁路接轨,利用广梅汕铁路至汕头,江西境内新建线路里程为522公里。该线将改善我国中东部地区南北向干线网距过宽的状况,有效缓解京九铁路的运输压力,同时也将为我国中部安徽、浙江等省市开辟一条新的出海通道,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该线覆盖江西“井”字型骨架城镇空间布局体系中的两次轴之一——沿323国道城镇发展次轴带,途经广昌、宁都、会昌、寻乌等众多铁路空白的革命老区,对于促进江西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提高全省铁路覆盖率,强化江西出海通道具有重要意义。该线力争在2010年底开工建设,2015年前建成通车。2、规划实施皖赣复线改造,皖赣线北起宁芜铜线的火龙岗车站,向南途经宣城、黄山、景德镇、乐平、万年,在贵溪车站与沪昆线接轨,线路全长约540公里,其中江西境内约220公里。本线北端通过芜湖枢纽衔接淮南、宁芜、宣杭各线,南端通过鹰潭枢纽衔接沪昆、鹰厦各线,是安徽等地区通往福建、江西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赣西地区对接长三角中的苏南地区的重要通道。结合江西省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诉求和路网格局背景,本次规划对该项目路网功能及技术标准采取如下定位:贵溪~景德镇段按新建200公里/小时速度目标值、双线电气化铁路方案,功能以客为主,兼顾少量快速货运,从而形成鄱阳湖城镇群城际快速客运网东段。既有皖赣线贵溪~景德镇段承担货物运输,兼顾少量普速客流;景德镇~黄山段沿既有线增二线,结合地形和线路条件适当提速,主要承担货运并兼顾少量普速客流;皖赣线大量快速客车在该段可经由九景衢铁路景德镇~骛源段、京福快速铁路骛源~黄山段运行。该线计划2009年上半年开工,2012年前建成。3、规划建设沪昆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沪昆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东起杭州,途经金华、衢州、上饶、鹰潭、南昌、新余、宜春至长沙,与既有路网干线沪昆线基本平行,线路全长约900km,其中江西省境内约530公里。该线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上海~杭州~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是未来华中与华东地区的客运主通道,对于缓解沪昆线运能紧张状况、实现沪昆通道客货分线具有重要意义。该线也是江西省通达长三角地区及长株潭城市群最为便捷的通道,同时通过衔接京广客运专线和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可实现江西省与珠三角及西南地区的快速通达。该线计划200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2年前建成。杭南长客运专线时速将达200公里以上,并在鹰潭停靠,为此将在鹰潭境内新建一个站点。届时,市民乘列车去杭州或长沙,时间将大大缩短。

历史沿革

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龙头山,南接市区,北临信江。传说园中的龙头山上有许多大樟树,而山麓下有一个深潭,许多老鹰经常在这一带盘旋飞舞。树影婆娑,潭水清幽,“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成为一道绝美风景,众口相传,鹰潭由此得名。秦隶属九江郡余干县。唐永泰元年置贵溪县辖鹰潭,称鹰潭坊。唐以来属贵溪县地。明万历年间曾设神前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鹰潭巡检司,同治三年(1864年)设鹰潭镇(一说为同治四年),属贵溪县。1949年5月7日在鹰潭镇成立贵溪督察专员公署,9月15日建制撤销。1957年1月升为县级鹰潭镇。1958年复为贵溪县辖镇。1960年7月再次升为上饶专区直辖县级镇。1979年3月改镇为县级鹰潭市,属上饶地区。1983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境置月湖区,上饶地区贵溪、余江2县来属。1996年贵溪撤县设市。2003年底,总人口10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2万人。2004年底,总人口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3万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鹰潭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9个街道、20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

鹰潭美食

茄干为余江县的传统食品,江西省独特名优产品,主要原料有茄干、辣椒、米酒、蔗糖及多种辅助原料,科学配方精制而成,集香、甜、辣、鲜为一体,具有生津开胃、发汗祛寒功效。
贵溪捺菜又称道菜和百岁菜,因其原料为芥菜,状若雄狮,根发九枝,故又称“九头狮菜”。此菜融鲜、香、嫩、脆、酸、甜、咸、辣为一体,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食之开胃、生精、延年益寿。当年天师云游四海,随身携带食之。饮誉中外的贵溪灯芯糕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江西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为贡品,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连年被评为省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