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平镇地图
荫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十七、镇乡领导
荫平镇机关领导职数(担任实职)人员使用情况,领导班子职数6名,实有7名,其他正科级以上人员6名。其中:党委系列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党委委员4名;政府系列镇长1名,副镇长3名。唐思褆:镇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任本忠:镇人民政府镇长兼党委副书记,邝圣国:镇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政君:镇人大副主席,刘宇杰: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熊朝秀: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姜忠涛: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颜继青: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已于2010年调离荫平镇),雷相国:镇党委组织委员,李良明:镇党委宣传委员,刘友权:镇党委委员兼武装部长,资料较早,请补充。
十三、招商引资
该镇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优化投资环境,2003年以来,已招商引资近1000万元,兴办了虎城火炮厂荫平车间2个,兴办纸制品厂1个,梁平县双桂乳胶漆厂1个。完成“天子坟”2000亩土地开发和整治,目前,党政正着力于农业开发,招商引资,已引资250万元,创办500亩金银花种苗生产基地。
二、历史沿革
荫平镇早在清嘉庆年间,场以麻柳树多而得名麻柳场。民国8年即1919年,柳荫乡与太平乡合并而更名为荫平乡。民国24年(1935年)隶属于梁山县第二指导区屏山乡,1950年隶属于梁山县第四区云龙区,1953年隶属于梁平县第四区云龙乡,1959年荫平、太平人民公社隶属于屏锦区,1962年两公社隶属于云龙区,1966年,两公社分别更名为火炬、朝阳公社,1985年隶属于云龙区,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荫平、太平两乡合建为荫平镇,所辖21个村168个村民小组。
十五、体育卫生
该镇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太平分院1所,村级卫生服务室10个,生殖健康服务站1个,拥有各类医务人员近50人。近年来。硬件设施焕然一新,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水平和创收能力位居全县同级卫生院前列。
十二、特色经济
农业开发独具特色,柚子、蚕子、鸭子、油菜籽“四子”工程已具规模,正在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一)柚子:全镇拥有梁平柚树124万株,占全县500余万株的五分之一,有“第一大镇”和“万亩大果园”的美誉。4000余户果农年产量600万个,年收入400万元。主要分布在乐英、双寨、三坝、荫平等村。培育贩运大户40余户,双寨张泽君、七斗陈儒学年贩运量均达到20万个以上。(二)蚕子:全镇拥有桑树1200万株,桑园面积4000余亩,年养蚕量1200余张,年产值7.2万元,现有蚕桑专业村3个,年养蚕5张以上专业大户100余户。目前,该镇蚕桑生产集约化经营已开始起步,为实现恢复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三)鸭子:全镇现有养鸭重点村有光华、三坝、太平等村年养殖1000只以上80户,年养鸭量达到20万只。依托龙头企业成功实现了“公司+农户”的养鸭经营模式。(四)油菜籽:该镇因地势土质等原因,农民素有种植油菜的习惯,年种植油菜6000余亩,近年来,推广优质渝黄1号品种5200余亩。年产量达到780吨,年创产值近160万元。(五)劳务经济:该镇现有劳动力14000余个,其中外出务工人员8000余人,占全镇劳动力的60%以上,乐英村有志青年叶贻军在北京创办了圣华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近万名,18个工程处,年创产值1.2亿元。去年,该镇劳务收入50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资产近50余人。劳务收入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村组建制
2002年11月并村时,将原来的21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0个村82个小组,其中:荫平村由原荫平、群合、六合三村合并而成,辖13个村民小组;新拱桥村由原重阳村、月坝村两村合并而成,以月坝新拱桥而冠名,辖7个村民小组;双寨村由原双寨、雷庙两村合并为一,辖8个村民小组;三坝村由原三坝、双朝两合并为一,辖9村民小组;七斗村由原七斗、九岭两村合并为一,辖8个村民小组;乐英村由原乐英、施茶合并而成,辖8个村民小组;太平村原太平、金墉两村合并而成,辖9个村民小组;群乐村由群乐、长乐两村合并为一,辖7个村民小组;大坪村由大坪、大岩两村合并为一,辖6村民小组;光华村由原光华、明光两村合并而成,以四川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总指挥李光华烈士故乡光华村而冠名,辖7个村小组。
六、地理特征
荫平镇地处亚热带区,海拔420—70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平坝浅丘地区。七涧河、龙溪河贯穿全镇7个村,境内七斗寨风光秀丽,山峦峰叠,东境北洋寺,山雄水高,巍峨壮观。中部新拱桥、荫平、光华、太平四村地势平坦,溪水潺潺,具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