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云浮市地图 >
云安县地图
云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迅猛发展的工业体系,云安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临港优势,确立发展“大水泥、大石材、大电力、大化工、大港口”的“五大”经济目标,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大水泥——云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灰岩资源具有储量大、出露地表,易开采和品质优良等特点,氧化钙含量一般都在50%以上,多为Ⅰ级品,是生产水泥的上乘材料,储量在20亿吨左右,矿点分布较广。该县采取县、镇、村和个体等多个轮子一齐转的办法,采用优选办法兴办水泥厂。境内现有水泥企业6家,其中在建或扩建2家。广东亨达利水泥厂有限公司2条分别投资4亿元、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正紧张施工,预计在2005年内建成投产,建成投产后,可年创产值1.2亿元,年创税6000万元。天山水泥厂首条投资5.4亿元、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累计投入2.5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年创产值6000万元,年创税3000万元。
大石材:云安开拓了云浮发展石料建材的先河,目前全县共有石材企业近800家,解决近1万人就业,初步形成了石城镇(茶洞)“白石(大理石)一条街”,石城镇(托洞)“石材家具(云石、猪肝红、木纹黄)一条街”,镇安镇“沙锯工业园”和白石镇“家私薄片(花岗岩聚脂)工业区”等专业销售市场。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整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大石材”的经济发展目标,计划到2007年全县石料板材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把云安建成全国石材加贸易中心之一。目前,全县共发展石材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拥有石材花色品种100多个。2004年,全县生产花岗岩板材516.5万平方米,生产大理石板材78.3万平方米。
大电力:以现有9万千瓦火电厂为基础,计划新建2×30万千瓦火电厂及2×15万千瓦环保型油叶岩发电机组两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使全县电力供应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大化工——云安县有林业用地面积116.7万亩,占辖区面积的64.7%。其中,松脂生产基地有近70万亩,具有兴办化工企业的资源优势。全县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有7家,设计总投资2.43亿元,年产化工产品6万多吨,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创产值5亿多元,年创税利8000多万元。较大的化工项目有计划投资1.1亿元的惠沄钛白粉项目和计划投资1.2亿元的金泰化工项目。
大港口:目前六都港设有国家级二类口岸,可泊千吨级轮船,并开通直达港澳的货运航班,货物年吞吐量达450万吨,是广东省内河第二大港口。现正兴建年吞吐能力为2000万吨的现代化装卸码头和仓储区,计划在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将使六都港口成为我省内河第一大港口。
信息化城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云安县城建设成一个信息化、工业化的港口城市。目前已成功引进香港文化传信集团投资兴建的信息化城镇(e-Town)项目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电脑。目前,全县建有综合工业区、化工工业区、轻工工业区,三个大型工业基地。
极具开发潜力的农业资源:云安县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全县农业正向着“一镇一业”、“一乡一品”的格局发展,柑桔、蚕茧、青梅、龙眼在云浮有效高的知名度。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近年,该县还大力发展种植高脂松、尾叶桉等商品林种,重点建设五大基地,即:柑桔基地(以南盛镇为中心,力争十五期末全县发展到5万亩)、蚕桑基地(以镇安为中心,力争十五期末全县发展到4万亩)、青梅基地(以镇安为中心,力争十五期末全县发展到3万亩)、龙眼基地(以富林为中心,力争十五期末全县发展到4万亩)、商品林基地(力争用5—10年时间,全县种植高脂松面积和尾叶桉面积各发展到20万亩)。2004年,该县又提出在区域布局上实施“五大区域布局”的发展新思路:以六都为中心拓展到石城镇,以发展优质水果、蔬菜、花卉、水产等城郊型农业为主;以高村为中心,拓展到全县8个镇的25度坡度以上的山地,以发展高脂松为主;以镇安为中心,拓展到富林、白石、高村,以发展蚕桑业为主,并配之发展西瓜、南药等短平快项目;以石城为中心,拓展到全县境内324国道沿线,以发展腐竹加工业为主;以南盛为中心,拓展到前锋、石城、富林,以发展柑桔业为主,把柑桔种植业培育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对外合作,三资企业已有一定发展。三资企业15家,实际利用外资43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总额189万美元。

历史沿革

1996年1月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6]1号),设立云安县,县人民政府驻六都镇港城大道。云安县辖云浮市云城区的六都、高村、白石、镇安、富林、托洞、茶洞、南盛、(石达)石9个镇。2000年,云安县辖9个镇。总人口260869人,各镇人口:六都镇43438高村镇23261白石镇26446镇安镇37168富林镇43151托洞镇29395茶洞镇11466南盛镇25734前锋镇2081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云安县辖9个镇(六都前锋南盛茶洞富林镇安白石高村托洞),111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2003年12月,茶洞与托洞合并,设立石城镇。调整后,云安县辖8个镇:六都镇、南盛镇、高村镇、镇安镇、石城镇、富林镇、白石镇、前锋镇。2005年5月,云安县辖8个镇(六都、前锋、南盛、富林、镇安白石、高村、石城)。

文物考古

陈太堡祠,陈太堡祠位于云安县六都镇南乡大营村,此神祠是明朝的抗倭名将陈璘的遗迹。陈璘原籍广东翁源,在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其奉朝廷之命举家迁居至东安县南乡(现云安县六都镇),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他以武功出身,从七品官的把总位至正一品的左都督,死后获赠太子太保,皇帝赐葬,建祠崇祀。陈璘有一孙子名陈泳,明末随父辈在辽东防御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陈泳不愿降清,乃东渡鸭绿江出奔朝鲜。朝鲜国念其祖陈璘援朝抗倭之功,将其安排在当年陈璘大败倭寇的全罗道海南郡附近居住。陈璘在韩国的后裔现有1200多人。2004年12月7日至10日,韩国陈氏宗亲会会长陈邦植先生和陈炅度先生应邀回到云浮寻根问祖,并参加《陈璘传奇》首发式。

发展主线

云安新县建立以来,以“富民强县”为主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科技兴县、商贸旺县,依法治县”发展战略,突出“工业立县”的主导地位,构建大水泥、大石材、大电力、大化工、大港口的“五大”经济发展新格局。县委、县政府及时制订了“建设好一个龙头(县城六都),发展两条经济带(即“三高”农业经济带和乡镇企业经济带),促进三个协调发展(即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施四个齐动(即基础推动、科技驱动、外资滚动和支柱产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团结务实,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云安精神。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县城各项配套建设,使县城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置业的一方热土,县城面积由原来0.4平方公里发展到9.5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

土地资源,全县耕地面积14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旱地4万亩;山地面积116万亩,其中25°以下可供开发的缓坡地面积25.5万亩。矿产资源,经地质部门探测,云安县矿土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藏有瓷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铁、钨、锡、铝等50多种。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77638.9公顷,其中林地面积67286.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024.2公顷,疏林地277.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2.8%,造林面积28286亩,林业绿化率达88%。水力资源,云安县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经流量为8.8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万千瓦,可开发2.16万千瓦,已开发1.7万千瓦,年发电量4万千瓦时。共有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中型2座,小型28座,可控制集雨面积164.7万平方公里。县城自来水日供水能力3.9万立方米,全县自来水年生产能力1425万立方米,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0%。

全民致富

云安县建成了我国首个中文信息化城镇(COL-eTown),不懂英文的云安农民只要拥有一个私人化信息主页,就能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或地区的网站了解所需内容,为致富服务。这一中文电脑产业的诞生将令城镇和乡村的广大群众享受到信息化社会的成果。