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鹰潭市地图 >
余江县地图
余江县相关地区地图:

余江文化(80、90后看余江)


余江小吃:余江,我想很多人都会想起余江的小吃,其实余江的小吃,在80,90后的人来说,特别是县城的人来说是特别难忘的。刚接触小吃其实是余江一小的煎饺,有木有~还有贝壳汤,用冰激凌盒子装的。后面才有烧烤,小时候吃烧烤是多么奢侈的事,还记得过年有新疆人过来烧烤,那一定要吃的过瘾啊。还有以前果喜桥头的混沌(后面没了),余江一种初中部原来的豆腐泡泡粉~~~~别的不说了让我们总结下余江美食。
包子:包子最好吃的是十字街的老牌包子点,三毛批发部对面那家。
炒粉:炒粉好吃的就多了,小罗的,燕子的,老陈的,不说名字,余江人也懂的
烧烤:童师娘,还有果喜桥头的(锦江人那家的烤鱼不错啊),十字街也有
喜秋包子:一年四季想吃的话,就是要去网吧才吃的到,有个女的叫卖的,口号是,烧卖喜秋包子呦,恰喜秋包子烧卖不咯~~哈哈,有待大家补充

民俗风情

据史料记载,畲族的开山始祖叫“盘瓠”。因战功卓著而成为传说中上古“五帝”之一帝告的驸马,后移居山林,刀耕火种,繁衍后代,面发展成为现在的畲族。据说,盘瓠原是一颗天星,后降于人世,投身帝告高辛氏皇后刘氏的耳内,皇后患耳疾长达三年,太医从其耳内取出一条小金虫,如蚕茧,十分美丽,皇后非常喜欢,令人装在瓠内,将盘盖着。养育了一年,金虫逐渐长大,变成一条狗,毛色花艳,非常贤能可爱,皇后便赐名“盘瓠”。

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3272万元(现价117553万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农业产值26642万元,林业产值1111万元,牧业产值23222万元,渔业产值1179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48.8%、6.6.%、68.7%、11.6%。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由2004年的36376公顷增加到37689公顷,净增1313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01796吨。牧业生产持续增长,生猪出栏502046头,同比增长13.2%,生猪存栏308600头,同比增长9.1%,肉类总产量为4433吨,同比增长5.6%。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县水产品产量12305吨,同比增长9.8%。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5年,全县财政状况看好,全县财政总收入10216万元,同比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6550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工商税收4134万元,同比增长20.6%,财政支出26842万元,同比增长41.2%。2005年末,全县银行存款余额185929万元,同比增长24.8%,银行贷款余额138237万元,同比增长34.3%。2005年,全县保费收入3385万元,同比增长19.1%,其中:财产保险516万元,同比下降0.3%,人寿保险2869万元,同比增长23.4%,全年已决赔款617.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506万元,人寿险赔款111.7万元,分别下降8.8%、1.1%、32.5%。

历史沿革

余江县境在秦汉时为余汗县地,晋元康元年(291)始置晋兴县,后为兴安县,不久,撤县为晋兴乡,入余汗县,南朝陈元嘉年间(560~565)于晋兴县故地设置安仁县。属鄱阳郡,隋废,入余干县,仍为晋兴乡,直至宋端拱元年(988)才正式确立安仁县。民国3年(1914),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易名余江县。以境内有余水(信江)而得名。1949年,本县解放,隶属贵溪专员公署领导,后又改隶上饶专员公署。1983年隶属鹰潭市。

余江县情

余江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辖11个乡镇、7个农垦场,土地面积936平方公里,人口35.5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境内浙赣、皖赣铁路、320、206国道、311、景鹰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距上海、福州、温州等发达地区均在八小时经济圈内。人文荟萃,历史丰厚,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赋诗颂扬过的地方,近代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余江地势为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倾斜。以低丘岗地为主,南北有少量丘陵,中部为河谷平原。主要河流有信江及其支流白塔河、骨头港、黄庄河、划船港等,有锦北、五湖、洪湖等中型水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6℃,其中一月平均气温5.2℃,七月平均气温29.3℃。年平均降水量1788.8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1739.4小时,无霜期258天。矿产资源有镁、铁、瓷土、石英石、石灰石、辉绿岩、煤等20余种。国家商品粮基地、江西省黄红麻生产重点县。浙赣铁路、皖赣铁路、320、206国道及黄(柏)锦(江镇)等公路过境。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马祖岩、洪五湖景区,香炉峰、吉泉峰、天鹅湖、金龙峰、锦江镇清代建筑天主堂等名胜古迹。“十五”期间,余江人民在血防精神的鼓舞下,紧紧围绕“超常发展、加速崛起”的奋斗目标,奋发努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8亿元,年均增长11.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财政总收入1.0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工业经济特色纷呈,医药、雕刻、微型元件、眼镜、铜材加工、轻工五金等六大支柱产业迅速壮大,是全国眼镜之乡、雕刻之乡、江西最大微型元件生产基地。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五年累计引进县外资金28.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0倍,县工业园区形成一园四区(眼镜、铜材加工、微型元件、轻工五金)发展格局,2006年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苗木花卉、生猪、花生、葛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是“中国葛之乡”,华东地区最大花生贸易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河两岸三组团”的水景园林城市渐具雏形;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完成重大建设项目40余项。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7元。,回顾过去,信心百倍,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将继续弘扬血防精神,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克难攻坚的拼劲,超常发展的举措,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