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乐山市地图 > 沐川县地图 >
永福镇地图
永福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风民俗

永福妈祖文化节永福河流虽然不大,但弯多潭深,在封建社会,永福人们白天上山下地干活,无法照看幼童、老人,常有幼童、老人落入小河潭中溺死、被野兽咬死、病死等,加之防洪措施不到位,常发生水灾。十八世纪,到闽南做生意的人看到闽南沿海有供奉妈祖,并了解到妈祖是"海神"、"神女"、"龙女",是会为人们治病除灾救人的"神仙",于是就告诉乡民,永福人们为了家人和乡民的平安,大家决定在常发生落水的深潭水患的河段附近择地兴建妈祖庙,雕刻妈祖像,并从龙岩、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割火"(引回香火)回来,从此,永福人们开始供奉妈祖,信仰妈祖。并称"妈祖"为"妈祖姑婆"。永福妈祖庙(天后宫)有好多处,兰田、李庄、福兴洋、吕坊、后盂、敖头、龙车等村都有妈祖庙。最早建妈祖庙的是后盂村,建庙在后盂坎下坂与吕坊哈麻坑的大路坑交界的"双溪口"处,取名"石龙宫",座南朝北,后是大路坑山,前是后盂溪,左是关公庙,右是"石龙桥"。因发大水,妈祖像被水冲走,漂流到福兴洋,停在那里,后盂民众找到后用"跳神"的办法"征求"妈祖意见是否"回"后盂,结果妈祖"不回","愿意住在"福兴洋,福兴洋民众就把妈祖留了下来,并在河边"双溪口"为妈祖建庙,该庙座北朝南,后边是永福溪,右边是福兴洋小溪,由福兴洋、刘柄、下坂、山兜等民众负责供奉。后盂民众又从新塑了个妈祖像,放入庙里,供后盂、吕坊民众供奉。李庄村民众为了信仰妈祖,也在李庄村的下楼自然村与福里村的福洋自然村交界的"双溪口"处建妈祖庙,从后盂的妈祖庙"刮火"进来。该妈祖庙坐北向南,面向李庄村,面前是李庄溪(浙溪上游),左边隔河对岸是观音庙,右边隔路对岸是李庄塔,后左边是惠宁桥。因发大水,妈祖像被水冲漂流至兰田村的赤榜盂自然村的"翼仔"(永福集镇北边),李庄民众找到后以"跳神"的方式要"请"妈祖"回去",妈祖"不回","愿意留住",永福集镇民众把妈祖留下,并为其建庙,处于李庄溪吕坊溪内洪溪三溪(永福集镇及附近的村庄俗称"三河底")汇合处(浙溪上游),建于1875年,后经几次修建,保留至今。该妈祖庙座北朝南,西侧是观音庙、毓秀塔和燕溪桥,东侧是赤榜盂自然村,面前是三溪汇合处,面向永福集镇,背后是兰田村和秋苑村。李庄村只好重塑一个妈祖像放入李庄妈祖庙内。其它还有:福里村福江自然村的妈祖庙,建在赤榜盂自然村河边,面对永福集镇,左边是归仁桥,前面是下庄溪;西山村的鳌头自然村的妈祖庙,坐东向西,在鳌头村口小溪边,左是小溪,右是关帝庙,面向鳌头自然村,背是鳌头碗厂。龙车村也有妈祖庙。目前香火最旺的是兰田"翼仔"妈祖庙,该庙是佛教、道教共存,燕溪桥把住永福水口,毓秀塔是镇妖,观音庙是保佑永福人们吉祥平安,妈祖庙是救人除灾保佑人们平安幸福。永福多数信仰妈祖的民众在这里供奉妈祖。为了纪念妈祖诞辰,永福人们都在农历三月中旬开始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永福分为三大片,以东向的秋苑溪(浙溪上游)为"东河",辖秋苑、兰田、紫阳、封候、文星、同村、箭竹、吾坑林、盖德洋、和丰、颖水、陈村、佳山等村;以南向的李庄溪(下庄溪)为"南河",辖福里、李庄、西山、清源、元沙、岭下、适榕、古溪等村;以西北向的内洪溪、吕坊溪为"北河",辖石洪、洪坑、大坂、桂洋、可庆、吕坊、新坑、后盂、龙车等村。简称"三河",妈祖诞辰庆典活动每年由东、南、北"三河"轮流负责主办,即各河每三年轮一次。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目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8%以上,力争到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比2005年翻一番,达到7.5亿元;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7%,到2010年达4.5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3%,力争到2010年达到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1.5亿元;地方级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达11.7%,到2010年达5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达1亿元。

民俗文化

一、永福妈祖文化节:兰田、李庄、福兴洋、坎下坂、福市、鳌头、麻子贝,二、舞竹马:后盂(十二匹)、福兴洋、下坂、(八匹)、箭竹,三、舞龙:石洪、福里等,四、舞狮:五、舞蜈公:六、迎龙倪:三河底,七、划旱船:八、迎红头猪:升隆堂(集镇),九、迎塔:龙车,十、改良(芗剧):陈村、古溪,十一、山歌剧:龙车,十二、话剧:石洪,十三、跳神:桂洋、,十四、过火星:桂洋、箭竹,十五、坐刀骄、爬刀梯、接铁钉球:陈村,十六、各村各庙的其它形式活动。

人口统计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2522男22310女20212家庭户户数12041家庭户总人口(总)41962家庭户男21903家庭户女200590-14岁(总)97580-14岁男50220-14岁女473615-64岁(总)2964915-64岁男1587415-64岁女1377565岁及以上(总)311565岁及以上男141465岁及以上女170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606

历史沿革

1956年为健全乡,1958年改健全公社,1961年幸福、楠溪两乡分出建田家坝公社,1981年更名永福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健全乡并入建永福镇。

历史面貌

永福镇位于漳平南部,西接龙岩市,南与华安、南靖两县毗邻,北距漳平县城41公里,省道岭和线和围禾线交结于此,是漳平南部经济、文化、交通重镇,漳平、龙岩邻近乡镇的物资集散地。镇所在地古称留田市,开设市肆,以经销土副产品、海产品和中药材为主。1928年(民国17年)陈国辉部驻漳平时,拆毁部分旧店房,拓宽整修,建成纵横交叉十字街,长约500米,宽7米。沿街修建划一骑楼式店房。另有直街北段东侧新建木构架瓦屋贸易市场1座,总面积为2120平方米,为当时闽西最大的集镇市场。新中国建立后,经多次改建、拓宽和延伸,到1990年已建成少海路、菁中路、步云西路和步云东路等主街,全长约2000米,宽10—12米,多为混凝土路面。沿街新建供销商场、旅社、饭馆和工商、税务、银行等公共建筑,以及花卉、藤木公司和合作商店等300余家。多为2至4层砖混结构建筑。在菁中路和步云路交叉路口建有1座街心花坛,四周各色茶花簇拥着坛中凌空散花的茶花仙子雕塑。雕塑基座上刻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亲题的“永福花乡”四字。每年正月初六为永福传统花圩,各路客商云集于此洽谈花卉购销业务。年花卉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已被列为全国十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成为闻名全国的花卉之乡。镇所在地现有中学两所,还有中心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电视转播台、中心小学、幼儿园、歌舞录相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达3.03万平方米。民居已由50年代一二层土木结构房屋发展到80年代以三四层砖混结构为主。镇区居民住宅建筑面积达12.86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10.2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1987年10月,永福镇政府制定了镇区发展规划,科学地完成“六图一书”方案,规划用地60.02公顷,人均96.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